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的骨干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设计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贯穿江苏省淮安市的清浦、楚州两区和盐城市的阜宁、滨海2县,并分别在楚州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其中二河新闸共10孔总宽120米;大运  相似文献   

2.
3月23日,水利部张基尧副部长在姜永荣副省长陪同下,视察了淮河入海水道滨海枢纽、淮安枢纽和河道淤土段工程。 张基尧副部长对我省认真贯彻朱总理的指示精神,全面加快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给予肯定对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下一步工作,张基尧副部长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强化质量管理,突出抓好滨海枢纽、淮安枢纽等重点工程基础处理及河道淤土段工程施工组织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3.
敬正书 《治淮》2000,(12):3-3
同志们: 今天,江苏省委、省政府在这里举行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淮安枢纽、滨海枢纽和淤土段河道开工典礼,这三项关键性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淮河入海水道这项淮河流域的防洪骨干工程,进入全面加快实施的新阶段。在此,我谨代表水利部对这三项工程的顺利开工表示热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系淮水向东外排入海通道,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与总渠平行成二河三堤,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km。滨海枢纽系入海水道第四级控制建筑物,位于入海水道CS111+800桩号、滨海县城南约6km处。本期实施为近期工程,设计流量2270m~3/s,校核流量2890m~3/s,设计防洪标准结合远期为300年一遇。 人海水道与通榆河正交处,两河最大运行水位差8m以上,滨海枢纽立交地涵的兴建,将使行洪高水及南北偏泓涝水穿越低水位的通榆河东流入海,保证两河水系独立,并解决入海水道南偏泓高片涝水、污水与北偏泓低片涝水,清水分流。  相似文献   

5.
淮河入海水道全长163.5公里,在盐城市境内97公里,主要涉及滨海、阜宁、射阳三县11个乡镇61个行政村。整个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由盐城市和滨海、阜宁、射阳三县政府负责。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该市及沿线县乡(镇)分别成立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严格执行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实行监督监理,严肃各项纪律;沿线群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克服困难、全力支持。经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罗秀卿  潘世虎  刘清文 《治淮》2004,(11):34-36
一、概况 淮安枢纽位于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是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其作用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的交叉,维持京杭运河水路航运,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和连接淮扬公路交通.枢纽主要建筑物有入海水道穿京杭运河立交地涵、古盐河与清安河穿堤涵洞、渠北闸和入海水道北堤跨淮扬公路立交桥.  相似文献   

7.
周和平  袁聪 《治淮》2005,(2):40-41
一、工程基本情况 淮河入海水道为洪泽湖泄洪入海通道之一,设计流量为2270m3/s,西起洪泽湖,东至黄海扁担港,全长163.5km,沿程建有二河枢纽、淮安枢纽、淮阜控制、滨海枢纽、海口枢纽五大枢纽建筑物,淮安枢纽以下有两条泓道,主要用于排泄淮安、盐城两市渠北地区1710km2的涝水、污水.  相似文献   

8.
淮河入海水道穿堤建筑物是沟通河道内外引排的控制工程,也是保障堤防安全的重要环节。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管理局河道工程盐城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从2000年起分三期,先后实施11座穿堤建筑物工程的建设,总投资达1.4亿元。这些建筑物零散分布在淮河入海水道盐城市境内60km长的南北大堤上,既有引水地涵,又有排涝涵闸与泵站,其中穿南堤的一级水工建筑物4座,穿北堤的二级水工建筑物7座。由于其分别处于阜宁深淤土段、滨海亚淤土及砂土段等不同的地质  相似文献   

9.
1工程概况淮河入海水道是洪泽湖最大的入海通道,设计流量为2270m3/s,西起洪泽湖,东至黄海扁担港,全长163.5km,沿线建有二河枢纽、淮安枢纽、淮阜控制、滨海枢纽、海口枢纽等5大建筑物,淮安枢纽以下有两条泓道,主要用于排泄淮安、盐城两市渠北地区1710km2的涝水和污水。入海水道  相似文献   

10.
周立霞  王蓓 《治淮》2022,(3):46-48
一、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扩大淮河下游泄洪能力的关键性工程.工程建设内容与规模为:按设计流量7000m3/s扩挖河道并扩建二河枢纽、淮安枢纽、滨海枢纽和海口枢纽.二河闸闸上引河扩挖2.5km,二河闸闸下至海口枢纽扩挖河道深泓长度162.3km;加高堤防长度295.98km;北堤软土段及淮安枢纽、滨海枢纽、海口...  相似文献   

