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DGGE))和经典微生物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剥皮和烫毛工艺中猪胴体表面污染的微生物数量和细菌多样性的变化以及3.5%乳酸处理后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猪胴体屠宰工艺中的微生物种类并不完全一致,微生物的污染多是由于前期的屠宰工艺引入;与剥皮工艺相比,烫毛后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多,初始污染程度也较为严重;乳酸处理显著降低了剥皮工艺中的细菌总数,使出库猪胴体表面细菌总数降低到2.95logCFU/cm2,完全达到HACCP微生物的控制要求,但是没有降低烫毛工艺出库时的细菌总数,因此对不同的屠宰工艺应采取不同的关键点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在猪胴体冷却过程中风速、温湿度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建立猪胴体在冷却期间微生物的时空变化的模型,从而为冷库防治污染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热敏式风速仪测量夏季冷库内的风速、温湿度,利用擦拭法测定猪胴体表面微生物菌落总数,最终得到猪胴体冷却过程中微生物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冷却前期(冷却时间0~8 h),由于冷库门的开启、猪胴体本身散热等原因导致冷库内的风速并非均匀分布,温湿度也逐渐上升,从而导致冷库内不同位置处猪胴体表面微生物的菌落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冷库中间位置的猪胴体表面菌落总数显著增加(P<0.05),其余位置的猪胴体表面菌落总数增加不显著(P>0.05);在冷却后期(冷却时间8~14 h),冷库门关闭,不再有猪胴体进入冷库,冷库内的温湿度迅速下降,使猪胴体表面微生物的菌落总数显著减少(P<0.05)并趋于稳定;猪胴体迎风面的菌落总数略高于背风面,其中前腿、胸腹腔的微生物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猪胴体表面菌落总数与温度、湿度、冷却时间、采样部位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与风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总之,随着冷却时间的延长,猪胴体表面菌落总数有显著差异(P<0.05),冷库内不同位置的猪胴体表面菌落总数不同,同一猪胴体的不同部位之间也有差异,这为冷库的改进布局和污染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传统培养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屠宰分割过程中猪胴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并对屠宰车间刀具和分割车间接触面进行细菌菌落计数,以确定屠宰分割过程中的关键污染环节。结果表明:测序共得到881 458 个有效序列,864 个可操作分类单元,样品共注释到了22 门、33 纲、79 目、162 科、382 属和613 种的微生物信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为主要的优势菌属。屠宰分割过程中群落多样性的排序为放血>脱毛>分割>开膛>冲淋>冷却,冷却环节胴体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低,分割后有所增加,表明分割是关键污染环节。传统微生物计数与测序的结果一致,从脱毛到冷却环节,猪胴体表面各类微生物数量呈下降趋势,分割后显著上升;分割车间各接触面菌落总数平均为6.11(lg(CFU/cm2)),高于屠宰车间刀具(平均为4.86(lg(CFU/cm2))),表明分割车间各接触面是关键污染源,进一步证明猪胴体分割环节为关键污染环节。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的乳酸和二氧化氯对冷却前的牛胴体进行喷洒处理,研究了喷洒后对牛胴体及成熟后脖肉中微生物的去污染效果。结果表明,浓度在2.5%以下的乳酸对胴体及其成熟后的脖肉无显著的减菌效果。浓度在100mg/kg及以上的二氧化氯能显著(p<0.05)减少牛胴体表面和成熟后脖肉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浓度为200mg/kg的二氧化氯比100mg/kg的减菌效果更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食品工业科技》2006,(01):68-70
