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深圳某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水厂出水pH大幅度下降的现象,通过对O3—BAC工艺前后水样的分析,初步确定了O3—BAC工艺pH下降的变化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pH下降的原因为:原水的碱度偏低,缓冲能力较弱,在处理过程中,水的酸度增加,造成出水的pH下降。引起水中酸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二氧化碳影响、硝化作用、水中残余有机物和活性炭自身特性等。在主臭氧过程中,二氧化碳、硝化作用、水中残余有机物和活性炭自身性质造成酸度的增加分别占酸度增加量的57%、0、43%、0;在炭滤过程中,分别占13%、15%、67%、5%。  相似文献   

2.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高藻引黄水库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溴离子的高藻引黄水库水为处理对象,采用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进行连续运行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出水pH为7.8~8.1,出水色度、浊度、CODMn、UV254、TOC、藻类总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7%、53.8%、83.7%、68.6%、99.6%和100%;出水检出BrO3-,但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针对深圳某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水厂出水pH大幅度下降的现象,通过对O3-BAC工艺前后水样的分析,初步确定了O3-BAC工艺pH下降的变化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pH下降的原因为:原水的碱度偏低,缓冲能力较弱,在处理过程中,水的酸度增加,造成出水的pH下降.引起水中酸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二氧化碳影响、硝化作用、水中残余有机物和活性炭自身特性等.在主臭氧过程中,二氧化碳、硝化作用、水中残余有机物和活性炭自身性质造成酸度的增加分别占酸度增加量的57%、0、43%、0;在炭滤过程中,分别占13%、15%、67%、5%.  相似文献   

4.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AOC和有机物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水厂深度处理各段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重点考察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太湖原水A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深度处理工艺对DOC和UV254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35.76%和57.58%;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AOC去除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5.
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工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乡市果园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投入运行已逾五年。通过对二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长达五年的跟踪分析,阐述了臭氧接触、生物活性炭以及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耗氧量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水温、处理负荷、原水耗氧量、臭氧投加量等因素对耗氧量去除率的影响,并且从活性炭物理指标的下降程度说明了生物活性炭工艺的中后期以生物作用为主。总体而言,多因素综合影响着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臭氧—平板陶瓷膜新型净水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饮用水源受到的有机物和氨氮的复合污染,对混凝—臭氧/陶瓷膜—活性炭池新型净水工艺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可以在线控制膜污染,臭氧投加量2mg/L,间歇提高臭氧投加量至5mg/L时,陶瓷膜跨膜压差在通量100L/(m2·h)下运行5d后增长小于2kPa。臭氧促进了陶瓷膜对颗粒物的去除,投加臭氧时膜出水中大于2μm粒径的颗粒数低于10个/mL。新型净水工艺能有效去除受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工艺对UV254的去除率为65%~95%,CODMn去除率为71%~98%,出水CODMn低于0.5mg/L;原水氨氮3.5mg/L时,工艺出水氨氮0.1mg/L,且无亚硝态氮积累,氨氮基本转化为硝态氮。此外,新型净水工艺对卤乙酸生成势的去除率高于85%,大大提高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实现了传统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的叠加集成,对水厂升级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中试分析了长期运行条件下臭氧—活性炭工艺中溶解性臭氧对活性炭净水效能产生影响的原因。试验条件下活性炭对UV254的去除能力随剩余臭氧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根据试验推测臭氧对活性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在臭氧投加量较高时,NOM中亲水性有机物比例增加,此类物质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较差;其次,臭氧氧化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同时臭氧可能与活性炭反应生成新的氧化产物;最后,臭氧可抑制活性炭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建议在臭氧—活性炭工艺运行时严格控制进入活性炭吸附池的剩余臭氧浓度。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净水工艺微生物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16SrDNA的焦磷酸测序法对北京某水厂活性炭净水工艺各单元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砂滤对细菌多样性影响较小,活性炭工艺使菌群多样性升高。活性炭颗粒上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各工艺出水差异明显。α,β和γ变形菌纲是工艺出水和活性炭上的优势菌,活性炭池可以有效去除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但加氯消毒后的出厂水中α变形菌纲比例很高。出厂水中的第一优势菌为嗜氢菌属,含量高达86.2%。出厂水和活性炭颗粒上发现了9种潜在致病菌,如短波单胞菌、黄色单胞菌和鞘氨醇单胞菌等,但相对丰度较低,对饮用水安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水质安全性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水源污染问题和水质标准提高的双重压力下,饮用水水质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主要的深度处理技术之一,因其具有技术经济优势,已经在国内外很多地方得到了应用,取得了一批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但是,在运行中也陆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工艺出水的pH大幅降低、微生物安全性风险增加、微型水生动物过度孳生等水质问题,成为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潜在成胁因素.对这几个关键水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价,并提出了可行的工程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颗粒活性炭吸附饮用水中卤乙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颗粒活性炭(GAC)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卤乙酸中的三氯乙酸(TCAA)和二氯乙酸(DCAA)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底质条件下,活性炭对卤乙酸的吸附等温线最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方程,浓度小于200μg/L时,活性炭对卤乙酸基本表现为单层吸附。活性炭投加量为1600mg/L时,GAC对TCAA和DCA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49%和98.01%。活性炭对TCAA的吸附能力高于DCAA,当平衡浓度为0.3μmol/L时,其对二者的摩尔吸附容量比为1.17∶1。酸性条件下有利于活性炭吸附卤乙酸。多底质共存条件下,两种卤乙酸之间存在竞争吸附,与单底质条件下相比,活性炭对TCAA的吸附受影响程度低于DCAA。同时吸附速率比较表明活性炭对DCAA的吸附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1.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应用中的关键问题,首先对工艺设计中的活性炭滤料选择、活性炭滤层结构设计、活性炭滤池选择、臭氧系统选择、臭氧接触池优化设计和复合预氧化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对运行中存在的微生物安全性、大型微生物控制、活性炭滤池初滤水管理及pH控制、预臭氧和主臭氧工艺的运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建议今后应重点注意微生物安全性、臭氧副产物控制和工艺运行控制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反渗透浓排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在石化行业中处理反渗透浓排水的效能,为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研究表明,当pH为7.5、臭氧投加量为6mg/L、接触时间为35min、BAC吸附时间为30min时,系统对色度、氨氮、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5%、36%、64%,出水浊度<0.5NTU。试验证明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基本不受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作用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所起的作用,在中试系统上考察了生物活性炭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原水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CODMn、UV254、BDOC和AOC的去除率比生物活性炭工艺分别高出21%、37.28%、10%和26.4%.在生物活性炭前设置臭氧工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而且可以在较低投氯量的条件下使细菌的致死率达到近100%.因此,为更好地发挥生物活性炭在水处理中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应在生物活性炭前增设臭氧工艺.  相似文献   