11.
滨海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四大枢纽之一,由立交地涵、204国道桥、上游河道三部分组成,具有泄洪、排涝和航运等综合效益。主要工程量:土方挖填695万m~3,混凝土18万m~3,概算总投资3.54亿元,工期二年半。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淮河洪水的出路 ,经国务院批准在淮河下游的洪泽湖入海口开挖和兴建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 2级枢纽 ,位于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其作用是实现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的交叉 ,维持京杭大运河水路航运 ,同时满足淮河入海水道泄洪和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 ,以及连接淮扬公路交通。入海水道穿过京杭大运河的立交地涵是枢纽的主体工程 ,是亚洲最大的立交地涵。为了使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整个工程从设计到兴建十分重视其安全监测 ,采用了国际上较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安全监…  相似文献   

13.
董开友 《治淮》2000,(12):15
淮安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南郊,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北侧,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近期工程包括:入海水道穿越京杭运河立交地涵、古盐河与清安河穿堤涵洞、淮扬上堤路及渠北闸加固等建筑物组成。其作用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的交叉,维持京杭运河航运现状,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和连接淮扬公路交通。 淮委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4.
徐德祥  田明云 《治淮》2006,(10):38-39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km,途经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楚州区、盐城市阜宁县、滨海县、射阳县,沿线共建有二河枢纽(淮安市清浦区)、淮安枢纽(淮安市楚州区)、淮阜控制枢纽(盐城市阜宁县)、以及滨海和海口枢纽(盐城市滨海县)等五大枢纽。  相似文献   

15.
张筛存 《江苏水利》2002,(11):17-18
1 工程概况 滨海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盐城市滨海县城南约6km处,是入海水道四大枢纽之,其任务是泄洪、防洪,兼排涝。 该枢纽工程包括立交地涵、船闸及立交桥等建筑物,基础根据不同部位承载力要求,分别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桩基和沉井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爱兵 《治淮》2002,(12):24-25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是入海水道建筑物中难度最大的一个枢纽工程,其施工工序多,技术复杂,是控制整个入海水道总工期的关键性工程之一。 由于该工程主体混凝土部分施工工期短,施工任务繁重,施工强度大,日需水泥最大量约600吨(运输距离约250公里),且都是散装,需特种车辆和设备来运输和储存,再加上施工单位从美国租用了高效率的胎带机混凝土输送设备,这就给水泥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陆明  崔洪涛 《治淮》2003,(8):20-20
一、概况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洪泽湖洪水出路、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该工程西起洪泽湖大堤的二河闸,东至黄海扁担港,全长163.5km,与苏北灌溉总渠形成两河三堤。二河枢纽位于入海水道与分淮入沂河道(二河)交汇处,是淮河入海水道的进口,也是入海水道的第一级枢纽。其主要任务是承泄洪泽湖洪水,并控制入海水道和分淮入沂流量,以满足入海水道和分淮入沂分流比的要求。枢纽包括二河新泄洪闸、二河东堤至桩号4+641.11之间的入海水道河道和左右堤防。新泄洪闸共10孔,单孔净宽10.0m,底板高程6.0m,设计泄洪流量2270m3/s、强迫…  相似文献   

18.
滨海枢纽工程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穿越通榆河的立交工程,与通榆河正交。主要任务是将上游洪水及涝水穿越通榆河顺利下泄,维持通榆河的航运、204国道交通,并通过导航工程与永久性通航工程结合,解决入海水道、总渠与通榆河间通航问题。为了保证通榆河不断航及204国道交通顺畅,从工程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案必较,优选了分建方案中的二期地涵贴近一期地涵总体布置方案,很好地满足了入海水道行洪和通榆河通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在近期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全线扩挖入海水道深槽、扩建入海水道各枢纽泄洪建筑物、加高加固入海水道南北堤防,配合入江水道及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等工程,使洪泽湖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其中入海水道特软段的堤防工程设计是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试算对特软段的设计断面进行抗滑稳定分析,提出了特软段的典型设计断面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堤防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的一大亮点。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要在深达55m的深淤土上开辟人工河道,要建造亚洲最大的两座河道立交枢纽,要解决大体积薄壁混凝土防裂等世界性技术难题。为将工程建设成“精品工程”,广大工程建设者联合攻关,创新工艺,创造出一批国内先进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成果,保障了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使淮河入海水道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水利单项工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