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气刀土原料粒径微细,颗粒组成处于微米一亚微米级范围。在釉料中引入4%的气刀土原料,提高了卫生陶瓷产品白度,增强了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对广西气刀土原料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在卫生陶瓷坯料、釉料中的应用研究。坯料中加入4%~7%的广西气刀土原料替代等量的2#苏州土,在釉料中引入4~6%的气刀土原料替代1#苏州土,可以生产出理化性能和外观质量达到了美国ASMEA112.19.2M-1998标准要求的高档卫生陶瓷产品。引入广西气刀土原料使泥浆性能增强、厚化系数降低、湿坯硬度特别是内硬度明显提高、干坯抗折强度增大;制品体积密度增加、气孔率和吸水率降低;增强釉面乳浊效果、提高釉面白度,保证和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超声雾化将一定组成的Fe3+、Zn2+、Mn2+、Ni2+离子的水溶液转化成粒径约为0.1μm的气溶胶并通入另一碱性液相体系,使其在一个微米尺寸的范围内发生共沉淀反应,制得平均粒径0.2μm,组成为58.0Fe203,25.8ZnO,13.1MnO2,3.1NiO(mol%)的均匀的软铁淦氧粉体。文中采用均匀设计法来安排实验,以节省实验次数。  相似文献   

4.
球形氧化锆的湿法制备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氧化锆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连续反应沉淀法制备了微米级球形氧化锆前驱体,此前驱体在500℃下于空气气氛中煅烧2h得到球形氧化锆粉体。探讨了锆盐溶液浓度、加料速度、pH、反应时间对粉体颗粒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经SEN,XRD,TG—DSC和激光粒度测试仪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锆前驱体颗粒呈球形,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在8—18μm。  相似文献   

5.
直流电弧热等离子体法制备超细粉体氮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流电弧热等离子体法,以微米级铝粉为原料,制备了超细氮化铝粉体。在等离子体功率12kW,运行N2流量2m^3/h,急冷NH3流量0.6m^3/h,送粉N2流量0.8m^3/h时,制备得到的氮化铝粉末纯度可达98%;分散性良好,几乎无团聚现象;平均粒径为100m,粒度分布为40.140m。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产品的纯度,SEM扫描电镜分析了产品的形貌,粒度分析仪分析了产品的粒径。研究发现,采用直流电弧热等离子体法粉末纯度高、粒度较细,连续性好,易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溶剂热改性法制备亚微米级低水硼酸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氧化锌和硼酸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改性法制备了亚微米级低水硼酸锌(2ZnO.3B2O3.3H2O),利用化学分析、XRD、SEM和I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剂热改性法可以制得团聚少,分散性好,结晶程度高,粒径0.2~0.4μm的亚微米级低水硼酸锌(2ZnO.3B2O3.3H2O)颗粒;TG分析表明,合成样品的开始脱水温度在290℃左右。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7.
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的1,4-二噁烷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及其原料中1,4-二噁烷,对气液平衡温度、萃取时间进行了探讨。校正曲线在0.2μg/mL~30.0μg/mL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60%,回收率为88.0%~93.7%,应用于化妆品及其原料中1,4-二噁烷的检测,结果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8.
