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如何在ST-X石英基片上解决SAW谐振器的单模式工作.横切模抑制及正确设计腔体作了详细讨论.导出了用基频横切模式轮廓加换能器的加权公式以及最佳反射器间隔、反射阵列单元数和阻抗不连续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器件的设计和金属条带反射栅谐振器的实验结果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扩散沟道波导的二维折射率分布及导模场分布的基础上,对定向耦合器耦合长度作了理论推算;经与实验制作的一个四对电极结构的定向耦合器的实测结果作比较,相对误差为15.5%。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器件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3.
瞿群  吕百达 《激光杂志》1997,18(6):10-13,21
本文对用于端面泵浦的梯度折射率透镜耦合系统作了研究。实验得到了基模工作时大小30%的光-光转换效率。并且讨论了二元光学相位板在耦合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TE21模耦合器经典设计方法基础上,针对毫米波段孔壁厚度对耦合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孔径分布方法,即孔直径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参考孔直径乘常系数加权Bessel耦合函数确定;第二部分由常系数乘镜像孔的常系数加权Bessel耦合函数。此孔径分布法经数值计算验证有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毫米波段TE21模耦合器样机,样机实测特性指标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在(f0±1)GHz范围内,耦合度小于0.6dB,抑制度大干40dB,达到预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自聚焦棒外腔单频半导体激光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平  陶尚平 《中国激光》1988,15(11):641-647
本文提出了用振幅耦合因子描述激光器谐振腔与自聚焦棒光波导结构的差异及耦合腔的衍射损耗;讨论了自聚焦棒相对激光器作微小偏移对振幅耦合因子的影响.对自聚焦棒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选模理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现了单纵模运转,其边模抑制比大于35dB,线宽小于21MHz,最大的波长调谐范围为11nm.  相似文献   

6.
腔失调对模耦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贵遐  丁金星 《激光杂志》1996,17(3):128-131
综合分析了腔失配和腔失调对模耦合的影响,分别讨论了模的功率耦合系数与失配参量、失调位移及失调角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耦合介质波导的特性。利用强耦合结构,可以得到较宽的频带。在分析定向耦合器时,利用了基模与二次模迭加,而分析功率分配器时,可用基模与三次模的迭加。对场分布(包括纵向与横向)的实测证实了这种分析方法的正确性,耦合波导的带宽与它的结构及介电系数有关,在对它们作优化选择,并采用Y型结构后,可以得到最大带宽。文中给出了在1.25公分及8毫米频段上的实验结果,它们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当符合.  相似文献   

8.
空间光-单模光纤耦合的关键技术是怎样确保耦合系统中光纤的准确定位。基于电磁场模场匹配理论,讨论了光纤偏移对空间光-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耦合效率随着光纤偏移的增大显著下降。采用光纤调整架以及微透镜光纤可以显著改善耦合效率,讨论结果有助于空间光-单模光纤耦合器件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结构的工作模式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结构可工作于三种不同模式:正常模、简并模和反向模。应用改进的等效电路法计算了正常模腔通带和槽通带。求得的简并模耦合槽张角与实验值相符。最后讨论了反向模耦合腔行波管诱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极化模耦合效应的信号场振幅传输模型,进而给出表征长距离光纤极化模耦合效应的信号场振幅传输矩阵表达式以及相应情况下接收信号场的振幅;利用已有的试验结果,指出该模型的物理意义;针对两种不同的接收机判决门限,对极化模耦合效应存在情况下系统误码特性受极化模色散的影响作了近似计算,结果显示极化模色散量在超过信号码元间隔的10%以后将对系统的误码特性产生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1.
耦合模理论广泛应用于低插损滤波器的分析和设计中。文章首先对耦合模理论在声表面波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方程形式、参数提取方法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给出了利用耦合模理论分析无线ID-Tag器件的方法,给出了YZ-LiNbO3压电基片上四条开路叉指反射栅的ID-Tag器件的频域和时域仿真结果。对影响器件插损和多次反射的基片类型、金属化厚度等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简化的长周期光纤光栅模型 ,从理论上分析了其纤芯导模与包层模之间的耦合 ,忽略了一些弱模式耦合 ,包括轴向的模式耦合 ,包层模之间的耦合 ,及基模与偶次包层模之间的耦合 ,在特定波长处只考虑数个奇次包层模耦合 ,简化了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模式耦合 ,从而得到解析解 ,并由此得到相应的透射光谱。与其它模型结果相比较 ,其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计算量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光纤的强耦合模理论,阐述了熔融拉锥型光纤耦合器的工作基理,并研究了熔融拉锥法制作单模光纤耦合器的过程,分析了各参数对耦合器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测试系统测试了光纤耦合器各光学特性参数。经大量实验表明,强耦合模理论与实验结果吻合,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拉锥法制作的光纤耦合器具有较好的性能特性,表明该方法具有制作过程简单、附加损耗低、方向性好、均匀性好、环境稳定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模式激发理论分析横向强耦合(纤芯相拼接)单模光纤定向耦合器,这类耦合器是一般弱耦合理论或射线理论所无法分析的。用方——圆波导等效法计算了输入端口激发模对耦合区传输模的激发系数。研究了作为耦合长L的函数的理论耦合量和插入损耗。曾用特殊的光电方法来控制耦合长度,制成具有各种耦合量的耦合器,插入损耗在1.2—1.5dB之间,反向隔离度大于60dB。测试了器件在中心波长附近的谱特性,并与理论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光纤的强耦合模理论,阐述了熔融拉锥型光纤耦合器的工作基理,并研究了熔融拉锥法制作单模光纤耦合器的过程,分析了各参数对耦合器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测试系统测试了光纤耦合器各光学特性参数。经大量实验表明,强耦合模理论与实验结果吻合,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拉锥法制作的光纤耦合器具有较好的性能特性,表明该方法具有制作过程简单、附加损耗低、方向性好、均匀性好、环境稳定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谱域技术对单侧耦合和H面宽边耦合悬置微带线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了这两种耦合悬置微带线的奇、偶模阻抗和传输常数,并讨论了屏蔽外壳对耦合悬置微带线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激光二极管与单模保偏光纤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出一种处理激光二极管经透镜与单模保偏光纤耦合的精确方法,讨论了透镜参数、耦合形式、激光二极管像散对耦合效率的影响,给出两种实际耦合系统的计算结果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波导渐变理论和小孔耦合理论对正交模耦合器进行了设计,计算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该设计方法对类似元件的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入射光瞳面处针对星地激光链路中空间光至单模光纤耦合效率补偿特性进行了研究,依据星地下行链路特点,对星地下行链路光纤耦合效率模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单模光纤后向传输模场为加权函数的加权孔径正交多项式,建立光纤耦合接收系统波前相位模式补偿理论模型,运用该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波前相位进行模式补偿,给出波前相位模式补偿下平均光纤耦合效率与接收孔径尺寸和相位补偿项数的变化关系,以及典型接收孔径下采取一定项数的波前相位补偿后光纤耦合效率概率分布,为基于光纤耦合接收方式的星地激光通信链路波前补偿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紫外写入移相光纤光栅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耦合模理论出发分析了光致折变移相光纤光栅的基本特性,报道了采用紫外辐照制备移相光纤光栅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