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电联水电分会课题组在《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 0 0 3年第 5期发表了题为“水电工程投资需合理分摊”的文章。该文研究论述的要点之一是“投资分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就此文中说 ,一座大、中型水电站的建设 ,不但能提供电力 ,还有防洪 (北方还有防凌 )、灌溉、航运、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计划经济时代 ,水电站的兴建全部由国家承担 ,全民所有 ,都姓“公” ,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划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 ,水电枢纽的全部投资仅由电能的收入单位承担 ,即一定 (水电企业 )投资、多家受… 相似文献
3.
4.
5.
水资源再分配是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水利》2001,(1):43-44
过去,农业一直是主要的水资源用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大;同时,由于社会对环境的关注,河川基流的需求也变得更为重要.可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而水资源需求却在不断增加.因此,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日趋紧张,水资源短缺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工程咨询业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大环境中,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工程咨询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程咨询业是为投资决策服务的,是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必须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必须与投资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后,项目法人增强了投资风险和效益意 相似文献
7.
一、城市化概念及城市化水平测度 城市化,或称城镇化,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是近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伴生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城市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出空间变化过程,其内涵表现为:一是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转移和农村人口由乡村向城镇的空间转移,二是城市地域的扩展,包括原有城市建成区的扩大,新的城市地域、城市景观的涌现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三是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8.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在农村必须深化农田水利改革;改革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现实需要。当前,要深化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投入机制改革和经营方式改革,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这方面的工作,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引导、规范和协调。 相似文献
10.
农田灌溉科技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农田灌溉科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重重困难,提出了农田灌溉科技适应市场经济的途径、对策及措施,这对农田灌溉科技的振兴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几年来,盐城市水利系统的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很大发展,成为水利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行业脱贫,职工致富,稳定水利产业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水利建筑施工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水利施工行业,经历了诸多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施工、管理经验的水利施工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房屋拆迁工作是城市建设的“先行官”,拆迁工作进行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些城市拆迁主管部门,在城市建设中拆迁任务比较重、资金短缺、安置矛盾大的情况下,做了大量艰苦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基层水利统计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说是与统计报表划等号的,统计工作即上报数据表格。多年来,水利统计只是遵循“事后统计”的工作方法,对企业的收入产出作一些数据记录,定期向业务主管部门和政府机关报送指标计划完成情况,达不到了解市场行情动态、监督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目的,更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失去了统计工作的真正意义。所以,必须对反映和 相似文献
16.
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如何尽快完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转变,如何在转变中不断壮大和发展自身实力,实现良性循环,这是水电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农村水电改革目标是;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的农村水电新体制,使农村水电企业成为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从股份制的实行能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产权独立的市场主体并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特定功能和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等方面 ,阐述了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进而说明引黄供水实行股份制形式的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春季严重旱情暴露出目前我国的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相适应,抗旱减灾能力仍然不足.只有坚持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才能全面提高我国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抗旱预案制度,完善全国抗旱信息系统,加强生态抗旱工作,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和抗旱服务组织,加快抗旱立法,积极推进洪水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我国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20.
水电十四局自1985年开始推行项目法施工以来,经历了试点推广和深入完善两个阶段,思想认识亦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从不自觉到自觉等过程,施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