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田松  谢晖  黄莉  王挺 《热固性树脂》2011,(3):21-24,28
以松节油-马来酸酐(TMA)、顺丁烯二酸酐(MA)、1,2-丙二醇和丙烯酸(A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紫外光固化松节油基聚酯丙烯酸酯(TMAPEA)低聚物。采用FT-IR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凝胶色谱,热重分析和涂膜性能测试研究了反应时间对产物酸值的影响,合成工艺对产物分子质量及固化膜性能的影响,TMA加入量对固化膜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优于一步法,第1步反应时间为6.5 h,第2步8 h,TMA的加入提高了固化膜的耐化学腐蚀性和热稳定性,TMAPEA可以作为耐热性或耐腐蚀性树脂使用。  相似文献   

3.
废聚酯在聚酰胺热熔粘合剂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杜郢 《中国胶粘剂》2002,11(1):9-11
以010树脂为主要原料,在实验室合成的聚酰胺热熔胶的基础上,用废聚酯代替部分原料,合成出具有极好柔韧性,较高粘度和软化点的新型聚酰胺热熔粘合剂。通过考察废聚酯的加入量和其它的合成条件的影响,找到合成的最佳配比及条件。所得聚酞酰热熔粘合剂产品在性能上能够与进口产品相媲美。由于采用废聚酯为部分原料,为解决白色污染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自交联型丙烯酸酯类印花粘合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自交联型丙烯酸酯类印花粘合剂。讨论了各种因素对该印花粘合剂的性能和印花织物效果的影响。应用性能结果表明:该自交联型印花粘合剂稳定性好,印制的织物牢度好、手感佳、花型轮廓清晰。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油、苯酐、对苯二甲酸和小分子醇为原料,通过酯化–酯交换反应,制得了酸值0.5mg/g的大豆油基聚酯多元醇。通过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1H-NMR(核磁共振氢谱)的结构表征,确认了大豆油成功引入聚酯分子链中。同时,考察了大豆油用量对聚酯多元醇品质和聚氨酯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体系中含有质量分数15%~25%大豆油合成的聚酯多元醇时外观及加工性能较好,由其制备的聚氨酯泡沫的低温尺寸稳定性优异。  相似文献   

6.
紫外光固化松香基聚酯丙烯酸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涂料用紫外光固化(UV)松香基聚酯丙烯酸酯(APAPEA)预聚物。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并采用DSC分析研究了其光固化行为。考察了酸醇物质的量比、合成工艺、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APAPEA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合成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1.1∶1,慢速升温,反应温度120℃,催化剂用量0.8%~1.2%。合成的APAPEA涂膜固化速度67 s,硬度3H,柔韧性2 mm,附着力1级,耐冲击性50 cm,较市售聚酯丙烯酸酯(PEA400)固化速度快,涂膜硬度高,柔韧性及附着力相当,可作为UV固化涂料用低聚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步加料法,以己二酸、1,4-丁二醇、季戊四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了光固化聚酯丙烯酸酯预聚体;采用FT-IR和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讨了羟羧比(物质的量比,下同)、DMPA等对合成树脂附着力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羟羧比在1.2左右时树脂的附着力最好;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1%,阻聚剂质量分数为0.02%时,聚酯丙烯酸酯预聚体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酯乳液在纺织助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广泛用于涂料印花、静电植绒、织物粘合、经纱上浆及涂层加工等 ,各种不同性能的丙烯酸酯类也因其所用的原料和配比的差异具有各自不同的用途。1 静电植绒粘合剂利用静电植绒工艺 ,将不同的绒毛植于基布上能制成风格迥异的植绒产品 ,丙烯酸酯类静电植绒胶对基布绒毛有优良的粘接力 ,植绒产品耐磨、手感柔软、耐水、耐溶剂、透气性良好、使用时不污染环境 ,其用途已相当广泛。典型例子如下 ,其中所用原材料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丁二烯为试剂级、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工业级 ,过硫酸钾为试剂级。先在聚…  相似文献   

