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可以看成是VSP波场分离的一种延伸。与VSP不同,井间地震波场较为复杂,分离的难度较大。借鉴VSP波场分离技术与常规地面地震处理技术,系统论述了实际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过程:①建立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工作流程;②进行井间地震初至波(直达P波)的切除;③运用多域多道滤波技术分离出上、下行一次反射波;①运用VSP-CDP成像技术与初步叠加技术获得类似于地面地震资料的井间地震反射波初叠剖面。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运用多域多道滤波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井间地震波场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井间地震是获得井间油藏高分辨率成像的一项新技术。利用直达波旅行时进行层析成像,对井间地震资料消除管波和直达波后,进行上下行波场分离,获取上行波场,以层析结果作为速度模型进行反射波成像,获得了垦71井区多对井间地震成果剖面,成果剖面的高分辨率特征显示了井间地震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井间地震测量数据的反射波成像及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比井间速度层析成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能用于井间储层精细解释。本文采用非均介质的射线追踪算法,按照实际井间地震观测系统计算共炮点道集的反射波时间场,然后将反射波能量在共反射点上叠加,得到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4.
实测井间反射高分辨率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鉴于井间地震资料波场的复杂性,现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利用初至波的旅行时数据来进行井间层析成像。本文将VSP资料处理技术应用于井间地震资料之中,对两个共炮点道集和两上共接收点道集的上下行反射波作了井间成像,获得了十分理想的高分辨率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庆油田A区井间地震资料为实例,介绍了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方法,并对资料处理的难点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互相关叠加、波场分离、直达波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通过对三口井的井间地震剖面首尾相接,可看出剖面接缝并不明显,同相轴连续性很好,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说明该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井间地震反射波的主频大约是地面地震反射的10倍,因而井间地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对成像精度的要求也就更高。以VSP-CDP成像方法为例,探讨了影响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质量的因素,指出井间直达波可作为检验成像精度的依据;在总结和比较井间和地面地震反射成像方法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无需速度建模的走时场延拓反射波成像方法,并推导出弱各向异性介质下纵波的走时延拓方程。实际井间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走时场延拓反射波成像方法较之井间VSP-CDP反射成像方法的成像质量有了质的提高,其成像剖面与地面地震剖面相比,包含了更多的地层信息,由此说明,新的成像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一项新技术, 是将震源系统和接收系统分别放入井中,在目的层进行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通过记录波的旅行时、振幅和频率等参数,利用其资料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特点,结合测井或地面地震资料进行解释,以了解井间地下构造特征和储层岩性变化.该文针对江37-江372井井间含油砂体不连通情况,应用井间地震技术,采集了江37-江372井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速度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处理, 反演出了波阻抗剖面、孔隙度剖面和渗透率剖面,通过分析解释,确定了井间地下构造特征和储层岩性变化,验证了井间地震技术解决井间储层细节描述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井间地震技术在樊124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震源系统置入井中激发并在另一口或多口井中接收地震波,通过对记录的地震波走时、振幅和频率等信息的处理,并结合测井、地质和地面地震等资料进行解释,最终得到井间地下介质的结构特征和物性变化情况。为了掌握胜利油田樊124井区断层的存在和单个砂体连通情况,采集了3对井的高质量原始井间地震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直达波旅行时速度层析反演和反射波成像处理,获得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通过综合解释,对樊124井区的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精细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为提高油气采收率(EOR)及优化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井间地震资料比常规地面地震资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可用于井间储层的精细解释。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人机交互解释的必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①对井间地球物理数据在深度域作精细插值,并加载建库;②实现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③对深度域井间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实现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显示,得到井间地震资料的属性分析、“三瞬”剖面、道积分等处理后的输出,都十分有利于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与井间储层的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井间地震在解决油藏开发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用井间地震资料,从不同角度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井间不同成像方法基本原理的分析,井间成像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的对比分析,地层与反射波组对应关系的分析,地层内部变化与地震反射结构的分析,以及井间成像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构造趋势的对比分析,得出井间成像资料可以更好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形态,同相轴反映的是地导波阻抗界面的认识。对垦71井区井间地震反射波深度域资料进行了波数计算,对其时间域资料进行了频谱分析,并进行了井间地震资料、地面地震资料、测井曲线等的标定对比,认为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能够分辨3-5m厚的薄层。对胜利广利油田的井间地震反射成像资料进行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具有反映细微构造的能力。井间地震正演模型分析表明,选择大角度道集进行有限角度叠加处理的成像资料可以用于岩性解释。  相似文献   

11.
