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f—k域与f—x域联合实现道内插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传统的道内插技术是采用扫描同相轴的倾角,然后沿着干倾角方向加权求和来实现。据采样定理实现的f-k道内插技术及f-x域道内插技术各有利弊。本文在此基础上,联合利用f-k域与f-x域实现道内插,可以达到兴利除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F-K域抗假频道内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数据空间假频会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和成象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消除其影响,需要进行道内插,特别是VSP和井间地震反射波具有陡斜率的特点,因此,道内插去假频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了F-K域抗假频道内插。F-K域道内插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本文给出了假频线性同相轴F-K域道内插方法的理论推导,并用理论数据和实际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L1范数求取道间时差技术进行地震道插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L1范数求取道间时差技术求出剖面上每一样点的时间倾角,然后逐道进行倾角插值。当出现较多空道时,利用L1范数极小准则找出差值道集中绝对值最小点对应的移动时间,求出时间倾角进行插值。此法既能适应线性同相轴插值、非线性同相轴插值,又能适应等道距、非等道距插值。通过对合成记录及实际记录的处理表明,此法具有比常规道内插方法速度快、精度高、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当地震数据集呈现空间假频时,地震道的内插是改进偏移结果的一种有效方法。标准的道内插方法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它们依赖于各种地质反射同相轴分离的可靠程度。在这方面,本文介绍了多道内插方法。这种方法既不需要用同相轴横向相干方向的先验知识,也不需要对这些方向进行估算。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由等间隔道构成的剖面中的线性同相轴,可以不考虑原始空间间隔,也不用求出其真倾角而进行正确内插。在f—x域中,线性同相轴的可预测性容许将漏测的道看作是线性系统的输出,而这个系统的输入是由记录道组成。通过求解一组线性方程,即可得到插入算子。线性方程的系数仅与由记录道定义的空间预测滤波器的频谱有关。合成记录的实例说明,这种方法对随机噪声不敏感,而且它能正确处理弯曲同相轴和横向的振幅变化。文章用实际数据集对本方法进行了评价,说明这种内插方法可改善偏移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地震成像处理中因动校正不当导致同相轴出现弯曲的现象,进而降低叠加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本文利用滤波后的近零炮检距地震道作为参考道,再利用道间的相关特性获取各道的T0校正量,对道集进行校正,并采用Sinc函数高精度插值,使得原道集上的同相轴趋于水平。叠加后断点成像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相轴变细、频带变宽,从而提高了地震成像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6.
利用SVD分解法对任意道距道内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道内插技术是采用扫描同相轴的倾角,再沿着若干倾角方向加权求和来实现的,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SVD分解法插值,即先利用图象处理技术检测地震图象上的同相轴的走向,然后沿该方向进行SVD分解,再对分解后的特征向量矩阵按要求进行插值重建,从而得到的内插结果的地震剖面,从理论记录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来看,本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内插效果好等特点,且可对任意道距剖面进行了内插。  相似文献   

7.
F—K域等道距道内插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F-K域道内插是沿用F-X域道内插原理,在F-K域计算道内插算子,并在F-K域实现道内插。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内插出的地震道形波自然,背景好,断点清楚,不怕空间假频等优点。文中给出的实际资料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理想的内插效果。  相似文献   

8.
时窗拟合法是利用CDP道集内时窗振幅序列求取AVO属性剖面(P、G剖面)的一种方法,它与传统的,利用单一样点振幅序列拟合法相比有如下优点:(1)能削弱由于CDP道集同相轴波形不一致,相位不齐等因素所引起的G剖面假异常;(2)参考拟合的数据增多,统计意义明显,噪声的影响相对减弱;(3)由时窗拟合法求取的属性剖面相轴连续,波形光滑,信噪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应用逆距离加权法从边界道的倾角值估算插值区的内部倾角值。根据所估算的内部倾角值,利用Euler公式求解积分方程,可得到从一个边界点到内部点的同相轴时间,沿同相轴的时间再进行高精度振幅值就形成了插值地震道。通过合成地震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展示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田春志  高顺莉 《石油物探》1998,37(1):119-124
众所周知,常规多项式拟合零炮检距技术需要正确的振幅对应关系,因此如何就拟合方法本身压制噪声使得参与拟合的数据为有效波的正确振幅,是提高零炮检距剖面质量的关键。多项式近道加权拟合根据拟合误差和炮距的不同取不同的权数把原始数据和拟合数据混合后再重新拟合,能一定程度地压制异常点。时窗拟合利用道集内时窗振幅序列拟合零炮检距剖面,能消除同相轴不一致相位不齐的因素,同时由统计效应衰减噪音。L1范围拟合技术则根  相似文献   

