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八闽地域传统乡土建筑为研究客体,基于传统乡土建筑保护与修复对原真营造技艺的指导需求,探讨了该地域传统建筑形制和营造技艺的研究成果,为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梳理陈志华先生的论著与实践,将他的文物建筑保护思想总结为以下四方面:一、提出“保护文物建筑的丰富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二、提出以“乡土建筑”研究代替“民居”研究,将社会学引入乡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 三、提出“以乡土聚落为单元的整体研究和整体保护”思想;四、从世界文明史的高度对“中国乡土建筑遗产的世界意义”做出精辟总结和深刻论述。这些思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对中国的文物建筑保护,尤其是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乡土建筑遗产是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文物保护而言,对于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文章首先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对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论述;随后介绍了乡土建筑遗产价值的评估方法,从可行性层面对乡土建筑遗产保护进行了探究;并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更多富有特色的乡土建筑能够得以留存和延续。  相似文献   

4.
胡任元  方茗  周凌 《新建筑》2023,(2):18-24
根据《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提出的保护原则和相应措施,以苏北传统水乡聚落穆沟村为例,对乡村地貌特征与现存问题进行总结,从乡土建筑遗产环境识别性和风格连贯性两个方面提出保育与再生策略。研究从不同尺度和角度探讨乡土建筑的保护道路,在实践中验证了保育与再生理论的可行性,对同类型乡村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乡土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乡愁,其中蕴含着地域文化和特色,是当代规划设计创作的重要资源.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与城市中列级保护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相比,植根于乡村、面广量大的乡土建筑面临的"开发性破坏"和"自建性破坏"等问题更加严峻.乡土建筑的保护利用正在逐步引起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整理了松阳县乡土建筑保护利用的创新做法和经验,以期为推动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土建筑保护的模式逐渐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建筑修缮办法,还有更多的可行性措施可以引入。研讨发现,工作营模式是保护乡土建筑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基此,文章在借鉴国内外乡村遗产保护中的工作营模式基础上,重点推荐了贵州冯氏庄园修缮工作营的工作流程,总结了推广其经验的可行性,并提出若干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7.
钟行明 《华中建筑》2009,27(3):186-188
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着忽视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问题,而传统建筑工艺技术在整个建筑遗产保护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从建筑遗产保护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关于其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乡土建筑遗产易地保护模式仍处于较不完善的状态。文章通过对国内易地保护的相关典型案例的总结分析,提出了"3+4"易地保护模式,详细介绍了该模式下建筑遗产易地保护的3个阶段和4个流程。探讨了"3+4"易地保护模式的3个阶段与4个流程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步骤,并以潜口民宅博物馆为例进行佐证,分析了易地保护模式,旨在维持乡土建筑遗产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生物学的基因理论,提出了以"文化基因"和"信息链"两大概念研究文化历史形态或建筑演变,探讨了新的乡土建筑设计形式,通过对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的分析,论证了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建筑与景观可以共存于同一个结构和建筑中,为中国乡土建筑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0.
"原真性"一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原真性"原则对于中国建筑遗产的保护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由于"原真性"原则是西方的舶来品,用于中国建筑遗产保护还需因地制宜,理解该原则的真正含义。文章对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定义进行了解读,分析原真性原则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意义,以及当下建筑遗产保护的问题现状,希望通过探究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关于"原真性"原则的主流价值观得到一些启示。最后,文章阐述了以建筑遗产材料技术、场所精神的原真性来作为"原真性"原则的评价标准,并以保护借重利用的思路,发挥建筑遗产的实用价值,从而实现建筑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1.
乡土建筑的高技化是当代乡土建筑发展的一个趋势,如何将高技术与地域性建筑完美的结合是文章探讨的重点。首先提出了地域性建筑从"传统乡土"向"高技乡土"转化的必要性,接下来从3个方面分析讨论了乡土建筑高技化的若干种设计手法,最后得出将高新技术与传统建筑相结合已是当今地域性建筑设计的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京老城传统风貌保护中存在历史连续性断裂、建筑遗产资源整合不足难以发挥整体文化效能等问题,强调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着力点是修补断裂的文脉,强化建筑遗产的关联性,重塑历史空间连续性。提出了一种将老城散点建筑遗产连线成片保护与利用的"主题式整合"方法,将建筑遗产资源有机融入整体保护与展示系统之中,形成一种线性或网状结构的遗产保护与利用主题框架。阐述了北京老城建筑遗产保护实践在"主题式整合"方法运用方面的探索,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完整、民居建筑特征连续性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区别。本文回顾了我国聚落遗产保护中建筑分类保护方法的沿革,指出应该加强对传统村镇中单体价值一般、但对整体风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践为例,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传承及乡土建筑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由《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引起的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ICOMOS大会通过的《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所阐明的乡土建筑保护原则和指导方针,对目前国内村镇建设中破坏乡土建筑的行为给予了深刻的批判,深入探讨了乡土建筑和地落的保护与利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乡土建筑遗产资源濒危的现状下,遗产信息的记录、保存一直是重要的保护方式之一。面对传统保护方式的信息碎片化,以及缺乏对照等问题,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为聚落遗产保护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本文以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古村为例,通过建立建筑遗产信息化模型(BIM),对遗产信息进行更清晰全面的记录,这不仅有助于修缮保护,而且文本、图像与空间信息关联对照,也为研究聚落形态与营建特征提供了新途径。无论是对于遗产本体,还是相关口述史、族谱等,以建筑遗产信息化模型的方式记录信息,对传统聚落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谈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乡土建筑日益破败的现状 ,分析了乡土建筑的深厚价值与鲜明特色 ,提出了几点保护乡土建筑遗产的措施和建议 ,指出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7.
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研究(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3保护乡土建筑遗产的时代意义在我国,文物保护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由注重保护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发展到保护"随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一些较为朴实的艺术品";从保护"单个建筑物"发展到保护"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  相似文献   

18.
窦武 《建筑师》2008,(4):115-117
六月下旬到浙江去参加了一个学术会。我一向不习惯于开会,难得去了一趟,倒挺有收获,这就是承蒙同济大学的张松老师送了我两本书,—本叫《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陆元鼎和杨新平主编;一本是《关于城市遗产保护的探索与思考》,由张松和王骏主编。  相似文献   

19.
<正>江淮建筑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包含区域发展与规划、建筑文化与遗产保护、城乡聚落与传统民居、人居环境提升保护技术等。内容主要为江淮地区传统民居类型、建筑特色、建筑文化和价值等的探索,致力于研究针对本地区乡土建筑和规划评估体系的核心指标价值;探究当地先人建构活动的社会意识、营建的观念和意图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力求发现其文化独特性,以发掘其文化价值;严格遵守遗产保护基本原则,按照人们对人居环境的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中国村落研究中存在一些习以为常的理论预设误区,通过中国东南地区的几个研究案例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村落不仅内涵着儒家精英的文化,还借鉴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元素,甚至出现了诸多"现代"建筑和规划元素。这些"反桃花源"的特征,都是中国传统村落和乡土建筑的独特之处;本文意在为中国乡土建筑提供更开阔、也更灵活的阐释框架,从学术角度突破今天保护利用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