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上海市一典型住户为例,长期监测居住建筑室内的PM2.5浓度,温湿度以及住户开关窗行为。调查居住建筑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室内的PM2.5质量浓度水平,分析开关窗对室内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户在冬季及春季前期开窗时间集中在8:00左右,且开窗时长低于1 h,当室外温度持续高于11℃左右时,住户一天内开窗次数增多,开窗时间集中在8:00和16:00左右,而开窗时长也相应增加为1~4 h。做饭的影响导致住户室内PM2.5日变化规律呈现双/三峰特性,室外逐时变化规律则在冬季呈现单峰(峰值出现在9:00左右),春季峰值不明显。开窗之前,室内PM2.5浓度若远远低于室外浓度时,开窗将使室内PM2.5浓度升高,并逐渐接近室外浓度。开窗之前,室内PM2.5浓度保持升高/下降的趋势或是室内外浓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开关窗户对室内PM2.5浓度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长时间监测济南市冬季某高校宿舍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CO_2、PM2.5、PM10、甲醛和TVOC浓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得出结论:本次研究的宿舍室内休息区空气质量(IAQ)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宿舍散热器供热稳定,基本满足室内休息区热负荷要求。由于冬季宿舍门窗开启频率较低且时间较短,导致宿舍空气不流通,同时宿舍人员密集存在卫生间和垃圾异味等原因使得部分在室人员会主观感觉不舒服。冬季大部分宿舍通风量较小,开窗通风能显著提高夜间睡眠时段IAQ水平。由于缺少自然通风,走廊北侧宿舍IAQ劣于南侧宿舍,冬季室外雾霾天气下室外颗粒物浓度上升,导致室内休息区颗粒物浓度也大幅上升,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室内休息区颗粒物浓度恢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值以下需较长时间,由此提出加强宿舍门窗通风和优化宿舍设计等一系列改善冬季宿舍IAQ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导致关窗并开启空气净化器成为住宅中常用的净化手段,而长时间关窗带来的危害往往被忽视。模拟了雾霾天气下住宅中全时开窗及短时开窗2种开窗方式与空气净化联合使用时对室内细颗粒物(PM2.5)和CO_2浓度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当室外雾霾在中度污染(室外PM2.5质量浓度200μg/m~3)以下时,可以采取全时开窗与空气净化联合策略控制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当室外雾霾污染严重(室外PM2.5质量浓度300μg/m~3)时,可以采取短时开窗与空气净化联合策略将室内污染物浓度在大多数时间段内控制在限值以下。合理的开窗通风与空气净化联合控制策略为住宅中应对室外雾霾与室内多种污染物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室内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室内各种装饰装修材料的散发。通风是去除室内VOC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不同的通风模式以及持续时间、风量大小都会使其室内浓度和可能产生的人体暴露量有所差异。本文以我国华东地区为例,通过文献调研了该地区新装修住宅室内甲醛的浓度水平,并以此估算了平均散发源强度。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该地区的住宅建筑在夏季、冬季和过渡季,不同密闭情况下分别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时室内VOC浓度变化和可能的暴露量。模拟结果表明,室内VOC浓度与自然通风开关窗情况密切相关,当开窗通风时浓度迅速降低,关窗时浓度显著升高。各季节室内VOC日平均浓度主要由开窗通风时间决定,总体表现为冬季高于过渡季,过渡季又高于夏季,开窗时间越长、频率越高,日均浓度越小。在房间适宜开窗的情况下,自然通风去除室内污染物的效果远好于机械通风,但对于密闭性较好的住宅来说,在冬季和过渡季时,机械通风时室内的平均浓度要低于自然通风。  相似文献   