11.
在f-k域实现三维波场道内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数据道内插是偏移处理前的重要工作。本文在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了在 f- x域和 f- k域二维道内插存在的问题 ,根据二维 f- k谱外推方法 ,给出了在 f- k域实现三维波场道内插的基本公式。所用算法已编制了相应的串行模块和基于 HPF(High Perform ance Fortran)高性能语言的并行程序 ,可在自行开发的微机群上得以实现。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可以实现三维波场的精细、快速内插。  相似文献   

12.
地震记录的快速f—k正演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常波动方程正演与波动方程偏移有密切的关系,唯有Stolt的f-k偏移没有相应的正演方法。经研究发现,f-k正演中存在严重的折返效应。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正演公式及相应的算法:①利用振幅衰减因子克服有限离散傅氏变换的周期性影响;②在插值映射中使用两项Sinc插值,消除假同相轴的干扰和提高计算效率;③利用时—深和深—时变换方法使f-k域正演适用于垂向变速和弱横向变速的正演情况。试验结果表明,f-k域正演记录具有与f-k波动方程偏移相似的快速、高效、对地层倾角无限制、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在f-k域中算子形态为椭圆形的滤波器,该滤波器与传统的二维滤波器相比,具有不存在尖点,一阶和二阶导数连续的特性,并且是解析的。同时,给出了该滤波器在实际资料处理中的应用实例,即在扩大的共反射面元上把相邻几个NMO道集组成的大道集以特定的方式重新排列,再通过f-k域椭圆滤波,使干扰波得到压制。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同时,还较好地保持了反射信息的波形特征和振幅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用均衡干扰能量法压制线性干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f-k滤波消除地震剖面的线性干扰,是地震资料处理最常用的去噪手段之一,如果应用不当则会产生负面效应,使去噪后的剖面产生新的线性干扰.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在f-k域内过分压制干扰能量,使干扰波能量之间不均衡所致.本文以一高信噪比无线性干扰的剖面和它的f-k谱为例,说明完全压制干扰能量与部分压制干扰能量的区别.从中不难发现,在前者的f-k谱上,既无明显的强干扰能量带,也无干扰为零的区域,据此提出"噪音能量均衡"的概念.应用平衡噪音能量的方法去除线性干扰,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AVO分析时,由于速度误差的影响,CDP道集的反射波经动校正后的同相轴仍有扭曲现象,即存在着剩余时差,对AVO分析有很大影响。为此,本文采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统计方法,分层位开时窗,分别统计各层各道的剩余静校正量,然后再作纵向内插,进行变时、空静校正处理,消除了这种剩余时差。算例表明,经剩余时差校正处理后的CDP道集,可提高AVO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相移插值法偏移中一种新的变延拓步长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叙述相移插值法波动方程偏移原理、对该偏移过程中的波场外推公式及最终成像方程进行适当的改进变形后,重新标定了向下外推算子,使得成像过程可借助于 FFT 来完成,并给出了一种不同于时间域内插的新的变延拓步长的方法。本方法与传统的相移插值法偏移中时间域内插值法变延拓步长相比,向下外推步长可远远大干地震波视波长的四分之一,从而满意地解决了相位插值偏移算法效率低的问题。文中给出的理论模型计算与实际煤田及陡倾角地震数据偏移处理的结果表明:本方法是一种快速经济的,适合于陡倾角、复杂地质构造归位的 f-k 域偏移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西部或南方地区的山地、山前带地震勘探中,起伏地表是影响复杂构造成像的重要因素。为此,开展了直接从起伏地表进行波场延拓与成像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包括:基于Reshef提出的“逐步-累加延拓”思想,采用带误差补偿的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单程波延拓算子实现单炮记录的波场延拓;基于时间一致性成像原理提取地下反射界面的成像值;利用层析反演技术和剥层技术建立起伏地表深度域层速度场。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偏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复杂近地表和复杂地下地质构造很好地成像。  相似文献   

18.
三维三分量VSP多种波场分离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VSP波场分离的有效手段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对比了f k滤波、逐波分离迭代优化和局部参数反演等三种波场分离方法。传统的f k滤波要求空间采样间隔足够密,而逐波迭代优化法弥补了传统的f k滤波的不足,解决了实际资料存在的空间采样不规则、子波变化等问题,该方法是一个时间域迭代的整体非线性优化方法,但其缺点是需要手工拾取各同相轴的时间。局部参数反演方法是将波场视为矢量,结合三个分量进行反演的矢量波场分离方法。本文通过对速度和偏振角度施加约束条件达到方法优化的目的,实现了上、下行纵横波快速有效反演,得到了与真实波场较好近似的波场信息。通过对A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波场分离及VSP CDP叠加处理,表明局部参数反演的矢量波场分离是一种实用、可靠的波场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于在时频域上分散的噪声信号,很难在传统的频率-波数(f-k)平面上找到单一的合适的滤波区域.基于S变换的空间-频率-波数(x-f-k)变换(SXFK)是一种依据偏移距变换的f-k域滤波,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然而,SXFK变换是基于S变换的固定的基本小波,使其在应用中会受到限制.提出基于广义S变换的x-f-k变换(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