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传统小吃可以提高城市旅游的娱乐性与体验度。扬州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小吃对扬州旅游的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传统小吃的旅游功能,将小吃与旅游产品、市场营销有机结合是有现实可行性的。扬州要利用“双东”历史街区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以“双东”小吃步行街为起点,将扬州传统小吃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
四川民族地区小吃品种多样、特色鲜明,并蕴涵丰富的地方饮食文化内涵,但目前对四川民族地区小吃的英译研究和整理尚属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四川民族地区特色小吃名英译策略,以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能力,对源语名意义空白及未定性进行适当填补和一定程度的具体化。同时,对小吃名英译中常见的増译、归化及异化等方法进行具体的实例分析,探讨既照顾读者文化心理又能引起阅读兴趣、保留异域民族风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地方小吃名称翻译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小吃的对外推介,而且还影响着旅游城市的文化形象。然而,地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的千年古城张掖,其九大地方小吃名称的翻译却差强人意。结合张掖九大地方小吃命名特点,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现有译名进行分析评判,并尝试给出参考性译名,以期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从而完善和规范小吃名称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旅游形象建设探索——“西部人居之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市目前尚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这对于成都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从城市旅游形象的意义入手,探讨了旅游形象的内涵与作用,并从成都市自然特征、人文底蕴、人居环境等基础条件中提炼出成都市作为“西部人居之都”的形象主题。为树立和建设这一城市旅游形象,要进一步进行具体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明确今后的建设目标,使成都市旅游形象真正符合“西部人居之都”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5.
享有“东方芝加哥”美誉的武汉不仅经济繁荣而且遍地美食。武汉小吃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刀工细腻, 风味独特,深受广大市民喜爱。文章借鉴最新颁布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统一规则,整理收集了奥运会菜单和世博 会菜单上武汉名小吃英译实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用文本移植和生态补偿理论对比分析并评价了不同的英文译 本。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文本移植和生态补偿,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整合适应选择度和多维转换程度,打造原语和 译语生态平衡,进而构建生态范式的武汉特色小吃英译规范,促进武汉美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结构式访问法对成都市本地居民、外地游客、旅游从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访谈文本221份,其中本地居民78份、外地游客75份、旅游从业者68份。在此基础上应用UCINET软件对不同群体的共同休闲感知热点开展了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域文化与认知差异是影响不同群体感知热点形成的重要因素:古镇、小吃和麻将是本地居民对成都休闲感知的三个主要热点;外地游客则形成了以历史文化为核心,品茶与小吃次级热点的休闲感知结构;旅游从业者从其工作属性出发,形成了以古镇、品茶及历史文化等多要素、多元化的休闲感知热点。在不同群体对成都休闲热点的感知差异研究基础上,以推广美食品牌形象、挖掘城郊游憩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作为切入点,对成都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川菜特色餐饮小吃产业化应该分类别采用不同的产业化途径:小单特色餐饮店可以采用集聚经营的方式(如美食街等)做大规模,适宜异地制作经营的品种可以连锁的方式做大规模,适宜家庭消费的品种(如火锅等)可以提供半成品的方式做大规模,适宜做成包装食品的小吃品种可以直接生产成品投放市场。川菜特色餐饮要融入到旅游大市场中去,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于旅游之外。可通过对外宣传、特色餐饮景点建设等途径,使特色餐饮与旅游的其他部分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8.
章从宏微观角度对当前新乡市旅游经济发展背景作了简单分析,指出其有利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快速有效发展新乡市旅游经济的思路,主要包括旅游形象定位与宣传、城市建设、旅游产品与客源市场的开发等,重点是旅游产品与客源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历史文化旅游城市泰安高层建筑群规划与城市风貌特色的关系,阐述了城市特色内在要素与物质形态如何与高层建筑群布局、造型、空间组合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使城市风貌特色有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红色饮食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比较特别的一种旅游资源。构成红色饮食旅游资源应主要包括革命文化饮食资源、地方特色宴席及小吃资源、茶饮酒水资源以及基本的食品原料资源等。文章阐释了红色饮食旅游资源的含义、其与红色旅游的关系及其开发意义,通过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川巴中地区的红色饮食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总结出适合当地的扶贫型红色饮食资源的开发策略,为当地红色旅游+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关于郑州作为河南省旅游中心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中心城市不等同于中心城市。郑州作为河南的中心城市,具有作为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交通与区位、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有城市形象、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严重不足。要成为更具辐射力的旅游中心城市,郑州应结合城市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展娱乐、购物等旅游产业要素,同时挖掘文化资源,使文化实现物化展示。  相似文献   

12.
文创村与旅游业融合是传统村落改造转型的一种尝试。曾厝垵文艺特色鲜明,各种各样小店、小吃和客栈最吸引游客,但商业化、拥挤、产品创意不足是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促进曾厝垵文创村与旅游业深入融合,需打造特色旅游节事活动,丰富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培育产业融合市场主体,构建科学的保障体系;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培养旅游和文化创意兼通人才。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城市旅游的发展与繁荣既需要综合运用城市其他相关功能。也要积极整合城市各类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以城市旅游的视角审视美食街的发展格局,需要深入分析区位、消费、资源、社会及政策等要素构成的美食街格局形成机理。扬州案例研究表明,关食街的发展格局与城市旅游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距离,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优化措施和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桂林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旅游城市是旅游业发展到产业化阶段之后与城市化进程相融合的产物,是主题鲜明、特征突出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从对国际旅游城市的界定人手,提出国际旅游城市的十大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桂林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及相应对策,希望能对桂林创建国际旅游城市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运河不仅承担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及京津冀地区防洪、排水、城市景观以及旅游通航等一般功能,还承担了传承历史文化,展现现代城市典范的特殊功能。本文重点分析北京市通州区(以下简称通州)大运河文化资源开发运作机制,以期为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副中心文化和旅游新窗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发展绿色旅游的基础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是社会经济腾飞的必然阶段和结果,其旅游的增长极与辐射作用更加凸显。此时中心城市的旅游发展方向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中心城市在旅游业深入发展时必须善理其断,建设绿色城市、倡导绿色旅游是很好的选择。成都市作为国家森林和园林城市,发展绿色旅游的基础与争件具备,看清自己的现状与问题、总结他人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可行的措施与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以遂宁市为例,在当前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新格局下,以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从构建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与地域文化要素的新旅游业态融合、打造旅游+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推进旅游产业供需结构调整和提升、实现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主题公园建设、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等方面提出激发城市旅游文化新动能,推进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众多,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如何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对城市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贡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城市旅游竞争力与周边城市相比却不强。文章分析了自贡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升自贡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百度热力图、 POI、 OSM路网等多源数据,以具有典型山水旅游城市特征的桂林历史城区为例,在城市街道活力量化研究中导入旅游要素,构建旅游城市街道活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空间分析、 SPSS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数据量化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历史城区的街道活力分布呈现出中部集聚、南强北弱的特点,高活力街道集中在城市主要商业中心周围;交叉口密度、全局可达性、自然型旅游景点密度、旅游酒店密度和功能密度等指标是影响街道活力的主要因素;从交通要素、旅游要素、时空要素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街道活力优化提升策略,可进一步提升桂林历史城区街道空间环境品质,助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城市旅游经营的核心和命脉,是游客进入城市进行游览的主要诉求。文章在分析了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旅游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城市旅游规划中要凸显城市文化个性,打造城市旅游形象,尊重城市文化的多样性,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在城市旅游管理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