9.
新型丙烯酸酯类涂料染色粘合剂NZ-7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新型丙烯酸酯类涂料染色粘合剂NZ-7。讨论了温度、引发剂、功能单体、交联单体和胶体保护剂的用量及其他因素对该粘合剂性能及染色织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涂料染色粘合剂稳定性良好,染色织物耐摩擦、皂洗等牢度好,织物手感佳。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1,3-丁二醇和邻苯二甲酸酐(PA)合成了苯酐聚酯二元醇,然后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自制的苯酐聚酯二元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3-丁二醇和PA反应完全,两者合成的产物与预期结构相符。用自制的苯酐聚酯二元醇、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制备了耐高温丙烯酸酯类聚氨酯(PUR)材料。用热重(TG)、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等方法对制备的丙烯酸酯类PUR材料热稳定性和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丙烯酸酯类PUR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均在230℃以上,其储能模量、损耗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比由聚丙二元醇400(PPG 400)制得的丙烯酸酯类PUR高;随着苯酐聚酯二元醇中PA含量的增加,合成的丙烯酸酯类PUR的Tg有所降低。当1,3-丁二醇与PA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制备的耐高温丙烯酸酯类PUR的Tg比由PPG 400制备的PUR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黄龙全  陈旭丹 《合成纤维》2009,38(10):43-45
根据中厚型PET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结构特点,对其生产工艺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切片干燥、纺丝组件、拉伸气流、成网和热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良好的纺丝效果和优良产品。  相似文献   

12.
朱湘萍 《聚酯工业》2013,26(2):12-14
从PET切片品质,熔体品质,纺丝速度和温度,泵供量,采用异形喷丝孔纺丝,控制牵伸丝的稳定性,连续性,提高牵伸气流速度和密度等方面,介绍了提高PET纺黏非织造布牵伸丝品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丙纶纺粘非织造布抗静电整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壳聚糖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丙纶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抗静电后整理,考察了抗静电剂种类、浓度、配比、浸渍时间对织物抗静电性能及服用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复合抗静电剂在低浓度(0.25% ̄0.50%)下使用,就可明显提高丙纶纺粘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对抗静电整理后织物服用性的测试表明:复合抗静电剂对织物的纵横向断裂强度、透气量、悬垂性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双组分超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成枫  黄有佩 《合成纤维》2009,38(8):41-42
介绍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条双组分超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将复合纺丝技术与纺粘非织造布技术结合在一起,直接采取水刺剥离技术,将中空桔瓣型涤锦复合超细长丝开纤、固结、成布。展望了此种新型非织造材料在人工革基布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郑伟  刘亚 《合成纤维》2007,36(4):29-32
介绍了SMS复合非织造布在线复合、离线复合、一步半法复合3种不同的生产工艺以及产品特点和用途,并对SMS复合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热重(DSC/TG)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分析技术研究了PET黏合剂体系、PET/TDI弹性体以及含PET黏合剂体系的简单组分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和热裂解产物状况,探索了PET弹性体的热分解与含PET黏合剂体系的推进剂热解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硝酸酯增塑的PET黏合剂体...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排气双螺杆挤压机的免干燥的原理和排气双螺杆挤压机在聚酯纺黏针刺土工布生产线上的应用。从生产工艺流程、螺杆挤压机各区温度和产品物理指标等方面对传统与免干燥PET纺黏针刺土工布生产进行了对比。指出2种方法生产的产品物理性能基本相同,但免干燥工艺节约建厂成本,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及其发展状况、性能与应用,介绍了它的生产工艺、加工设备以及所使用的聚丙烯专用料的性能和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丙烯腈作为共聚单体制备了TF-320自交联型涂料印花粘合剂,适宜的合成工艺参数为:交联单体A为单体总质量的3%。4%:分别g/,单体质量3%-4%的十二烷基磺酸钠和AE09(质量比为1:3)为复合乳化剂、0.5%~0.8%的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分别以总体系质量O.1%的磷酸二氢钠为缓冲剂、0.05%的正十二硫醇为调节剂,反应温度在80℃,采用连续滴加单体和引发剂的方法,滴加时间控制在2.0~3.0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可以给予织物优异的牢度、较高的得色量和柔软的手感,印花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均达到或超过某市场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20.
PET回收再生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PET回收再生过程和回收再生中的主要技术手段,简要介绍了废旧PET的应用和国内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