亚微米级颗粒是化学工业尾气排放物的重要组成,其脱除效率是影响排放指标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基于颗粒捕获机理,建立了气液交叉流系统脱除效率的理论模型,并对该系统脱除亚微米级颗粒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气速、高液柱群比表面积、高气液相温差有利于提升系统的脱除效率。粒径0.05~0.6μm,脱除效率随粒径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与理论值趋势一致,表明系统中同时存在惯性碰撞、拦截、布朗运动等三种脱除机理。相对于理论值,实验脱除率整体偏大,表明颗粒在高湿环境中易凝并,有助于颗粒在碰撞和拦截作用下的脱除。由实验数据外推,研究条件下,液柱单元排数为1300时,亚微米级颗粒质量脱除效率预计可达90%。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热处理技术得到了Ti-Sn微米棒。采用XRD、SEM与EDS研究合成产物的组成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微波合成技术,采用2Ti/Sn/石墨粉体原料均得到大量Ti Sn微米棒。Ti-Sn微米棒的长度约5~10μm,宽度约2~3μm。石墨原料起到了诱发电弧放电的作用,从而促进Ti Sn柱状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去除亚微米粉尘的旋风除尘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开发出了亚微米粉尘的旋风除尘系统——环流循环除尘系统。并通过实验测试了该除尘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 ,亚微米粉尘的旋风除尘系统的分割直径 d50 达到了 0 .5 μm~ 0 .7μm,压降小于 35 0 0 Pa,只比常规旋风除尘器的单台压降略高。该工艺系统可使半密闭和开放式电石炉气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亦能保证密闭电石炉除尘的需要 ,且可用于水泥立窑、锅炉等窑炉除尘  相似文献   

11.
孔梯度陶瓷纤维复合膜管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耀明  薛友祥  孟宪谦  朱姝  张联盟 《陶瓷》2006,(10):35-38,48
笔者研制了一种具有梯度孔结构堇青石陶瓷纤维复合膜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是由多孔支撑体、过渡层和分离膜层组成。其中支撑体的气孔率为35%~40%,孔径为130~150μm;过渡层的气孔率为50%~60%,孔径为30~40μm;分离层的气孔率为60~70%,孔径为5~10μm。主要分析了孔梯度陶瓷纤维复合膜管的材料结构和抗热震性能,同时对膜管进行含尘气体过滤的冷态模拟试验。对于烟气中粒径大于或等于0.1μm的颗粒,膜管的截留率达到9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玻璃纤维》2005,(4):26-26
一种夹心式纳米/亚微米电纺丝基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静电纺丝装置制出纤维丝,并将纤维丝纺制于习用的过滤材料上构成夹心层,选用玻璃纤维或无纺布作为夹心层的外层,通过热压设备将面材与夹心牢固的热压在一起组成夹层结构。本发明能滤除1μm的颗粒,过滤效率达到近100%,可以过滤气体、液体和油等微小颗粒,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廉,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13.
高压静电与催化模块的耦合技术,是协同净化大气复合污染物的有效方法。通过实验比较W板静电器和平板静电器对于亚微米颗粒的捕集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双级静电器内静电场、流场、颗粒场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重点研究收尘区W型极板的角度对亚微米颗粒捕集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取双级静电器内部的流场、静电场分布特性,并针对不同角度W板双级静电器中0.1μm、1μm、2.5μm颗粒的荷电特性及捕集效率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平板静电器,W板静电器具有更高的捕集效率,在1 m·s-1的风速下,W板静电器对亚微米颗粒的捕集效率提升约10%。W板静电器之所以能明显提高对亚微米颗粒物的去除效率,可归因于收尘区的W型结构内易形成漩涡,导致亚微米颗粒物碰撞和凝并,因此提高了对亚微米颗粒物的捕集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含尘气体湿洗分离净化中颗粒在气液界面的沉积效率,以玻璃微珠、空气和超纯水为介质,研究了颗粒与气液界面的平均撞击速度、颗粒质量浓度、液相表面张力、颗粒表面可溶性组分、气液界面液相流速等对微米级颗粒在气液界面沉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小于4.2μm的颗粒,随着颗粒平均撞击速度、颗粒质量浓度、液相表面张力、气液界面液相流速的增大以及颗粒表面被可溶性组分修饰,颗粒在气液界面的沉积效率显著增加,最高可达73%;而对大于4.2μm的颗粒,其在气液界面的沉积效率均在60%以上,且受上述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米粒径的多孔氯化钠及其制备方法,由粒径10~50μm的氯化钠粗粉60%~75%(质量分数,下同),粒径小于10μm的氯化钠微粉15%~25%,粒径小于10μm的氯化钾微粉10%~15%组成。