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习总书记多次指出,城市建设要避免“千城一面”,因此在编制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有必要将特色空间环境的营造作为最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筑更具特色、舒适的城乡人居环境.以临沧市国土空间规划为例,从研究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入手,重点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中村"在我国大部分的城市中普遍存在,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对城市的发展影响也较大,"城中村"的改造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从人居环境建设的角度来探索昆明麻园村的改造,以寻求在"城中村"改造中更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廉红 《云南建筑》2010,(5):46-48
介绍了生态人居系统及生态人居建设理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昆明市白沙河片区的区位优势以及生态人居在白沙河片区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急速增加,导致居住区迅速扩张,大量的老旧社区给城市更新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环境无序、空间拥挤、设施落后、管理混乱等问题亟待改变.以昆明篆新片区老旧居民小区为例,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下剖析问题并提出更新策略,以期为老旧社区环境提升改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发展的浪潮中,由于滨湖地区具有高品质景观环境,许多城市将发展重点聚焦于滨湖地区.目前滨湖地区的发展面临功能、交通和景观风貌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湖体距离不等的3类空间相对应.通过研究保护湖体生态环境的空间要求,以及滨湖地区不同圈层的不同特征,将滨湖地区的空间划分为临湖层、近湖层和腹地层等3个层次.临湖层的空间尺度依据保持生态多样性的要求确定,重点应控制景观建设、活动体验和慢行交通等3个方面;近湖层是依据舒适步行至湖体的空间距离而设定,是滨湖地区必须重点控制的建设区域,应注重植入公共性和公益性功能、组织人车分行系统和控制总体风貌;腹地层是受湖体影响最小的区域,重点在于通过延伸景观界面和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腹地区域的价值.滨湖地区3层空间的控制方法不仅在保护湖体生态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滨湖地区整体价值的提升、总体风貌的控制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老城区更新改造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研究老城区在居住环境、景观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城市双修理念为切入点,提出完善功能格局、修复生态格局和塑造风貌格局3条优化策略。并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南门河城市双修实践探索为例进行论证,结合南门河片区的现状条件,提出功能置换升级、设施提质增量、生态补水织绿、空间风貌延展4条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罗章峰 《住宅产业》2023,(10):13-16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即人居环境逐渐被重视起来。近些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大城市出现很多的城市问题,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为了解决问题,经大量探索研究,得到最普遍的方法是建立人居环境相关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人居环境的建设方法。本文探讨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方法,并以上海市江湾镇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实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社区居民对江湾镇社区人居环境的满意度情况,并针对现状提出一定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樊巧阳 《居业》2023,(10):80-82
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铁路运输逐渐没落,废弃铁路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环境、城市风貌、社会经济等问题。滇缅铁路作为古老的米轨客运火车,在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很多穿梭于城市与郊野之间的铁路逐渐被废弃。文章通过对滇缅铁路昆石米轨段中具有城市生活气息的麻园站至小菜园站沿线景观现状进行调研,梳理城市居民的活动内容、场地构成要素及现状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设计策略,使废弃铁路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展现历史空间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对社会经 济发展产生正效应,对居民体验与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相关 研究现状,利用熵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对辽 宁省14市20 08—2017年的城市宜居性进行 评价,得出以下结果。一、时间变化。辽宁省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于2011年和2016年出现峰值,分别为8.82和 8.48,阶段性特征显著。二、空间分布。辽宁 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空间差异显著,具体 表现为以沈阳、大连为主的优质人居环境区 和以朝阳、阜新与丹东为代表的欠发达人居 环境区,具有较强的西北—东南方向性特征 以及非均衡变动特征。三、系统分异。辽宁 省城市人居环境五大系统变化差异较大,社 会系统变化幅度最大,其他系统较小;人口 系统和居住系统得分较低,其他系统得分较 高。四、影响因素。对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 居度影响最大的系统依次是支撑系统和社会 系统。支撑系统中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系统中,社 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在提出城市零散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对构成城市零散空间的基本条件进行了界定,以昆明市零散空间为例,从其所处环境、要素、主要用途和使用者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从而营造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2.
现中国大学校园有着良好的教育水平和优美的教学环境,但相比于国外有名的高校,中国大学校园对于学生交往空间塑造的重视程度较低。良好的交往交流环境有助于加强新时代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片区场地和学生的调研观测,探求大学校园内潜在的交往空间,为更好的履行其交流沟通功能提出新的改造构想。  相似文献   

13.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在分析园林绿化发展所处的新形势,以及园林绿化对营建美好人居环境主要作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园林绿化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发展策略,以促进园林绿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5,(11)
城镇化模式的转型不仅需要空间的配合,更需要产业的支撑。\"存量规划时代\"的城市更新规划逐步成为政府导控城市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而传统的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却无法提供集中连片的规模产业空间,无法满足城市引进与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文章对产业导向下更新单元规划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分析城市片区在更新统筹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结合深圳梅林地区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带\"的实践,提出城市片区更新统筹的初步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微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因素之一。以城市区域面积、人口、地理信息等详细的数据调研为依据,提出了近几十年来武汉城市快速扩张给城市热环境带来影响的论题,并对武汉市东南片区的城市扩张进行了基于城市冠层模型的WRF数字模拟,导出了不同时间段不同案例的气温及其差值,并进行量化比对和分析,得出城市边缘扩张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若干结论,最后为武汉城市空间扩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步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城市发展逐步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入存量提质的新时代."海绵城市""城市双修"等国家重点工作都是以治理"城市病"为切入点的城市更新手段.试点城市建设方法大多采用了"顶层专项规划+片区系统方案+重点工程建设"的方案路径,其中"片区"作为更新路径的腰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以片区为单元的组团...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环境营造作为社区治理创新的突破口,以社区治理的社会环境培育为目标,提出行动导向的社区环境营造推进模式。这是一个在支持方与中间方的引导与推动下,随着主体公众参与程度的逐渐提升,最终实现社区自组织机制以及可持续的社区环境营造过程。在该模式的指导下,研究团队在北京大栅栏片区进行了实践探索,从中总结并明确了推进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性工作,为中国社区环境营造和更广泛的治理创新提供可借鉴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农村建设历经十余年的探索,越来越关注人居环境建设。文章提出从人居环境科学的内涵和方法论出发,基于人居环境理想,村庄整治规划应以生产、生活、生态三者融合为整体目标,深入了解村庄问题和村民需求,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环境,因地制宜,制定村庄整治实施方案。并以广东省阳江市茶山村自然村为例,探索其在村庄整治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康自强  林川  陈龙 《城市建筑》2022,(19):101-104
荆北片区作为荆州市城区向北拓展的先行区,以及塑造城市形象的门户区,运用触媒化的城市设计手法,置入公共服务职能点触媒,构建生态廊道及绿带线触媒,打造生活圈层及面触媒,以此激活片区的活力。本文对片区的触媒要素进行分析,提出生态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导向的触媒化城市设计策略,探索触媒理论下的城市设计空间布局,延续生态格局、植入多元功能、引导绿色出行、营造共享社区等,突出荆北片区的生态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20.
以“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思考、通过对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概念的探讨分析了住宅小区人居环境对居民的的影响,分析了当今住宅小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的营造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