5.
为认识住宅室内PM2.5实际的通风净化状况,对北京地区15户住宅客厅和卧室的室内PM2.5浓度、空气净化器和机械新风系统的运行功率及外窗开关状态进行了连续测试记录。基于不同室外PM2.5污染等级下室内PM2.5质量浓度低于35μg/m~3的相对时长,提出了室内PM2.5净化时间达标率的概念,由此分析了室外PM2.5污染等级、房间通风净化方式等对室内PM2.5净化时间达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以开窗率和净化开启率描述的通风净化策略并不理想;对于室外PM2.5污染等级为轻度至重度的情况,通过优化通风净化策略可改善室内PM2.5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供暖季节对济南市某高校自然通风教室内的室内环境状况进行测试与调查,分别在上课阶段测量室内各参数并结合主观调查问卷,分析比较12月份与3月份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开窗情况,室内CO_2浓度变化以及通风换气对教室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其对学生热舒适及学习状况的影响。由测试结果分析得出,较冷天气下,很少有人会主动开窗通风,导致教室内通风量严重不足,CO_2浓度超标,室内空气品质很差,基本上可以认为室内没有换气,通风量计算公式对于换气次数如此小的教室来说是不适用的,并且有38.9%的学生反应教室太闷时会打瞌睡。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区冬季自然通风条件受限,而通风又是解决由装饰装修导致室内甲醛浓度超标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机械通风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为分析机械新风系统住宅冬季室内甲醛污染现状,文章选定辽宁地区8户装有新风系统的机械通风住宅,采用冬季典型气象日对住宅采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分别在密闭工况和机械通风工况下在进行甲醛入户检测,以及使用Ikair传感器进行长期动态在线监测的方式获取室内甲醛浓度变化情况。根据对住宅的测试数据分析,发现开启新风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甲醛浓度。通过与以同样方式进行测试的21户自然通风住宅进行宏观效果比较发现,采用机械通风降低的室内甲醛浓度是采用自然通风的3.4倍。研究结果为辽宁地区冬季通风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州地区住宅建筑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环境、居民开窗通风作息模式以及全年人们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的状况,对广州市433户居民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结果表明,78%的居民有经常开窗的习惯,开窗时室内通风较好,全年开窗时间夏季长于其他季节,影响居民关窗的原因主要是噪声和室外湿空气;居民对夏季室内环境的满意度在可接受及其以上的比例占84%,比较满意;对室内风速感受情况,只有29%的居民感觉舒适有风,超过50%的居民感觉闷。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广州地区住宅建筑自然通风的应用以及改善住宅建筑室内通风换气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影响住宅室内PM2.5的室外源,分析住宅机械通风系统影响室内PM2.5浓度的风量、过滤效率和室内气流组织等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适用于住宅的室内PM2.5控制技术,有PM2.5过滤功能的户式新风系统,进而提出其主要指标要求(换气次数、过滤效率、室内PM2.5控制指标等)、系统形式、送/回风口设置原则等技术要求。针对住宅PM2.5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计算输入条件,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室内PM2.5控制效果。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可知,当围护结构气密性较好时,采用有PM2.5过滤功能的户式新风系统可有效控制室内PM2.5浓度。  相似文献   

10.
《低温建筑技术》2015,(10):152-154
严寒地区节能住宅执行外窗气密闭性等级6级标准后,提高了室内的气密性,降低了冷风渗透能耗。但是,同时降低了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因此,采用有组织的通风换气对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非常必要。本文研究了严寒地区住宅建筑冬季室内通风换气的现状,提出了改善住宅建筑冬季室内通风换气的技术措施,确定了冬季室内通风换气的主要参数取值方法,给出了严寒地区住宅通风换气装置的运行调节模式。对严寒地区住宅建筑的冬季通风换气设计及其系统运行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自然通风模块、机械通风模块和室内空气质量模块,搭建了通风、室内空气质量与能耗的综合模拟平台。以北京市某住宅作为模拟分析案例,比较了不同的自然通风以及机械通风策略下的室内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和能耗。主要结论为:自然通风模式下,开窗总时长相同时,增加开窗次数有助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且25%的窗户开度就足以稀释室内甲醛浓度。机械通风模式下,新风机持续运行比间歇运行更节能。在北方采暖季,采用机械通风稀释室内污染物比自然通风更节能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于2017年1月对西安市一所装修完成半年的住宅建筑进行室内温湿度、换气次数、污染物浓度测试,分析不同的窗户开启面积比例下换气次数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气态污染浓度。建筑密闭超过12h后就应进行一定时间的通风。保证窗户不低于10%的开窗比例对排除卧室污染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通风空调系统温度控制与污染物浓度控制需求风量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温度控制与污染物浓度控制相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结构和控制方法。通过室内负荷计算及PM2.5浓度计算,对比分析了北京、上海、深圳地区在保证室内温湿度需求时典型办公室内的PM2.5浓度水平。结果表明,该通风空调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室内温度和PM2.5浓度的控制要求,尤其在室外气候温和且大气污染较重时期对室内环境的保障效果更为明显。以北京地区2018年为例计算,在室内温度相同情况下,采用该通风空调系统室内PM2.5浓度全面达标,而采用传统通风空调系统则有10.3%的时间超标。  相似文献   