将上述材料干混8~10d;再加入由聚乙烯醇0.3%~1%,丙三醇0.3%~1%,蒸馏水3%~10%组成的添加剂压制成型;将成型体进行干燥和烧结,干燥升温速率10~20℃/min,干燥温度100—120℃,保温时间30min,烧结升温速率3—5℃/min,在烧结温度740—780℃下烧结1—2h,然后冷却至室温。本发明有效控制了孔隙率,降低了烧结温度,提高了强度,缩短了烧结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制备粒度均匀的亚微米α-Al_2O_3粉,以工业氧化铝(Al_2O_3的质量分数为99. 66%)为原料,研究了高能球磨时间(0、5、9和15 h)对工业氧化铝颗粒形貌及1 300和1 450℃煅烧3 h后制备亚微米α-Al_2O_3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能球磨时间从5 h延长至15 h,工业氧化铝的颗粒尺寸逐渐细化,聚集体(20~100μm)经高能球磨15 h后,粉碎为1μm左右、分散性较好的小尺寸团聚体; 1 300和1 450℃煅烧所得α-Al_2O_3的颗粒形貌与γ-Al_2O_3形貌密切相关,α-Al_2O_3的晶粒尺寸随γ-Al_2O_3高能球磨时间的延长而细化,粒度分布的均匀性也逐渐提高。综合对比高能球磨不同时间的工业氧化铝经高温煅烧后制备α-Al_2O_3粉的颗粒形貌,高能球磨15 h的工业氧化铝经1 450℃煅烧3 h制备所得亚微米α-Al_2O_3的晶粒分布良好,晶粒尺寸在50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7.
碳化硅晶须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一种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碳化硅晶须的方法。以炭黑和二氧化硅微粉为原料,对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成工艺的优化参数:二氧化硅与炭黑质量比为1.5:1,以三氧化二铁为催化剂,用量为二氧化硅原料总质量的2%,合成温度为1250℃,合成时间为1.5h。该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直径为0.6μm、平均长度为30μm、生成率达80%的碳化硅晶须。与常规加热相比,双重加热技术具有节能、省时、生成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激光衍射法测试高分散性白炭黑的粒径分布,并根据ISO 5794-3:2011进行高分散性白炭黑应用性能试验,考察高分散性白炭黑粒径分布与其在胶料中分散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激光衍射法测得的高分散性白炭黑粒径分布与高分散性白炭黑在胶料中分散性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高分散性白炭黑的D50(颗粒的中位粒径)和R18(直径大于18μm的颗粒占比)越小,高分散性白炭黑在胶料中的分散性越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粉煤灰原料微观结构特性,确定粉煤灰原料物理化学性能及高温特性,为粉煤灰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重点研究粉煤灰原料的物相组成(XRD)、综合热性能(TG-DSC)、化学组成(ICP-AES)、微观形貌(FESEM)及其宏观性能(粒度分布、比表面及孔隙率、耐火度等),结果表明:粉煤灰的主要物相为莫来石和刚玉相,其中(Al2O3+ SiO2)含量近90%;粉煤灰颗粒呈规则圆球形,颗粒表面光滑平整,并含有部分空心球,颗粒粒度约20 ~ 25 μm,90%的颗粒均在71μm以内;粉煤灰高温性能稳定,耐火度高,可作为开发轻质耐火材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20.
新型无氯水泥助磨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对A和B两类无氯助磨剂的助磨效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对助磨剂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利用SEM对掺加B类助磨剂的水泥颗粒进行了形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聚合醇功能基团的助磨剂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助磨效果,当掺入量为0.03%~0.10%,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筛余值由4.5%降低到3.7%,比表面积由325m^2/kg增加到347m^2/kg;加入该类助磨剂还可以改善水泥的颗粒组成,特别是提高了3-30μm的细颗粒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