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确定治涝工程规模的水利计算成果为依据,阐述了农作物治涝效益分析计算方法,将治涝工程规模与效益密切联系,互相对应,使治涝工程经济分析计算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为确定治涝工程规模的总体规划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农作物治涝效益计算的程序框图,并以计算实例验证了程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江苏省治涝工程的特点、治涝标准和治涝水文的计算方法.通过典型区域治涝水文的计算,分析了不同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性及适用区域,推荐了不同区域治涝规划水文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整治工程的概况,对工程的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的规模、治涝标准、排涝调节计算方法、排水渠线的选择及设计正常水位的确定、挡潮排水闸闸址及地基处理进行了方案比较和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建城河流域内涝区数量多且布局分散的问题,提出分片式分排与集中式汇排两种防洪治涝方案。通过建立建城河流域水动力学模型,计算设置不同泵站规模条件下各分散涝区最高水位,分析泵站在治涝体系中的作用并比较不同方案的工程投资,综合提出建设规模与排涝效果相匹配的防洪治涝措施,从而为完善建城河流域防洪排涝体系及解决类似的工程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针对如何确定城市防洪治涝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中有关“城市“的范畴、城市防洪保护人口的确定以及如何确定不同洪源的防护区的防洪标准等进行了分析;就城市用地和农业用地、不同洪源的城市治涝工程等治涝标准如何取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根据钱塘江河口现有的海洋水文资料和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域内设置的临时潮位站等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等水文研究方法,研究了慈溪杭州湾潮汐的特性,重点对慈溪感潮地区治涝工程水利计算中设计高、低潮水位进行了分析研究,这是感潮地段治涝工程水利计算的下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某防洪调蓄湖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项目设计部门所提出的设计目标,进行了引水工程引水规模的论证探讨。分析表明,该防洪调蓄湖换水周期应按30 d确定,引水泵站每天运行时间约2 h,以增强湖区的水体流动性。待远期一工段引水工程周边调蓄湖均建成后能有效改善整个片区的水质,并形成“调蓄低地+外排外江”的排涝总体格局,大大提高防洪治涝总体能力,构建起完善可靠的城市防洪治涝体系。  相似文献   

8.
杨俊 《治淮》2023,(6):32-33
全椒县西官圩排涝站工程为全椒县西官圩除涝系统主要工程之一,该工程的建设将是全椒县圩区防洪除涝薄弱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椒县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的延续,同时也是加快防洪除涝薄弱环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全椒县洪涝灾害情况以及西官圩排涝工程现状,分析了该涝区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涝区排涝工程总体布局,进行涝区治涝水文分析和排涝泵站的规模分析。  相似文献   

9.
沿海平原地势低平,排水河道过流不足,是平原内涝的重要原因。为了减轻沿海平原地区受潮汐、台风、地形等原因造成的内涝,提出在主干排水河道上逐级布置接力泵站,人为加大河道流速,从而达到提高排涝效率的目的,这是一种新的治涝措施。探讨了接力泵站的适用范围、布局和规模、水力计算概化方式等问题,以浙江省姚江流域的余姚市防洪排涝布局作为实例,结果表明:实施“分片节制”、“接力强排”的工程措施,对于排水距离远、水力坡降不足的低洼平原具有非常显著的排涝效果,体现了选取的措施的合理性。接力泵站措施可在有条件的沿海平原治涝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除涝水文计算方法是确定除涝工程规模十分重要的工具。本文在收集了我国主要易涝平原区15个省现行除涝水文计算方法基础上,综合比较分析和评价了其中三种不同主要计算方法所计算的排涝模数的差异,分析评价了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提出了规范我国除涝水文计算方法的思路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治涝工程直接经济效益表现在涝灾的减免程度上,应该只是因有、无治涝工程措施而导致的涝灾损失的差值。由于在治涝前、后,涝区的内环境常常可能会发生变化,承灾体的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也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变化环境下治涝工程效益应该是有治涝工程情况下比假设无该治涝工程情况下减少的涝灾损失;而且孕灾外环境可能是随机变化的,故各频率的暴雨导致的涝灾损失应为与各种承泄区水位组合下的涝灾损失的数学期望值。因此,现有的治涝效益估算方法均不能或不完全适用于变化环境下的治涝效益估算。本文基于Copula函数和GIS构建的变化环境下治涝效益分析计算模型,用Copula函数构建涝区暴雨和承泄区水位的联合分布,借助GIS技术构建涝区数字高程模型。根据涝区暴雨和承泄区水位遭遇组合下的积水过程估算其涝灾损失,进而计算有治涝工程和假设无该治涝工程两种工况时所有组合下的涝灾损失期望值,从而得到治涝工程效益。并以实际案例来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机电排涝是治涝的一种有力措施,所以,机电排涝站装机容量的选定应与治涝标准相一致。广东省目前采用的“作物生长期间10年一遇连续暴雨不成灾”的治涝标准是1964年确定的.在七十年代,不少同志曾反映这一标准偏低,据此计算的电排站装机容量偏小.省水利学会为了妥善地解决这个技术经济问题,特于  相似文献   