14.
公共建筑室内PM2.5污染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共建筑室内PM2.5污染来源、运动规律,结合室内PM2.5污染控制通风过滤模型,分析了通风换气对降低室内PM2.5污染浓度的影响,给出了空气过滤器过滤效率计算公式及简化选型计算公式,提供了室内PM2.5浓度控制标准要求,结合目前常见的集中空调系统空气过滤器配置工况,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集中空调系统空气过滤器等级组合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质量监测是快捷酒店环境质量管理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快捷酒店的空气监测水平,准确获取快捷酒店的空气质量数据,提升酒店空气质量,进而保障酒店客源住房率,本文采用样本采集法和示踪气体法,通过采集不同地区快捷酒店空气中室内热湿环境、化学污染水平、PM2.5颗粒物浓度水平、CO2浓度等数据,分析并讨论快捷酒店存在的动态空气质量,以及房间的通风换气水平。结果显示,快捷酒店的空气指标均呈现显著的动态变化趋势,与入住人员的活动行为(是否开窗、睡眠)有显著关联,且部分酒店存在甲醛严重污染等情况。通过换气次数测试发现,当无新风系统,或新风系统不开启时,酒店房间通风换气不足,引起室内CO2、HCHO等气体污染物累积升高,易发生超标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拟手段,开展了居住建筑通风净化运行策略优化的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室内PM2.5初始质量浓度、室外PM2.5污染等级、房间通风换气量、房间容积、空气净化器连续和间歇运行方式等的影响特性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表明,在室外PM2.5污染等级为严重、重度和中度时,应尽可能关窗以减少通风换气量,而在轻度和良时,...  相似文献   

17.
在灰霾天气条件下,对上海市某住宅建筑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最小通风量(外门窗关闭)条件下,室内外PM拍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无明显室内污染源时,室内外PM2.5浓度平均I/0比值为0.67±0.17。这表明,在近期上海冬季灰霾天气下,即使门窗关闭保持最小换气次数,室内人员暴露的室外PM2.5浓度可能仍然相当高;进而计算了典型活动模式下人员PM2.5吸入暴露量。结果表明,成人的全天总吸入暴露量要高于老人和儿童,人员室内总吸入暴露量占全日吸入暴露量比重较大,最大可达80%。  相似文献   

18.
以PM2.5为典型颗粒物污染正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掌握室内各类污染源的排放特征是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的首要环节。本研究采用30m3空气质量试验舱,分别测试盘式固体蚊香、片型电蚊香和液体电蚊香在定量通风条件下的PM2.5及主要气体污染物浓度散发量,利用定释放浓度法,获得PM2.5和主要气态污染物排放系数,从而掌握各类蚊香散发源的污染物主要物理排放特征。最后分析民用住宅燃用盘式蚊香不同通风方式下可引起PM2.5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PM2.5为典型颗粒物污染正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掌握室内各类污染源的排放特征是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的首要环节。本研究采用30m3空气质量试验舱,分别测试盘式固体蚊香、片型电蚊香和液体电蚊香在定量通风条件下的PM2.5及主要气体污染物浓度散发量,利用定释放浓度法,获得PM2.5和主要气态污染物排放系数,从而掌握各类蚊香散发源的污染物主要物理排放特征。最后分析民用住宅燃用盘式蚊香不同通风方式下可引起PM2.5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20.
选取哈尔滨(严寒地区)、天津(寒冷地区)、武汉(夏热冬冷地区)、广州(夏热冬暖地区)和昆明(温和地区)作为我国5个气候区域的代表性城市,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室外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数据作为样本,对室外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广州、昆明,由于气候条件、能源使用强度低等原因,室外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明显小于其他3座城市。虽然武汉不属于集中供热区域,但冬季居民分散供暖造成能源使用强度较高,室外细颗粒物年平均质量浓度仍较高。即使门窗关闭,室外PM2.5质量浓度仍对室内PM2.5质量浓度有显著影响。空气净化设备(独立式净化器、集中式净化系统)可有效降低室内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独立式净化器占地面积小,使用灵活,净化效果较好,但不具备新风处理功能,为降低室内空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仍需开窗通风。当室外污染物浓度高时,开窗通风不仅易将室外污染物引入室内,而且在冬季将室外冷空气引入室内使人有吹风感,且会增大热负荷。集中式净化系统兼具室内空气净化功能与室外新风处理功能,在保持室内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较低水平的同时,还能满足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