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转换波初至进行转换波剩余静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SV转换波静校正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常规的纵波静校正方法在转换波处理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共转换点道集中求取转换波静校正量,要求进行精度较高的动校正,实际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利用转换波初至求取静校正量可以避开这一难题.对转换波初至的组成和特点进行了讨论,通过推导共检波点道集中初至的时距曲线公式得到了共检波点道集中P-P-P波初至和P-P-SV波初至在一定偏移距范围内平行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进一步提出了通过τ-p变换自动拾取转换波初至的算法.通过对简单模型的分析得出了转换波初至拟合可以求取转换波静校正量的结论.对实际资料使用τ-p变换自动拾取转换波初至,然后进行拟合求取了静校正量,对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P-SV转换波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关算法在构造较复杂时不能正确计算静校量,专家学者根据纵波共接收点叠加道集构造对转换波静校正量进行了改正,但不能准确对比纵、横波叠加剖面.转换波多域迭代的方法可以不使用纵波资料解决构造量,具体做法是:①采用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关算法计算检波点静校正量;②生成共炮点叠加剖面,并在叠加剖面上选择与共检波点叠加道集对应的层位;③利用共炮点叠加剖面上的层位对共接收点道集相关求取的静校正量进行构造改正;④重复②、③步骤到共炮点叠加能量不增加时为止.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实际资料处理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技术在大庆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P-SV转换波静校正问题是陆地多波勘探的“瓶颈”问题,目前尚未有公认的有效解决方法。针对大庆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即将基于三分量微测井资料的模型法和改进型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干法组合在一起进行转换波静校正。模型法较好地解决了转换波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改进型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干法解决了转换波中、短波长静校正问题。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转换波静校正问题,消除了因静校正问题造成的假构造现象,增强了同相轴的连续性,提高了转换波地震剖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黄土塬地震资料具有低信噪比、静校正比较突出等问题。在应用静校正方法后记录的剩余静校正量依然较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共地面剩余静校正方法。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低信噪比资料的较大剩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5.
共炮(检)点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的地震资料,提出了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共地面点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法基于经过动校正后的共炮点数据集和共检波点数据集分别求取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和炮点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共炮、检点道集动校正后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与道集内各个道进行互相关,求出各个炮、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理论和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莺歌海盆地,地震模糊区的成像一直是勘探工作中的一大难题,1998年在该地区采集了多波地震资料,通过对P-SV波的处理,在模糊带成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1]。在对常规P-SV波处理中的偏移技术等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P-SV波叠前偏移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将输入道分选成共转换散射点道集(CCSP),在CCSP道集中,双程旅行时和等效炮检距之间满足双曲线关系,故而使得常规处理P-P波的Kirchhof叠前偏移在此也可以运用,至于速度分析它也可以运用P-P波的速度分析方式来进行,因此采用该方法简化了转换波的处理,同时也提高了P-SV波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庆油田喇嘛甸区块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依据静校正量由大到小分层次解决的思路,首先采用模型法解决了与基准面有关的长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然后在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利用纵波和转换波的反射信息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最终应用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解决短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喇嘛甸区块三维转换波成像剖面与纵波剖面在构造、断层上的形态一致,而且波组保持了纵、横波各自的特点,为后续利用纵、横波联合进行储集层物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青春  李丽  张琪  苟第章  辛丽君 《吐哈油气》2006,11(1):90-92,94
转换波勘探是一门正在兴起的物探技术。随着国内外研究的不断深入,转换波勘探技术日趋成熟,很多地区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吐哈油田分公司根据转换波勘探的特点和优势,选择了在转换波勘探最有利的红台一小草湖地区进行了转换波野外采集,综合利用纵、横波地震信息对该区域进行储层预测和油气检验。对转换波产生原理、转换波野外采集、转换波主要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进行了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二维转换波地震资料实际处理。为吐哈盆地综合利用纵、横波地震信息进行油气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地球物理学家都认为,研究地质剖面时,多波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同时在许多油田用非纵波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可以获得地质构造的新信息,采用反射纵波PP和反射横波SS时间剖面对比法在发现气田方面效果最好,但在剖面上部(地表)为水饱和区时,例如,在西西伯利的沼泽地区,记录不到来自深部地的SS波,SS波的广泛应用不 到下列因素的制约,需增加特殊设备,野外工作的成本高,信噪比低,SS波的频谱向低频方向移动(SS波的频谱比PP波低1/3-1/2),因此在非纵波的多波地震勘探中,由于转换波在记录点上的信噪比较横波的信噪比高,因而应用更为广泛,目前,在进行野外工作时同样会遇到与SS波与PP波综合利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脉冲或子波作为震源,利用单程波方程分别将炮点和检波点向下延拓,每延拓一个深度步长对两波场进行零延迟相关,进而采用相关值乘以相关点处的反射系数即得反射波场值。