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某老工业基地为例,从改基地内工业遗产对于城市文化底蕴沉淀及历史传承重要性的价值着手研究。严密结合当前城市化发展和老城改造背景下,针对工业遗产保护、改造与复兴的途径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建议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规划与保护,由此实现科学合理改造,以促进城市工业的持续发展与复兴。  相似文献   

2.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受到广泛关注,新形势下如何保护、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是各地政府在城市更新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近代工业城市之一,青岛因其独特的历史,拥有独一无二的丰富工业遗产资源。该文梳理了国际、国内工业遗产体系和发展成就,分析了青岛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和工业遗产价值,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总结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要结合城市更新,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建议。相关讨论对契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延续城市文脉、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开始得到重视。文章基于触媒理论,以武汉工业遗产汉钢历史街区为例,提出了创意产业园、历史文化展区、工业遗址公园三位一体的详细改造方案,为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工作提供范本。  相似文献   

4.
正1引言工业遗产是老工业区转型过程中宝贵的社会资源,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更新,工业遗产类保护性建筑和历史地段面临着物理空间改造和功能置换。在尽可能地保护工业遗产的特征和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前提下,需要对其注入新要素,置换新功能,才能更好地活化利用它。市场机制下,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关键是其改造实施主体及运营策略和模式。不同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老街区的更新是伊朗当前面临的城市问题之一,近年来许多城市进行了大量的更新活动,本文通过对Navab街区更新失败与Modares街区更新成功的原因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两个项目在可达性、场所认同、空间活力和建筑特色四方面的差异,并提出设计过程中政府的不恰当干预导致用户参与的缺失以及对民众利益的忽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陈柳珺  孙淼 《住宅科技》2020,(11):43-50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载体,不仅有公共性,更具有共享性。文章首先梳理共享性与工业遗产之间的联系,归纳出共享性的3点内涵:开放、混合、参与;进而构建空间开放性、功能混合性、场所可达性的研究框架。以上海中心城区内2处工业遗产更新街区——苏州河长寿路街区和徐汇滨江街区为例,比较分析各自的共享性特征及优劣势,指出两者的差异源于自下而上的"二次更新"和自上而下的"首次更新",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未来工业遗产街区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深圳市近期两个引人注目的案例:华侨城地产的OCT-LOFT创意文化园和蛇口招商地产的南海意库进行分析比较。这2个项目都是把既有厂房进行改造,实施功能转换成为了创意园。虽然二者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获得了成功,但是二者改造的策略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我国的文化旅游逐渐兴起,不同地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越来越重视,其中如何突显历史文化效益是值得考虑的方向之一。随着遗产活化概念在我国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活起来”是许多专家和学者正在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开封顺城南街为例,以汴绣传承为主题,在遗产活化的视角下对开封顺城南街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提出三点改造策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进行更新设计,达到因地制宜、活化汴绣、传承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常州依京杭大运河而建,城市也因河而兴。在历史上,常州的纺织工业曾辉煌一时。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工厂陆续关停,遗留下来的厂房成为城市更新中的存量资源。文章以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为例,探寻其变迁过程,调查园区现状并总结其改造利用模式,从多方面分析园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思路。  相似文献   

11.
工业建筑遗产由于具备人类历史的物质承载性和城市发展的见证作用,已成为当今城市存量更新阶段中的重点改造对象,如何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延续城市文脉,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事业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观点出发,总结了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不同价值认知,探讨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策略,为其他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量旧工业建筑纷纷退出历史舞台,面临着被拆除的情况,其中不乏一些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并具有极高保留价值的工业遗产建筑,对此国内也兴起一股对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热潮。基于遗产建筑所具备的多重价值,提出适用于工业遗产建筑的适应性节能改造策略,并对"适应性"进行解读,梳理了适应性节能改造技术,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论述,以期为我国工业遗产建筑的节能改造再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武汉工业建筑遗产进行调研,收集建筑要素特征,绘制建筑要素特征数据表,并对数据表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保护改造策略,即内部功能激活、建筑形式改造、节能改造等。针对武汉市工业建筑特征采取的主要改造措施,一是根据原建筑类型与室内空间特征等,引入适宜的新功能;二是对建筑结构、立面构件、原有设施等保留更新与优化;三是结合节能技术与建筑原有条件进行节能改造。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时代变化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工业不断萎缩。在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的更新利用面临着多重困境,该文基于长沙市工业遗产现状,将“城市触媒”理论引入到工业遗产改造更新当中,对城市文化、市民记忆、建筑遗存等元素进行提取,打造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触媒,以曙光电子管厂为例提出改造策略。构建“点—线—面”多层次触媒系统,并将其与湖湘文化相融合,打造公共开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工业遗产的更新利用提供新的尝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纽约市布鲁克林滨水更新中加强了对产业发展的重视,积极推动以生产创新为驱动力的城市更新实践。文章通过对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布鲁克林陆军码头、工业城三个不同更新主体的生产创新驱动型更新案例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其共性和不同,进而总结纽约在生产创新驱动下的城市更新所具有的多重产业推动作用、多元灵活的城市更新机制和多类型的社区激活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更新已成为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城市更新在各地实践中已取得初步探索成效;但由于存量更新内容任务多、方式方法因地性强等,一些地方部门在更新内涵理解、政策供给和保障实施方面,部分还存在认识模糊、行动踌躇等情况。在此背景下,亟需构建全国层面的指导性框架和地方层面有操作性的更新类型体系,以便为全面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供更为科学化、精细化和系统性的实施策略。回顾上海城市更新历程,梳理解析不同类型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经验与行动特征,并初步构建全面涵盖不同类型城市更新对象的上海城市更新类型体系。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更新理念、规划引领和政策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推进城市更新的若干策略思考,以期为提升城市更新行动的协同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提供框架指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7个城市更新案例研究,提出城市更新应关注绿色,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侧重;聚焦空间,更新在单元片区基础上兼顾线性空间;追求精细,关注并整体策划微小空间的微改造;推动产业,更新融合新时代创新产业发展;寻找契机,更新借机城市大事件系统推动;推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重驱动的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中遗留的旧工业建筑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隐形动力,也是中国城市不断发展的结果。为了探索城市发展的未来基因,文章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旧建筑改造与其新建作品相对比,总结出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三个技术逻辑:改造中对原有技术元素的保留,融于自然的技术表现,围护结构的透明性与非物质性。研究表明,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旧建筑改造实践对中国的城市更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芦爽  王雨  曾鹏  张天洁 《规划师》2022,(8):140-145
当前,城市更新已成为我国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理解地方政府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的地位、角色与作用,对于提升城市更新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引入权变理论,基于政府事权视角构建解释维度、组织维度、实施维度“三维一体”的城市更新治理理论框架,并对济南市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政府治理行为在城市更新现实运作中呈现多种治理模式,并会根据现实需求与空间博弈进行平衡与调试,形成一种适应性的城市更新治理路径,以保证城市存量空间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中大量工业遗产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工业遗产是城市文明的见证,蕴含着巨大的综合价值,对于延续城市文脉,创建特色城市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工业遗产的现状以及再利用困境,论证了保护工业遗产对于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性,提出了积极的保护与再生策略,为今后工业遗产的开发再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