井间地震速度和Q值联合层析成像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井问地震速度层析成像可用来解决油田井间储、盖层横向的连通性、纵向的接触关系等问题;井间地震的Q值层析成像能反映井间介质对弹性波的吸收情况,可用于估算有关储层参数。通过利用井间地震初至波的旅行时及其频率特性进行地层地震速度和岩石Q值的联合层析成像,就可以综合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对井问储层进行更精确的描述。对于求解井间地震介质分布的定解问题.基于地震射线成像算法中的正问题对地震波慢度沿射线的积分表现为时间场.衰减因子沿射线的积分反映介质的吸收情况,两者均可用结构类似的Radon变换表征。因此,在反问题处理中手段基本相同.便于联合层析成像的实现。而井间采集的地震波初至数据反映了透射波频率随地层岩性及储层变化的情况,由此,通过研究地震波频率和衰减系数的关系可加强对储层参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罗家地区井间地震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井间地震是将震源与检波器都置入井中进行地震波观测的一种物探新方法,胜利油田与Tomoseis公司合作,在罗家地区进行了成功的井间地震试验,在取得高质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直达波旅行反演处理与反射波成像处理,最终获得较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最高视频率达500Hz,可分辨的最小地震厚度为3-5m,成果剖面经综合解释,对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火成岩蚀变带,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井间地震资料不仅可直接服务于油气田的开发,而且也可以标定三维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波的射线传播原理,结合地质模型及其实例,论述了二维地震剖面上侧面断面波等四种主要侧面波的产生机理及特点。它们一般在大倾角地层和高角度的反向正断层地区的平行(或近于平行)地质构造走向的地震剖面上出现,皆属一次反射波,只是反射点的位置与正常反射波不同。因此,用目前使用的二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方法均无法消除它。为了识别和利用侧面波,本文认为在一条地震测线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的反射波时,偏离测线较远的一个(或几个)波则为侧面波;在一个连续的反射段上,其中一段的波可为正常波,另一段的波可视为侧面波。据此定义,对辽东湾地区二维地震剖面上的侧面波进行了解释,其结果与地下地质构造形状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4.
井间地震勘探的误区及出路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井间地震勘探的目的是获得主频和分辨率都很高的地下记录。然而,目前的井间地震勘探陷进了一个误区,即井间地震勘探的大部分射线都落在临界角以外的区域。本文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确信井间地震勘探的射线入射角小于或大于临界角是成功或失败的标志。文中采用弹性波波动方程正演模型论证,当地层水平时,在井下激发,地震波场在左、右两侧很快超过了临界角,形成极为复杂的波场紊乱区(笔者称之为“牛角尖”)。在这个区域内,射线理论已经不再适用,初至也无法准确拾取,造成了井间成像的极大困难。据此,文中明确指出了今后发展井间地震勘探工作的出路在于将射线的入射角控制在临界角以内并保证震源有足够的能量。  相似文献   

15.
井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与常规的二维和三维地震相比,井间地震资料处理具有不同的特点。鉴于井间地震通常采用三分量观测,直达纵波在x与y分量上强,z分量上弱;而直达横波在z分量上强,在x与y份量上弱。所以在资料处理时,首先分离纵横波,然后分别实施;1.利用初至波放行时信息,通过层析反演,得到井间介质层速度空间分布剖面;2.对上行和下行的反射波进行类似于VSP CDP的专项处理,产生一个井间的反射波是归位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开发地震技术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地震技术是勘探地震技术向油田开发阶段的延伸.开发阶段地震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分辨率、提高储层描述和烃类检测精度、建立精细三维油气藏模型.其难点是目前的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开发需要,利用常规地震资料进行流体预测的精度较低,基础研究有待加强,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的一体化尚处于探索阶段.针对油田开发开展了高精度三维、高密度、储层精细描述等技术研究与应用,但应用效果与地质需求仍有差距,地震预测精度亟待提高.为此,对未来开发地震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立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推动地震-油藏一体化平台建设以及人员和软件平台的整合;强调生产时效性和技术创新性并重,在着力推广成熟技术的同时,组织力量攻关瓶颈技术;以试验区项目运作带动技术系列、技术流程和技术规范的形成及推广,为开发阶段大面积应用地震技术奠定基础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油田勘探储层解释对地震资料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手段已难以适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需要。为此,针对原始资料的特点,探讨了高分辨率处理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研究出一套实用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重点阐述了合理利用叠前去噪、振幅保真、反褶积和剩余静校正处理等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技术问题。在大庆油田三维地震区块的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成果剖面中各反射层位波组特征清楚,层间信息丰富,波形自然稳定,断层走向清晰,断点干脆,能够较好地满足地震资料解释的要求。该实验区的解释成果也表明,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处理流程设计正确、合理,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井间直达波层析成像的井斜校正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地层倾斜等原因,导致井的轨迹不是过井口的垂线,而是一条空间曲线,这就造成井间地震成像计算所用的初至旅行时存在偏差,影响成像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解决井斜校正的方法。通过对合成井问地震记录和实际记录进行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井斜造成的直达波旅行时误差,可提高速度反演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