采用不同浓度的乳酸和二氧化氯对冷却前的牛胴体进行喷洒处理,研究了喷洒后对牛胴体及成熟后脖肉中微生物的去污染效果。结果表明,浓度在2.5%以下的乳酸对胴体及其成熟后的脖肉无显著的减菌效果。浓度在100mg/kg及以上的二氧化氯能显著(p<0.05)减少牛胴体表面和成熟后脖肉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浓度为200mg/kg的二氧化氯比100mg/kg的减菌效果更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以某屠宰加工厂的鸡胴体为实验对象,研究食品中常见的乳酸、丙酸、酒石酸、柠檬酸、葡萄糖酸、山梨酸钾和焦磷酸钠(质量分数均为2%)对鸡胴体雾化喷淋处理后的减菌效果及复合有机酸雾化喷淋处理后对鸡胴体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丙酸和酒石酸对鸡胴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和乳酸菌、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热杀索丝菌、肠杆菌科的减菌效果较好;对柠檬酸、丙酸和酒石酸进行复合喷淋减菌效果研究,确定1%(质量分数,下同)柠檬酸、0.5%丙酸和0.5%酒石酸的复合喷淋减菌效果优于单一有机酸喷淋处理,且复合有机酸喷淋处理后对鸡胴体的红度、黄度和亮度值基本无影响;在11 d的贮藏期内,复合有机酸喷淋处理后鸡胴体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含量都明显降低。因此,复合有机酸雾化喷淋处理对鸡胴体具有明显的减菌效果,并可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冷却猪肉生产企业现有生产工艺下微生物污染的状况;研究了对现有生产工序(冲淋工序、冷却工序)采取新的工艺处理,包括水冲洗、乳酸喷淋、冷分割以及联合处理对猪胴体和冷却猪肉微生物去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现有生产工艺下,冷却猪肉微生物污染随季节发生显著的变化,且达不到HACCP体系微生物控制要求;水冲淋、乳酸喷淋、冷分割单独处理或联合处理,均有显著的微生物去污染效果.如果热分割,劈半后冲洗1分钟,乳酸喷淋1分钟微生物去污染效果显著;冷却猪肉可基本达到HACCP微生物控制要求.如果冷分割,劈半后冲洗1分钟,冷却24小时,再冷分割效果较好,冷却猪肉可基本达到HACCP微生物控制要求;若劈半后冲洗1分钟,乳酸喷淋1分钟,冷却24小时可完全达到HACCP微生物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猪胴体在预冷过程中的干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在0~4℃的预冷库环境中经24h预冷后三种猪胴体的干耗率,结果发现带皮白条干耗率>去皮白条干耗率>红条干耗率。通过在预冷过程中的重量变化可以看出,猪胴体在前2h的预冷过程中干耗量最大,然后干耗率逐渐降低。猪胴体干耗达到稳定猪红条耗时最短,带皮白条耗时最长。  相似文献   

9.
不同工艺条件对猪胴体和冷却猪肉微生物去污染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调查了冷却猪肉生产企业现有生产工艺下微生物污染的状况 ;研究了对现有生产工序 (冲淋工序、冷却工序 )采用新的处理工艺 ,包括水冲洗、乳酸喷淋、冷分割以及联合处理等对猪胴体和冷却猪肉微生物去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 ,在现有生产工艺下 ,冷却猪肉微生物污染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 ,且达不到HACCP体系微生物控制要求 ;水冲淋、乳酸喷淋、冷分割单独处理或联合处理 ,均有显著的微生物去污染效果。如果采用热分割 ,劈半后冲洗 1min ,乳酸喷淋 1min ,则微生物去污染效果显著 ,可基本达到HACCP对微生物控制要求。如果采用冷分割 ,劈半后冲洗 1min ,冷却 2 4h ,再次采用冷分割效果较好 ,冷却猪肉可基本达到HACCP对微生物控制要求 ;若劈半后冲洗 1min ,乳酸喷淋 1min ,冷却 2 4h则可完全达到HACCP对微生物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乳酸钠、乳酸链球菌素和乳铁蛋白在胴体减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9(34)正交实验,将不同浓度的乳酸钠(NaL)、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乳铁蛋白(LF)复合后对冷却猪胴体进行喷淋处理,通过对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分析.对最佳浓度配比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各水平组合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各因素对抑菌效果影响的效应顺序为LF>NaL>Nisin,最佳浓度配比为NaL 4%、Nisin 0.2%、LF 2.0mg/mL.  相似文献   

11.