与此同时计算出两波场的时间之和,再根据等时叠加原理,将前面计算的反射波场值在对应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处进行叠加,即可实现P-S转换波资料的共炮记录正演模拟。若将炮点和检波点位置互换,则可以实现S-P转换波资料的共炮记录模拟。由于该模拟方法在处理过程中无需估算转换点位置,因此模拟资料更客观真实。通过该方法模拟的转换波具有无直达波、多次反射干扰等特点,且具有一定的动力学特征,是复杂构造模拟、多波多分量模拟等的一种简单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转换波处理中共转换点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转换点(CCP)定位是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关键环节。但由于转换波射线路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且转换点坐标是深度、炮检距、纵横波速度及倾角等多种因素的函数,使得CCP的定位十分困难。给出了计算CCP坐标的基本原理,根据原理和目标区的地质构造特点,通过时变、空变划分时窗,设计了CCP定位前的转换波处理流程,对沾化凹陷罗42井区8条二维测线进行试处理,实现了真正的CCP叠加,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制约多波多分量勘探的瓶颈。与常规微测井相比,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在获取纵波信息的同时也能接收横波信息,从而可以准确计算出纵、横波速度及低(降)速带分层结构,得到各检波点处静校正量,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以沁水盆地二维三分量地震勘探中的某条测线为例,详细介绍了井中激发、地面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微测井施工设计、处理及解释方法,认为井中激发、地面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方法在水平分量上可以记录到可靠的横波信息,频谱分析可见垂直分量主频高、频带宽,两个水平分量频带和主频都低于垂直分量;地面三分量检波器可以不受地表条件影响灵活安置,其"背对背"安置方式可以压制高频噪声;横波是续至波,叠加于其它波的背景之中,初至走时不易直接拾取,需通过偏振分析进一步处理。经三分量微测井校正后的时间剖面上同相轴连续性明显改善,静校正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句容地区VSP转换波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句容地区shk1井VSP测井资料为基础数据,对VSP转换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处理特殊VSP转换波的方法,获得了零偏移距、非零偏移距VSP转换波最终深度剖面和时间剖面,因为VSP转换波的产生和接收均在地面以下的井中,避开了地面各种干扰波的干扰,又避免了地面浅层的强烈吸收,故VSP转换波跟VSP纵波或常规地面转换波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14.
转换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路径是不对称的,常规的共中心点道集抽取方法并不能满足共转换点叠加的需求,因此,针对转换波研究共转换点(CCP)道集的抽取方法十分必要.目前应用的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法主要有渐近线方法和目的层方法.在对这2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某工区转换波地震数据,进行了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并对所得到的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层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法优于渐近线方法,该方法能够灵活针对任一深度的目的层位计算转换点位置,在转换波数据处理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转换波时距曲线不是双曲线,所以传统的双曲线处理技术对转换波不适用。若取时距曲线方程泰勒级数展开式的高次项,又需要复杂的数学换算,且炮检距的增加使处理结果变得更不精确。针对这些难点,本文把t2看作是x2的函数,通过泰勒级数对其展开,取前两项,与炮检距有关的第二项可通过一个积分准确给出,也可以是一个二次幂常数项和炮检距的变换,这一变换建立了速度与炮检距的新关系,变换后的t2-X2(X是新的炮检距)曲线即是双曲线,此后的转换波数据处理流程便可直接应用常规P波处理流程。合成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对中浅层和大炮检距此方法能有效地提高P-S波速度分析、NMO和共转换点叠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转换波叠前偏移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转换波(C波)资料的叠前偏移是C波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解决纵波(P波)与C波最终剖面的波组对比、C波波场正确归位及提高C波成像质量等。介绍了C波叠前偏移的新技术。内容涉及到横波(S波)偏移速度分析、各向异性偏移、剩余偏移以及矢量(张量)偏移等领域,展示了C波叠前偏移技术目前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转换波延迟时静校正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克服传统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不佳的缺点,本文介绍一种转换波延迟时静校正方法,此法根据转换波勘探时垂直分量记录的纵波近地表模型及水平分量记录的初至时与纵波分量的初至时之差,求取转换波延迟时,并根据转换波延迟时建立横波的近地表模型,从而求取接收点的横波静校正量。文中给出了转换波延迟时静校正量的计算公式,并用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此法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推广应用。目前该静校正方法已经集成到KLSeis采集软件中。  相似文献   

18.
转换波技术在泥岩裂缝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济阳拗陷有100多口井在泥岩地层中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其中河口地区10多口井获商业油流或高产商业油流,一般地这些泥岩裂缝油气藏呈条带状分布在沙三段下部地层中,以自生自储为主,泥岩地层富含钙质或砂质,针对该地区的地质特点及多波勘探技术优势,在河口地区部署及实施了8条二维测线的多波勘探,其中东西向测线4条,南北向测线4条,室内建立了各测线的VP及VS速度模型,获得了纵波及转换波的叠加剖面及有关参数剖面。目的层的含油裂缝泥岩体现了纵波层速度明显降低,而转换波层速度几乎不变化的基本特征,AVA反演和裂缝参数反演结果与目的层的地质结构基本吻合,特别是由快、慢横波分离求取的裂缝参数正确反映了泥岩裂缝等各向异性信息,预测出的泥岩裂缝发育主方向与钻井提供的裂缝方向及断层的走向基本一致,预测的裂缝发育程度与油井产量有很好的一致关系,泥岩裂缝发育区分布呈北东走向的特点,为今后确定并位提供了宏观指导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