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浅谈传统民居中的天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阐述了天井的源起、天井的界定及天井的檐椽,并着重横向比较分析了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形式、功能及理念,以期能对今后建筑空间的规划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作为徽州民居中极具代表性的建筑语汇——天井在实用、心理等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文章结合自然与人文环境,通过对于天井的分析思考,得出天井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并联系国内外实例分析,印证天井的实用价值。天井不应该作为展品被陈列,而应该融入现代建筑,利用前人智慧为后人造福。 相似文献
3.
4.
5.
浅述徽州民居的特殊空间──天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天井”的印象和感觉 参观徽州民居,进入大门先见“天井”,这是徽州民居一大特点,由于民居四周为高出木构架的封护墙,开窗很少也很小,故天井主要为通风采光之用。在徽州,天井作为“光庭”而被室内化了。正对着大门朝着天井开放的部分被称为“正堂”或“祖堂”。其它的房间被壁板等遮隔住,无法知道其中情况。除去四角关闭着的房间,在这个四周被高墙所围的“天之井”的底部所展开的狭长形空间,完全是一个从石块和砖头的表面所透出的微微冷气中,在紫烟飘逸的丝丝微风中,在透过窗上的木雕而摇曳着的青冷光线中,在与外界完全… 相似文献
6.
以赣南传统民居为实测对象,研究民居夏季被动冷却能力并评价人体热舒适性。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厢房,厅堂,天井及阁楼,对温湿度、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了测量。测试结果显示,二层阁楼的最高气温比一层厢房的最高气温高0.4℃,降温速率也低于厢房的降温速率。在接近室外最高气温时天井不同位置最大温差为1.4℃,在室外最低气温时刻温差最小。利用PMVe修正模型对各测点进行热舒适性计算,测试结果与人们的主观感受一致。测量结果标明:民居内部气流的基本流动方向为巷道-房间-天井-室外。利用墙体和地面的蓄热能力降低巷道内空气温度,在炎热的夏季白天关闭门窗抑制热量通过通风传递,是保持传统民居热舒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8.
9.
天井式民居是鄂东南地区典型的传统住居形式。由于外墙很少开窗,主要依靠内天井进行通风采光,因此天井的形态特征对民居的内部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该文主要研究天井的形态特征对民居内部日照环境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大量的鄂东南传统民居测绘图纸的空间分析和统计,总结出鄂东南传统民居天井的一般性形态特征,然后利用日照仿真软件分析天井形态特征对民居内部日照环境的影响。最后利用实地考查中发现的案例证明:通过对天井形态的不断改进和发展,鄂东南传统民居的日照环境得到了改良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11.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水体蒸发对室内环境的营造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水体蒸发热平衡,建立民居室内水体蒸发模型,用实地连续测试的蒸发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的计算徽州传统民居室内水体蒸发过程,计算和测试的水体蒸发量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5g/(m2·h)和4.2%。环境参数中地面温度、太阳辐射、风速、相对湿度和气温对水体蒸发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蒸发量和环境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779、0.736、-0.654和0.622。 相似文献
12.
13.
14.
徽州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和丰富的气候适应性技术,对一幢传统民居的室内外温湿度进行连续3 a的实测,以24节气为周期分析室内外温湿度变化规律。徽州传统民居的室内外温度在立春时开始回升,惊蛰时回升较快,在大暑时节升至最高,随后温度开始下降,且寒露时节温度降低较快,在大寒时节降至最低。室内外温度全部低于舒适温度下限的节气有:小雪到雨水,这些节气需要穿棉衣、盖棉被、关门窗,开启采暖设施。室外湿度全天超过90%的节气有春分和秋分;室内湿度全天超过90%的节气有白露、秋分、寒露、小寒。湿度较高的节气可以通过调节饮食,如多吃温补类、蔬菜水果等食物来降低人体对于高湿的不舒适感。热舒适状态的节气是春分到小暑、立秋、处暑、霜降等共11个节气;在惊蛰、立冬节气温度较低,小雪到雨水节气温度低于舒适温度下限,大暑时温度高于舒适温度上限,白露到寒露时节湿度高于舒适湿度上限。研究对于掌握夏热冬冷地区室内外温湿度随节气变化规律、指导现代居民的热环境行为调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岭南民居天井的热环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井在传统民居中发挥着特殊的调节微气候的作用,在气候热湿的岭南地区,先民就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以天井调节和适应当地微气候的民居范例,通过对五个典型岭南民居的热环境实测,揭示传统天井改善室内微气候的作用原理与实际效果,并对运用现代天井设计的中山泮庐别墅进行了使用回访与热环境实测,通过数据分析说明把传统天井的原理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同样可收良好之效。 相似文献
16.
17.
天井在我国古代民居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空间中以天井为主的模糊空间的起源、功能、形式的比较与分析,以此启发当代建筑创作中模糊空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民居应对地方气候有丰富的营造经验,其中包含了完整的降水排涝系统。对传统民居建筑雨水管理智慧的发掘,对当代可持续建筑雨水系统的设计具有积极意义。聚焦广府地区传统民居的天井雨水系统,通过进行典型民居天井雨期实测,并结合数字化雨水径流模拟,量化天井雨水系统的径流调控效益,提出适用于传统民居天井的雨水径流模拟方法,并总结广府地区传统民居天井的雨水管理规律,其雨水径流调控主要体现为洪峰延迟。在广府民居平面形制的尺度范围内,洪峰延迟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天井面积和明沟深度。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选取浙中山区典型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夏季室内热环境和部分室外气象参数进行现场实测和调研。本文利用PMV模型、PMV with Elevated Air Speed模型、适应性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MV风速修正模型与调研结果吻合得较好。研究结果显示,室内风速与△SET*之间具有对数关系。在偏热环境下,人们对于室内风速范围的接受度大于0.2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