14.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除微污染工艺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现场中试研究,本文对饮用水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净化技 术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难题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源,经过常规处理后再进行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净化可以有效地解决饮用水微污染问题.在臭氧投量3mg/L,生物活性炭吸附过滤时间20min的条件下,可使出水COD_(Mn)<2.5mg/L(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水质标准),并通过色质联机检验证实,深度净化全部消除了水中有害污染物和绝大多数有机物,保证了饮用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缪刚  鲍娟  陈云霄  林涛  陈卫 《水资源保护》2017,33(6):109-113
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间歇性运行时炭层中生物量的保持方法以及不同保存方式对该工艺重新运行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停止运行后对生物活性炭柱采用浸泡保存时,活性炭层中的水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性炭层中的生物量发生了下降。同时周期性的换水能够延缓活性炭柱在浸泡保存时生物量的下降速度。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重新运行期间,周期换水减少生物量的下降虽然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但是能够使得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短时间内对CODMn和NH3-N的去除率接近活性炭工艺在保存之前对其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
对活性炭纤维(ACF)吸附水中卤乙酸(HAAs)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静态试验表明,ACF吸附三氯乙酸(TCAA)的能力大于二氯乙酸(DCAA),初始浓度、pH和干扰物质对ACF吸附HAAs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动态试验表明,当ACF对HAAs的吸附达到吸附穿透时间后,其吸附床层溶液的出口浓度急剧上升,吸附量显著下降.流速越大,ACF炭层越易穿透.当流速为15 mm/s 时,DCAA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53.4 μg/g和466.1 μg/g.在多基质条件下,穿透时间明显提前,DCAA和TCAA的穿透吸附量相比单基质条件下分别降低了50%和35%左右.  相似文献   

17.
生物活性炭工艺颗粒物分布及微生物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发现,随着活性炭层中生物颗粒和非生物颗粒的积累,出水中的细菌数增多,并多与细小的活性炭颗粒一起流出,因此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针对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安全性问题,通过生产性试验从浊度、颗粒数、颗粒物粒径分布以及细菌学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给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黄水库水有机微污染和高藻的水质特点,以济南某引黄水厂为基础,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技术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确定O3—BAC深度处理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包括臭氧两点投加分配比、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活性炭层厚度、活性炭空床停留时间等。为该水厂运行及其他类似水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催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是以去除难降解的微量有机污染物为主的新型给水深度处理技术。该工艺在具备O_3—BAC工艺优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强化,在有机物的去除率方面有较大提高。从该技术的净水原理出发,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综述了该工艺目前的研究和运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国内外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提出了应用该法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对水中的无机还原性物质等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且能有效地降低出水致突变活性,保证饮用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净水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