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勇特 《建筑与环境》2009,3(6):172-174
本文结合中山路骑楼建筑改造设计实例,探究骑楼形态在骑楼商业街中的再利用价值,实现传统骑楼商业街可持续发展的构想。希望能使骑楼建筑风貌特征、骑楼建筑文化得到传承,促进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梁晓丹  胡通 《山西建筑》2008,34(6):55-56
通过对广西骑楼及骑楼价值文化的再认识,并以广西梧州、柳州两地骑楼街区建设为例,得出各地对于骑楼街区及骑楼文化的保护应该因地制宜,其目的都是突出骑楼建筑风貌特征,传承骑楼建筑文化,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目的,促进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骑楼建筑在广州产生的原因,殖民统治和殖民文化的移入是诱因,骑楼这种建筑形态在广州和传统的檐廊建筑形态的结合生根有它的必然性,这和广州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开放通商口岸的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骑楼的空间形态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诉求,然而促使骑楼建筑发展到初具规模,市政公所的政策主导因素是分不开的。政策的出台源于城市改良的需求,都市改造和城市建设为骑楼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随着骑楼建筑规模的形成,人们对这种合理的空间形态的认同,在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城市空间形象、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如此也衍生出独特的骑楼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大批非常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项目也伴随着骑楼的发展而发展普及,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连绵的骑楼及骑楼底下繁华的商住交替的景象给很多第一次到广州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庄海红 《华中建筑》2006,24(7):144-145
该文通过探讨厦门近代骑楼形成的由来,分析了广东骑楼文化、南洋外廊式建筑文化以及地理环境与气候对厦门近代骑楼文化的影响,对研究厦门骑楼的历史渊源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骑楼建筑广泛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地区,它以广州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逐渐传播进入闽南地区,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逐渐演变成为风格各异的、富有地域本土特色的建筑形式。本文基于地域文化环境,选取广州骑楼和闽南三地的骑楼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地骑楼的建筑材料、装饰构件、立面构图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从广州骑楼到闽南骑楼的演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倡发展我国多元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梧州骑楼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骑楼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骑楼建筑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石码古镇骑楼是闽南骑楼的代表之一,是适应闽南地区气候条件的一种商住合一的建筑形式。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其历经百年风雨后仍然存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方法,探讨了骑楼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其功能、风格和特色,挖掘了石码骑楼的价值,针对石码骑楼当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石码古镇骑楼街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积累与演变,其融合了一个城市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海南最具特色的历史街区,海口骑楼老街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众多,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和商业价值。然而,海口骑楼老街正在逐渐缺失活力,城市文化也难以渗透进建筑内部。文章根据"随着时代的发展,骑楼文化在保持原有文化内涵的同时,进行有机更新,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其产生新的活力"的观点,对海口骑楼老街的保护性开发和更新进行调查和研究,在城市文化传承视角下提出对传统历史街区的特色提升策略,以期可以结合文化和空间构造优化街道系统,激活海口骑楼老街的文化记忆,进一步发掘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陈睿 《山西建筑》2010,36(9):27-28
从地理、文化、环境心理与历史因素等方面对广州骑楼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进行了分析,表述了骑楼建筑与社会发展中旧城改造之间的矛盾及自己的一些看法,指出现代都市发展变迁中,对广州骑楼进行保护和改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梧州骑楼与骑楼文化的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韬  梁武波 《南方建筑》2006,110(6):25-27
本文从骑楼的历史出发,介绍了梧州骑楼的分布及建筑特征,并结合岭南文化讨论了梧州骑楼所体现的文化特性,最后,对骑楼文化的延续之道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骑楼,早期原型为殖民地券廊式建筑,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是气候与地方经济文化结合的产物。漫步于澳门旧城区,骑楼建筑随处可见,骑楼在近代有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同时,在澳门城市发展的快速期,骑楼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集体记忆,与澳门现代建筑相结合,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现代化建设当中。功能方面,骑楼不再局限于商业建筑,与当代住区也有紧密的结合;形式方面,骑楼不再局限于上宅下商或后宅前商的建筑形式,形式更加多样化。由此可见,骑楼不仅仅局限于旧城建设中,在当代住区建设中亦可有实践应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通过研究分析黑沙环填海区的建设案例,总结澳门当代骑楼住区的布局方式,骑楼街道空间尺度和骑楼空间构成,并对骑楼在当代住区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彝馨 《山西建筑》2007,33(35):57-58
以社会学理论解读传统骑楼建筑文化的内涵,通过对骑楼社区的社会组成、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传统骑楼建筑文化衰落和变迁的原因,以此作为进一步寻求传统骑楼建筑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林琳 《建筑科学》2006,22(6):87-90
在对骑楼的由来、形态、功能、结构及文化风格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骑楼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广东骑楼建筑是基于印度“外廊式”殖民建筑、地中海“柱廊”宗教建筑、欧洲“敞廊式”市场建筑、中国“檐廊式”店铺建筑、中国“干阑式”居住建筑等不同形式发展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4.
骑楼是一种独特的商住结合的建筑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的骑楼又随着各地地貌和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南方的骑楼建筑适应于南方的湿热气候条件,有着很大的适应性和优越性。在长时间的使用骑楼空间过程中,骑楼空间表现出两种特点:一方面,骑楼空间的实质是私有空间的公共化和市民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地域建筑文化的鲜明代表,骑楼又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载体。新时代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映在对骑楼空间的使用上也催生了新时代的新需求,可以思考的是,传统骑楼空间是否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而达到一种“化零为整”或“化整为零”的空间效果?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州与海口存续的骑楼携带了大量的文化基因,装饰是反映文化心理的外化语言,最为直观和可靠。广州骑楼的装饰多元融合,海口骑楼南洋风格明显但同时又呈现拼贴式的中外交汇。二者本土文化差异、外来文化呈现、地域文化调适所反映出的差异,成因是两地文化基因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广州和厦门位于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者分别为岭南地区和闽南地区的代表城市,在近代殖民历史、商贸传统、地方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的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在产生时间和表现形式上有诸多共同点,却有着更多差异之处。文章通过广州及厦门两地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的比较研究,并对相似性及差异性存在的内在原因的探究分析,对于理解近代中国城市建筑的嬗变,把握两地城市典型街道建筑——骑楼建筑与骑楼建筑的形成、发展、特征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海峰 《山西建筑》2010,36(4):46-47
解读了哲学诠释学,分析了近代岭南骑楼的演变过程,从哲学诠释学视角探讨了岭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以提高人们对岭南骑楼的认识,进而在现实中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好这一近代建筑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记忆的延伸、隐约的联想--广州骑楼建筑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劲  赵文斌 《新建筑》2000,(2):16-17
岭南建筑以独特的个性和回归自然的意境著称。广州地区特有的气候与文化 ,产生了“骑楼”这种建筑形式。对在旧城改造过程中 ,骑楼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解读骑楼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彝馨 《华中建筑》2006,24(8):163-165
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元素,骑楼空间的实质是私有空间的公共化和市民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地域建筑文化的鲜明符号,骑楼又是一种充满人本精神的文化载体。事实上,在现代城市中不可能全盘照搬传统的骑楼建筑形式。我们应探究骑楼的内涵,发扬其核心精神,从而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实现骑楼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骑楼在建筑文化、功能文化以及城市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内涵进行理性分析之后,得出骑楼在南方都市中能够加以利用的几个旅游特性,并且提出了在都市旅游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