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工程检测实例,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温度"五个方面,分析了对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员技术水平差异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偏差;胶砂试模重量偏大,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偏大,反之,结果偏小;水泥样品未过筛,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偏小;水泥胶砂体未按近似90°进行刮平,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偏大,对胶砂体表面进行反复抹平,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偏小;拌和水温偏低,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偏小,反之,结果偏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施工经验,对夹片锚具在预应力施工中存在的滑丝、断丝、回缩量偏大、延伸值偏大偏小等现象,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对预应力安全施工、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夹片锚具与其他锚具的配套应用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分析了造成预应力张拉伸长值偏大成偏小的原因,并结合工程实践论证了本文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泥炭土动力测试数据及开展泥炭土动三轴试验基础上,统计分析了泥炭土的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及物理指标的关系、泥炭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变化规律,并与黏性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泥炭土是一种软弱高压缩性土,其动力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为动强度低,动力特性复杂。昆明地区泥炭土的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单个物理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建立的美国加州和我国昆明两个地区泥炭土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计算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随剪应变的变化规律。与加州泥炭土相比,我国昆明地区泥炭土的模量比在低剪应变下相对偏大,而在高剪应变下相对偏小,阻尼比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特征。与黏土相比,泥炭土的模量比明显偏大,而阻尼比明显偏小。目前国内对泥炭土动力特性的研究还不多,需要积累更多的测试数据,以便得到更合理的泥炭土动力学参数及模型。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50型装载机零公里性能检测不达标问题展开分析,重点研究怠速偏高或偏低、怠速加载熄火、双失速工况牵引力偏大或偏小、最大牵引力偏大或偏小,以及最高转速偏大或偏小等问题,并从整机与柴油机配套设计计算和出厂检验控制等方面查找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改进方案可以大幅减少装载机零公里性能检测不达标问题,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实际工程中测试数据不足情况下,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推断可变作用的代表值时,由统计不确定性导致推断结果偏小的缺点,利用可变作用服从极大值I型分布,与极小值I型分布可相互转换的特性,根据极小值I型分布分位值的线性回归推断方法,提出了可变作用标准值、频遇值的线性回归推断方法,可在不同的置信度下考虑统计不确定性的影响,适用于小样本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样本条件下,按点估计法推断可变作用的标准值和频遇值时,结果偏小;按线性回归推断方法推断可变作用的标准值、频遇值和设计值时,可取置信度为0.75;可变作用的准永久值受统计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小,可取点估计法的推断结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液限土边坡在降雨历时、雨后多呈浅层破坏工况,选取惠龙高速高液限花岗岩残积土原状样、重塑样为对象,模拟浅层坍滑时土体实际低荷载环境,对比规范法直剪结果,探究了原状土、不同干密度重塑土土样历经多次干湿交替作用后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经干湿交替作用后重塑样、原状样的强度参数c值衰减明显,φ值衰减幅度不大;对比规范法、低应力法直剪试验结果,低荷载环境下土体实测c值较规范法偏小,φ值偏大,规范法低荷载段拟合结果比低应力法实测值偏大,低应力法结果更加接近工程实际;对比不同干密度重塑样干湿交替结果,干密度越小,含低荷载环境强度拟合线越接近直线。  相似文献   

8.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 T23 2001经在上海地区的检测验证,其强度标准误差为14 2%,但存在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在低强、短龄期混凝土时偏大,高强度混凝土中偏小的趋势。本文建立的回归公式相关性好、误差小、无需修正,适用于泵送混凝土的工程检测。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施工中,楼板钢筋绑扎存在以下质量通病:①钢筋保护层偏大或偏小;②钢筋变形、移位严重;③楼板有效截面不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土粒密度测定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宇  王辉 《岩土工程界》2002,5(7):58-59
粘粒表面带电,在周围形成结合水膜,使测定结果偏小或偏大;悬液浓度大,影响土团粒分散,使测定结果偏小,制备试样烘干过程中次生矿物胶结固化形成土团粒,土团粒的不易分散性使测定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剪重比计算公式的化简,得出其与结构各周期地震影响系数及振型参与质量系数的本质关系。以此为基础,就质量和刚度变化对长周期超高层建筑剪重比的影响进行有关论证,得出主要结论有:振型参与质量系数对计算剪重比的影响,是有可能大于刚度和质量对计算剪重比影响的;结构计算剪重比偏小,并不简单意味着结构刚度偏小或质量偏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振动台试验,对附加黏滞型阻尼器的RC框架进行附加阻尼比研究。共设计模拟小震到大震的11个工况,每组工况包括白噪声扫频、2个天然波和1个人工波激励,利用结构振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动力参数识别,得到随工况进展、损伤累计的结构自振频率、阻尼比与振型等动力特征;同时,利用无阻尼器的对比框架振动试验得到纯框架部分的阻尼比,近似计算得到附加阻尼比的识别值;最后,利用应变能法与强行解耦法以及振动时程数据、识别得到的结构模态参数,对附加阻尼比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识别值的对比发现,在层间位移较大的情况下,应变能法计算结果偏大,而强行解耦法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13.
