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子纸是一种用电场驱动的显示装置,具有电子显示装置动态显示、效果多样的特点;但它与传统CRT和LCD等电子显示装置又有很大不同,那就是在很多方面它具有与纸非常相近的特性。电子纸的“可阅读性”很强,清晰悦目,给人的视觉感受与纸质印刷品类似,它如纸一样可弯曲,厚度小,重量轻。电子纸是一种既具有纸一样的光学特性又具有电子显示装置动态显示特点的高科技产品。它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
电子纸     
一企业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柔韧的与纸相似的电子显示器 ,总有一天它会改变人们阅读书和杂志的方式。  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2 0 0 1年 1月 1 5日报道了有关电子纸的研究情况。为人类服务近2 0 0 0年作为传递信息的纸在本世纪初也许会被一种电子纸所代替 ,这种电子纸用塑料技术将普通纸的优良特性和计算机显示功能结合起来。与传统的纸相似 ,电子纸将是柔韧的、易卷的、轻便的 ,并在可见光任何波长范围内 ,从任何角度都能容易阅读 ,但与普通纸不同 ,电子纸在显示信息时 ,不总是静止不变的 ,电子纸报纸能在一天的任何时候无线刷新或更换它的…  相似文献   

3.
漫谈电子纸     
东汉蔡伦纸的发明,掀开了人类书写阅读史上新的一页,本文从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出发,介绍了电子纸的特性、电子纸技术和电子纸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学习电子阅读器的市场以电子纸作为显示屏的阅读器,最大的优势在于用可见光照明,非常省电,只要不翻页或做其他的动作,就不耗电力,一枚电池能使用很长时间。但优点也是缺点,在没照明的地方,就看不见,  相似文献   

5.
《纸和造纸》2008,27(4)
近日,韩国机械研究院首次成功研发出真正的纸基电子纸。 据称,此前的电子纸使用了硅材料或者塑料材料作为电子纸的基板,可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而此次韩国研制开发的新概念电子纸则是选用无机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器件,使用纸张以及其他材料作为基板。发光材料涂布于基板上,通过电致发光,实现字符与图形的显示。  相似文献   

6.
《浙江造纸》2008,(1):8
近日.韩国机械研究院首次成功研发出真正的纸基电子纸。 据称.此前的电子纸广泛使用了硅材料或者塑料材料作为电子纸的基板。可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而此次韩国研制开发的新概念电子纸则是选用无机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器件.使用纸张以及其他材料作为基板。发光材料涂布于基板上.通过电致发光.实现字符与图形的显示。  相似文献   

7.
电子纸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电子纸和电子墨的研究开发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使人们看到了无纸办公的时代的曙光。虽然短期内它还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纸张,但可以相信,它的出现必然会对传统纸张提出严峻的挑战。1何谓电子纸和电子墨电子纸,也叫数码纸。它是一种超薄、超轻的显示屏,即理解为“象纸一样薄、柔软、可擦写的显示器”。在谈到电子纸时,必然会谈到电子墨。形像地说,电子纸是一张薄胶片,而在胶片上“涂”上的一层带电的物质,这便是电子墨。这也可看作是一个薄薄的内嵌式遥控显示板。它具有以下的特征:(1)内容的重写。可以任意对文字或图像进…  相似文献   

8.
目前,电子墨水显示材料的柔性显示器——电子纸已研制成功,它是在两层透明有机薄膜中间封装电子墨水而制成的.因此具有薄、柔软、重量轻、便于携带和价格低廉等特性。而且电子纸是反射型显示器,即被动发光型显示器,因此电子纸又兼有高对比度、视角广和环保等特点。同时它还具有双稳态,所以功耗较低。  相似文献   

9.
电子纸元年     
《印刷世界》2010,(8):I0001-I0001
<正>2010年被日本同行称为"电子纸元年"。在美国,仅亚马逊两年来就售出100余万台电子纸阅读器;2009年,我国内地电子纸阅读器销售量约70万台。今年6月份,iPad上市80天,一下子就售出300万台,大有与电子纸阅读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与纸基柔性电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且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由此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利用可再生、可降解的木质纤维生物质材料和纸基材料构建“绿色”电子产品被认为是解决电子垃圾污染的重要途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重点关注目前生物质和纸基电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结合本研究团队的主要发现详细总结了通过物理、化学、表面和界面工程等方法来构建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策略,并对生物质和纸基材料在“绿色”柔性电子领域应用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