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当前国内建设监理和工程咨询企业的现状 1、国内监理企业的现状. 我国从1988年开始在建设领域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这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经过十几年监理工作的实践,工程建设监理制经历了三个阶段:1988年-1992年为在全国八市二部的试点阶段;1988年7月建设部发出了<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同年8月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醒目标题<迈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关键一步--我国按国际惯例设建设监理制>,正式宣告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实施监理制度,从此拉开了我国推行建设监理制度的序幕.1993年-1995年为在全国的稳步推行阶段.1996年至今为在全国的全面推行阶段.  相似文献   

2.
前言初步设计概算指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设备预算价格、各项费用的定额及取费标准,建设地区的地质、技术经济条件等资料,编审和确定建设项目由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试运行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所要发生的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是处理技术和经济关系的关键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工程初步设计概  相似文献   

3.
所谓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事先主动进行工程相关经济指标的预算、估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基于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弊端,为了更好地对工程造价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分配制,走向市场经济下的招投标制,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招投标管理工作历经十余年的改革实践日趋成熟,但在工程造价的取费标准及编制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以完善价格机制。 一、招投标现行造价体制的弊端 目前国内投资建设的工程,招投标计价方式上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取费标准。标底编制和承包商的报价基本上是按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现行工程预算定额编制,人工资、材料费、机械费以及企业综合取费均按定额标准执行。…  相似文献   

5.
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代建项目的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代建方应把握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采取切实有效地控制措施,使工程造价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投资限额内。本文从工程建设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谈一谈代建制模式下代建方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李伟 《商品与质量》2009,(S6):105-107
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按工程建设的三个主要阶段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建设单位工程预决算咨询工作是确定建设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和工程造价的重要内容。当前施工预决算中存在工程量不实、多列工程项目、高套定额、乱取费用、虚增工程造价等问题。因此,搞好工程预决算咨询工作,对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何做好民用建筑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设计概算是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及说明、概算定额、各项费用定额或取费标准、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等资料,编制和确定的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交付使用所需全部费用的文件.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有关建筑工程定额的基本框架已形成,但需补充、完善装饰工程方面的定额.应按等价有偿原则合理确定装饰工程的预算造价、施工费用的构成,规范计价依据,进一步完善计价体系的管理;要统-工程量计算单位.建议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联合制定工程消耗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对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将对众多行业带来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影响,也将给我国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的依据、缺陷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现行工程计价模式的依据及缺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确定工程造价一直沿用以预算定额为主制定单位估价表作为计价依据的模式。即定额核算消耗量、估价表计算直接费,以费用标准确定间接费用及利税等,最终形成建设的工程总造价。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此种方式是较为可行的,这主要是基于构成造价的主要因素,人工费、材料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