不同击晕电压对猪肉胴体性能与冷却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的击昏电压对猪肉胴体品质与冷却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原料猪种为三元杂交猪,试验猪只均重在105±2.37kg.结果显示,击晕电压高于200V时.猪只宰后45min的胴体温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击晕电压在280V时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感官评价小组的肉色评分范围在3.2±0.4~4.2±0.75,其中280V的肉色评分最大(4.2±0.75).击晕电压在200V时冷却肉的亮度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击晕电压的升高,冷却肉的红度也随着升高.初步确定150V可以作为最佳的击晕电压.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筛选的复合天然保鲜液的抑菌性能以及复合天然保鲜液在延长冷却猪肉货架期方面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天然保鲜剂对冷却猪肉中各种腐败菌的抑菌能力强,可使冷却猪肉表面的初始菌数降低,贮存末期的挥发性盐基总氮值(TVB-N值)、汁液流失率和pH值等正规化指标达到保鲜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臭氧在冷却猪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臭氧用于冷却猪肉的保鲜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浓度的臭氧保鲜液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臭氧与Nisin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随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有效保鲜浓度为4mg/L;通过臭氧与Nisin的复配实验得出,臭氧与Nisin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兴华 《食品科技》2006,31(11):228-231
研究了3种天然保鲜剂结合真空包装技术研究了冷却肉的保鲜,研究不同保鲜剂及比例条件下的感观性质、TVB-N、pH、菌落总数、货架期。结果表明,3种保鲜剂均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复合使用时,与对照组的保质期7d相比,当Nisin和壳聚糖的比例为0.075g/L∶1.8g/L或者当Nisin、茶多酚和壳聚糖的比例为0.075g/L∶0.75g/L∶1.8g/L时,肉样的保质期分别被延长到16d和21d。  相似文献   

15.
张姝楠  潘家荣 《食品科技》2008,33(6):241-242
研究冷却猪肉供应链的屠宰、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分析各环节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指出影响冷却猪肉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比较研究了热鲜猪肉、普通冷却猪肉和真空包装冷却猪肉在加工过程中胴体温度、pH值、肉色、食用品质(嫩度、风味、多汁性、喜好程度和总体评价)、微生物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冷却猪肉的嫩度、风味、多汁性、喜好程度和总体评价都比普通冷却猪肉、热鲜猪肉好,真空包装延长了猪肉保质期,宰后成熟提高了猪肉的食用品质,真空包装冷却猪肉更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7.
迟雅宁  戴瑞彤  陈霞  周婷 《食品科技》2006,31(11):130-133
在冷却肉的贮藏过程中,其肌红蛋白(Mb)被氧化为高铁肌红蛋白(MetMb),导致了冷却肉的褐变。研究了CO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条件下,冷却肉自身的还原系统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对肉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MAP的包装护色效果最好,但是对MetMb含量下降和脂肪氧化没有明显作用;在19d的贮藏期内,肌肉中MetMb还原酶活力稳中有升,在其作用下,肉中MetMb含量不断下降,从第9天开始保持平稳,MetMb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结果表明,肌肉中MetMb的含量不仅与还原酶系统的活力有关,还与肌肉中自身的电子传递体NADH的含量有关。同时对肌肉中脂肪氧化程度变化的研究表明,TBA值与MetMb含量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在冷却鲜猪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不同脱乙酰度、不同浓度和不同溶解特性的壳聚糖,对冷却鲜猪肉进行保鲜处理,比较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在鲜猪肉中有明显的保鲜作用,且脱乙酰度越高,壳聚糖的保鲜效果越好;1%的壳聚糖醋酸溶液(醋酸浓度为1%)能使冷却猪肉的货架期达到一周;2.5%的水溶性壳聚糖的保鲜效果接近于1%的酸溶性壳聚糖,且感官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9.
20.
冷却猪肉中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冷却猪肉中优势腐败菌对其腐败的作用程度,本研究监测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和优势腐败菌的变化情况,并接种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肠杆菌和热杀索丝菌于冷却猪肉中,分组检测尸胺含量在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的变化。实验表明,优势腐败菌在冷却猪肉冷藏第5d后显著上升(p<0.05),与尸胺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同时接种多种腐败菌与尸胺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优势腐败菌的协同效应对冷却猪肉腐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