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丙烯腈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elen—Tudos方法测算丙烯腈(AN)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自由基共聚合单体竞聚率,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相悬浮聚合体系中,转化率小于18%时,两单体的竞聚率同DMS0均相溶液聚合结果相近;转化率较大时,同容液聚合结果偏差较大。H2O/DMS0混合溶剂悬浮聚合时,当水含量超过60%(质量比)后,单体竞聚率向水相悬浮聚合结果靠近。溶剂的极性增大,rAN与rNVP值均减小。随反应温度升高,共聚反应向理想共聚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丙烯腈(AN)和丙烯酸氨基酯(F)二元溶液共聚合体系,借助于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吸光度比,测定其共聚物组成,用Mayo-Lewis微分组成方程计算竞聚率。将两种单体的均聚物共混作标样,绘制A1/A2~m/n标准曲线,由共聚物中两特征峰的吸光度比计算组成,得到合理的竞聚率值为r1=0.7015,r2=2.3735。  相似文献   

3.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在N2气氛中,70℃时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进行了丙烯腈(AN)和N-乙烯基咪唑(VIM)的共聚合反应。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不同单体投料比条件下得到的P(AN-co-VIM)的组成进行了测定。分别用F-R法、K-T法计算了2种单体的竞聚率。结果为F-R法r1=0.12,r2=0.61;K-T法r1=0.14,r2=0.67。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封端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Pst-GMA)与丙烯酸丁酯(BA)在苯中的溶液共聚动力学。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验确定了BA的表观竞聚率(γ),发现γ值与共聚体系的粘度、Pst-GMA的分子量有关。利用Schulz程序估算了已知分子量(由改良Bruss膜渗透计测定)的共聚物的瞬时组成、平均组成、两个Pst-GMA之间BA链段长度以及共聚物分子中Pst-GMA的接枝数。  相似文献   

5.
丙烯酸氯代酯CH_2=CHCDO(CH_2)_nCl(n=2、3、4、6)和(CH_2=CHCOOCH_2 Cl用AIBN引发可以和苯乙烯发生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在本工作中,控制转化率小于10%,用YBR方法求初值,YM二元线性回归法系统测定了60℃时各单体对的竞聚率。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T_1<1和T_2<1,表明共聚属于无规共聚。接着用Q-e方程估算了丙烯酸氯代酯的Q和e值,00。本文讨论了烷基链长对丙烯酸氯代酯单体的活性以及Q和e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McGiniss改良膨胀计与SW-1型微位移测量仪,测定了丙烯酸(AA)-丙烯腈(AN)感光共聚合速率,用102-G气相层析仪及1106型元素分析仪对AA-AN感光聚合体系的单体浓度比及共聚物链节进行了定量分析,按假定的反应机理计算了单体的竞聚率在40℃时的结果为rAA=2.85,rAN=0.038。  相似文献   

7.
利用元素分析技术测定浓乳液快速聚合方法制备的丙烯腈/丙烯酸丁酯(AN/BA)的共聚物的组成,用TM方法拟合实验数据计算竞聚率,得到的AN/BA浓乳液快速聚合的竞聚率数据用于分析间歇反应实验,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两种用微机测算苯乙烯/α-亚甲基-δ-戌内酯共聚体系竞聚率的方法。一是笔者提出的微机动态搜索法,另一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给出了这两种方法的程序流程图,并按置信水平为95%时,计算了竞聚率r_1与r_2的联合置信区域。结果表明,笔者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系统研究不同单体配比、单体总浓度等条件对P(AA-AM)吸湿性能的影响。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其最高吸湿率达1.05g/g。吸湿实验结果发现P(AA-AM)共聚物的吸湿性能优于其相应的均聚物和传统的无机吸湿材料硅胶和分子筛。采用红外光谱法确定共聚物组成,再由Fineman-Ross方程计算单体竞聚率。得知丙烯酸的竞聚率大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且均1,表明聚合物有共聚趋势。SEM照片显示加脲后,共聚物生成孔洞结构,其有效吸湿比表面积增加。TGA分析进一步证明P(AA-AM)共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60种烯烃类单体(M1)与苯乙烯(M2)的自由基共聚合竞聚率lgr1S值,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G(d)基组水平上对烯烃类单体(C1H2=C2XY)进行了计算。用于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最佳参数子集包括:原子R3的Mulliken电荷qMR3,C1的Mulliken电荷QMC-1(H原子电荷全部合并到与之相连的重原子上),参数QMC-1与qMC-2之比RQq(=QMC-1/qMC-2),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ELUMO)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EHOMO)之差ΔEg。最佳SVM模型为高斯径向基核函数(C=1000,ε=0.0001及γ=0.2)。该模型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的均方根(rms)误差分别为0.043,0.157及0.192,与现有竞聚率lgr模型相比,本文所得SVM模型具有更好的统计品质。  相似文献   