13.
变化环境下治涝效益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治涝工程建设前后涝区内状况往往会发生变化,承灾体的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也会有所改变,因此,变化环境下治涝工程效益应为有治涝工程情况下比假设无该治涝工程情况下减少的涝灾损失;且各频率的暴雨导致的涝灾损失应为与承泄区各种水位组合下的涝灾损失的数学期望值。本文基于Copula函数和GIS构建的变化环境下治涝效益分析计算模型,用Copula函数构建涝区暴雨和承泄区水位的联合分布,借助GIS技术构建涝区数字高程模型。根据涝区暴雨和承泄区水位遭遇组合下的积水过程估算其涝灾损失,进而计算有治涝工程和假设无该治涝工程两种工况时所有组合下的涝灾损失期望值,从而得到治涝工程效益。以广州市南沙区的一个涝区为例简要说明了治涝效益的分析过程,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治涝效益分析模型能分析涝区内状况和承灾体均发生改变、同时考虑涝区暴雨和承泄区水位全体组合下的治涝效益,可为治涝工程建设的合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涝渍兼治的明暗组合排水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王少丽  张友义  李福祥 《水利学报》2001,32(12):0056-0062
从涝渍相伴、连续危害的自然特点出发,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对涝渍兼治组合排水条件下的地面、地下排水模数以及明暗组合排水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涝渍分治相比,新的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地下排水工程的作用,减轻了地面排水工程的负担,由此将减少地面排水工程量和投资,使除涝工程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5.
治涝工程效益分析与计算的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治涝效益的构成及其特点,对治涝工程的减灾损失作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损失计算的一般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某市沿江经济开发区的治涝工程效益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排涝问题日益突出,深圳南山区前海治涝小区治涝规划制订中,通过对深圳市暴雨公式及计算图表和广东省水文图集计算表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使两种不同的治涝标准、计算方法的排水模数得以衔接,并依此排水模数对水闸、泵站、主排渠进行规划设计,同时提出城市排涝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治涝标准,搞好设计排涝模数与现行排涝模数的衔接,治涝建设与城市开发应同步进行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治涝效益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治涝工程效益计算的特点和内容,涝灾损失的调查分析及损失值的计算办法,治涝效益计算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丹东市治涝工程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丹东市治涝工程普通存在如下问题:工程配套不全,不能发挥现有工程的作用;现有工程老化,亟待改造;工程规模小,标准低;排水站不能发挥作用等。解决的方法是:加大对涝区治涝工程和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治涝标准;做好涝区的综合治理规划等以此达到整治涝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资源配置系统确定供水工程的建设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特性和供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需求、系统简化、水资源调度策略、计算方法对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影响,提出了确定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并具体应用到某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水资源配置“三次”平衡分析确定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主要步骤为:(1)绘制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2)进行需求分析,包括经济、生态环境需水;(3)制定水资源调度策略;(4)进行水资源配置“三次”平衡分析,初步确定供水工程的建设规模;(5)进行流域耗水平衡分析,分析经济与生态的耗水比例;(6)确定供水工程的规模以及供水工程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排涝问题日益突出,深圳南山区前少 涝小区治涝规划制订中,通过对深圳市暴雨公式及计算图表和广东省水言图集计算表两种计算的比较分析,使两种不同的治涝标准、计算方法的排水模数得以衔接,并依此水模数对水闸、泵站、主排渠进行规划南时提出城市排涝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治涝标准,搞好设计排涝模糊数与现行排涝模数的衔接,治涝建设与城市开发应同步进行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