以厦门北动车运用所新建刘塘隧道上跨既有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首先介绍机械/钻爆混合开挖方法在隧道近接施工中的应用;进而通过爆破振速的实时监测,分析研究近接爆破施工对下伏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实测分析研究表明:1)新建隧道采取机械/钻爆混合开挖方案,可显著降低爆破振动效应对下伏既有隧道的不利影响;2)爆破位置对于振动效应的影响明显,背爆测振动效应明显小于迎爆侧,迎爆侧能量损耗更小故而振速更大且振速分布更为离散。3)多次爆破扰动引起岩体累计损伤较大,故拱顶测点数据反演所得α值与规范建议值相比偏大;同时负高程对爆破振动效应存在缩小效应,故边墙测点数据反演所得K值与规范建议值相比偏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制筋混凝土保护层偏大和偏小两个方面的危害来说明保护层控制的重要性,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中的检测技术阐述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AgNO_3显色法判断氯离子渗透深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配合比混凝土试样进行非稳态电迁移(RCM,rapid chloride migration)试验,研究AgNO3显色法对判断氯离子渗透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实际的氯离子渗透边界,采用AgNO3显色法测量的氯离子渗透深度值偏小,用RCM法计算的快速氯离子扩散系数较实际结果小;氯离子显色边界浓度对其扩散系数计算值的影响较大,试验中不同边界浓度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可达20%以上;水泥基材料物相中Ca(OH)2的含量对氯离子边界浓度有较大影响,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Ca(OH)2的含量越高,氯离子边界浓度越大;掺入粉煤灰后,氯离子显色的边界浓度减小,用AgNO3显色法测得的渗透深度相应增大,采用RCM测得的氯离子快速扩散系数偏大.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高层建筑起控制作用的风致振动,顺风向响应在抗风设计中尤为重要。多国风荷载规范均给出了典型的矩形断面形式的高层建筑顺风向响应计算方法,但不同的计算方法导致结果存在偏差。以某矩形高层建筑为例,基于风洞试验比较研究中国、美国及加拿大规范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因平均风速定义的差异,中国风振系数取值要高于美国的阵风影响系数;相比频域法的计算结果,中国规范中采用的惯性风荷载法计算结果偏大;在相同风荷载作用下,中国和加拿大规范方法得到的顺风向最大位移响应值偏大,结构设计偏于保守。美国规范的计算结果相对偏小,相对偏于不安全;相比于加拿大阵风荷载因子法,中国惯性风荷载法风致响应偏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全方位风作用下不同密实度和宽高比的塔身和横担角度风分配系数。文中以塔身和横担模型进行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并给出推荐值为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塔身角度风分配系数规范值在75°风向角下较试验值偏小,在45°风向角下偏大。横担方向角度风分配系数nx与密实度和宽高比相关度较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从配合比设计、粗细集料的CA和FA值检验、沥青膜厚度分析、粉胶比分析等角度,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中、下面层动稳定度偏小、车辙深度过大以及下面层摊铺离析等问题的原因。分析结果发现:各层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均较合理,而粉胶比、FA值过大,是造成中面层动稳定度偏小、车辙深度过大等问题的原因;CA值偏小是造成下面层动稳定度偏小、车辙深度过大以及摊铺离析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常用沉管隧道基槽开挖护岸结构形式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对格栅连续墙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和护岸支护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格栅连续墙的简化计算方法,并采用简化计算法和有限元法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可知,与有限元方法相比,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的弯矩偏大,位移偏小,主要是由于简化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格栅连续墙的空间效应导致弯矩偏大,且等效刚度偏大导致位移偏小;格栅连续墙由于其自身的几何形状,其墙身弯矩分布具有典型的空间特性。其中,内墙承受较大的水平弯矩,外纵墙弯矩均较小,通过对格栅连续墙弯矩分布规律的分析,可以对格栅连续墙结构的配筋进行优化设计。由于目前对格栅连续墙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计算方法对其空间效应考虑较少,因此格栅连续墙结构的变形计算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对格栅式连续墙基坑的计算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试验及数值模拟算法获得了落石最大冲击力值,进一步结合特定计算工况,对9种算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值及数值模拟值与日本算法及瑞士算法结果吻合度较好,Hertz弹性算法明显偏大,澳大利亚算法、杨其新算法、路基算法、隧道手册算法则存在偏小趋势。本研究最终以测试值及杨其新算法为基础,建立了滚石冲击速度(v)及冲击力放大系数(ζ)之间的关系散点图,给出了滚石最大冲击力的计算表达式,并进一步结合测试值及数值模拟值对该算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滚石最大冲击力计算式所得结果与测试值及模拟值具备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