11.
DM-AM、TM-AM共聚反应竞聚率EI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TM),分别与丙烯酰胺(AM),用Na2S2O8-Na2SO3引发剂引发,在水溶液中不同单体摩尔比条件下的自由基共聚合,分别用直线交点法、Fineman-Ross法和Mayo-Lewis积分法测定了两种阳离子共聚物DM-AM、TM-AM共聚反应单体竞聚率。  相似文献   

12.
用敏感点法设计实验,通过核磁共振方法测定甲基丙烯酸丁酯(BMA,M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M2)共聚物的组成,用Error-in-VariableMethod(EVM)计算方法求得在60、80、100、120和140℃时自由基本体聚合时体系的竞聚率,分别为(r1=1.0198,r2=0.9946)、(1.000.1.038)、(1.0614,0.9927)、(1.0088,1.0017)、(1.0962,1.0208)。以及温度对竞聚率的影响,由竞聚率的结果表明,这一对单体从共聚合角度看,其结构非常相似,共聚合反应接近于理想共聚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丙烯腈(AN)/丙烯酸(AA)共聚物在空气中的低温热解反应,利用Kissinger方法,计算了AN/AA共聚物热解反应的表现活化能,讨论了不同聚合工艺对共聚物热解反应表现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混合溶剂中二甲基亚砜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热解反应表现活化能增加;随共聚单体AA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热解反应表现活化能降低;当AA与AN质量配比高于5/95后,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变化不大;随反应温度增加,共聚物热解反应表现活化能增加。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纤维与丙烯酸辐射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EI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60Co-γ射线预辐照接枝法,研究了聚丙烯(PP)纤维与丙烯酸(AAc)在苯中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预辐照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率随预辐照剂量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获得的接枝共聚物,其亲水性有明显的改善,但当预辐照剂量超过2Mrad时,机械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尼龙66纤维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高锰酸钾/硫酸为引发剂,用尼龙66纤维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研究了尼龙66纤维接枝率与硫酸浓度,高锰酸钾浓度,丙烯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预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浓度为0.2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时,接枝率较高,尼龙66纤维的预处理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6.
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下研究了丙烯腈(M1)和烯酸乙酯(M2)的乳液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浓度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和乳化剂浓度增大,单体的转化速度加快,聚合物分子量增大,乳液更为稳定。用激光粒径分析仪考察了20℃聚合中乳胶粒子大小的变化,发现聚合过程中的成核和增长均在胶束中进行,以及单体液滴在高转化率时仍存在。这两种单体的乳液共聚合物竞聚率也得到确定:r1=1.90,r2=1.00。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钠与丙烯酰胺微波辐射共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添加一定粒径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现烯酰胺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的丙酮溶液为引发剂,在微波照射下进行水溶液聚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聚醋酸乙烯酯的粒径及其添加量诸因素对吸水性能的影响,所得树脂吸水率达980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