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曲古村地处太行山腹地,历史文化气息浓郁,作为晋东南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建筑遗产丰厚,既有凝聚建筑精华的天台庵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有代表晋东南士族传统风格的深宅大院,同时还有体现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文章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民居进行测绘整理[1],梳理了王曲古村的聚落选址及格局、建筑价值特色和民居建筑特点,系统总结了这一传统村落的地域特征与建筑特色,揭示了晋东南浊漳河流域沿岸传统村落的空间特点和建筑特色[2]。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民居窑洞建筑的装饰色彩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民居窑洞建筑进行了色彩的分析,从窑洞的用材、门窗的装饰、建筑的外环境及建筑的形式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窑洞民居建筑中的色彩的研究,对西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继承与改造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铜川地区窑洞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除了双坡面民居建筑外,还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靠崖窑、地坑窑、明锢窑等传统窑洞民居。该文从传承与保护传统窑洞为出发点,通过田野调研和文献分析,对铜川地区的传统窑洞民居进行了系统性的图像采集、数据测量、平立剖和三维结构图的绘制等相关工作,论证并总结出铜川传统窑洞民居的三种形制与结构特征和艺术形态特征。旨在为陕西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建伟 《山西建筑》2011,37(11):27-29
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晋东南传统民居是如何形成的,主要从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这三个方面展开。在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晋东南民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制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窑洞民居文献的数据信息,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了国内窑洞民居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了窑洞民居相关研究的发文时间分布、期刊载文量、研究机构及作者、研究热点前沿以及研究演化脉络等内容,以期能为我国传统窑洞民居的保护和传承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李鹰  张彦 《建筑学报》2006,(3):42-43
中国西北地区的黄土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和结构特性。因此窑洞成为当地的传统民居。本方案设计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并采用中水处理系统,使原有窑洞成为生态可持续的窑洞民居。  相似文献   

7.
白丹  闫煜涛 《华中建筑》2013,(12):161-164
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需要全面的认知其内容和存在状态,豫西地区窑洞民居作为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其所蕴舍的植物文化进行剖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豫西地区窑洞民居的自然环境、修建理念、风水文化和民风民俗等与植物文化相关的内容和组成,探索和总结了植物文化的存在形态和特征,为豫西地区窑洞民居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林道果 《城市建筑》2013,(16):272-272
本文通过分析陕北窑洞民居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传统窑洞在当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在乡村旅游导向下的陕北窑洞民居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水窑洼村的石窑洞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绘、问卷和建筑性能分析等方法,学习前人建造智慧的同时,整理发现石窑洞民居普遍存在的通风、采光、潮湿等问题,综合考虑当地石窑洞建造特点、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村民意愿以及改造成本等因素,提出节能改造策略,为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濩泽古城位于晋东南地区的阳城县县域中心,当地民居在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中长期发展,形成了特定的平面布局、立面样式、石雕、砖雕等,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体现出晋东南地区民居的典型特点。文章以阳城县濩泽古城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类型学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发掘晋东南民居地理条件适应性建筑形态,以及蕴含在晋东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文化内涵,为后续的古城保护工作,以及当地建筑环境适应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云 《新材料新装饰》2021,(4):60-60,64
文章分析了窑洞民居建筑的成因,阐述了窑洞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包括窑洞民居建筑的形态与风貌、窑洞民居建筑中的艺术美,研究了窑洞民居建筑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2.
传统窑洞民居属于生土建筑的一种,生土地坑窑民居作为常见的窑洞民居的形式,在我国陕北地区、豫西地区都有广泛分布。地坑窑内冬暖夏凉,但也存在湿度过大、采光不足的缺点。针对窑洞内部居住适宜性的不足,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从室内物理环境(包括热环境与光环境)入手对其居住适宜性加以分析,并结合照明软件DIAlux给出可供参考的光环境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窑洞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因其取材便利、节约能源、融入自热等优势而得以广泛使用。豫西是中国窑洞民居分布的核心区域,本文以灵宝市五亩乡窑坡埝村及其周边村落为例,在研究中突破传统建筑学个案研究的局限性,综合自然地理学角度对其村落命名、窑洞特征、类型选择、现存状态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豫西窑洞民居的保护与更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黄土高原传统窑洞民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保温、节能、节约资源等诸多优点。然而,由于众多原因,人们没能清晰地认识到窑洞的独特价值,使其生存受到挑战。文章从窑洞的绿色生态角度出发,深入挖掘传统窑洞的价值,以期唤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下沉式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独有的民居建筑结构形式,是传统民居保护的重点对象。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下沉式窑洞的整体模型,通过分析步模拟其开挖过程,分别研究了下沉式窑洞的窑院开挖以及后续窑洞开挖造成的土体扰动影响,进一步研究窑洞的传力机制和受力机理,相关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窑洞这种无梁无柱结构屹立不倒的奥秘,同时有助于对窑洞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陕西甘肃等地,窑洞是其较为普遍的传统民居形式,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建筑形态遗存。窑洞民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节能、环保特点,同时也体现出较强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内涵,将我国民居建筑之美展露无遗。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掘窑洞民居的重要艺术和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价值,在当前的农舍更新建设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窑洞民居是我国传统民居中独特的民居类型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我国古代人类最早活动、繁衍生息的黄河流域,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特征和气象条件以及经济资源等等因素,长期以来发展了大量的黄土窑洞民居。时至今日,在黄河中上游流域广阔的黄土高原地面上,窑洞仍然是广大农村人  相似文献   

18.
燕萌 《城市建筑》2014,(12):240-241
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将传统窑洞民居改进并提出合理化现代创新理念的拓展是当下与时俱进的主要方向,其建筑核心理念与建筑美学价值是当下最值得思考与探究的课题,这对传统窑洞民居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窑洞民居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民居类型,是一种以“减法”营造出的空间。在靠山式窑洞和下沉式窑洞中,窑洞的三面都被黄土覆盖,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使是采用“加法”营造的独立式窑洞,窑洞的侧面和背面通常不做装饰,因此,窑洞的正立面--窑面就成了窑洞民居艺术精华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一)、与大地相连人的生活是居住建筑艺术的母体。作为制约生活的传统习惯和风土人情,是决定居住建筑艺术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的黄土高原上产生了窑洞民居艺术,这种寓于大自然之中的民居形式,处于色彩调和的阳光下富于阴影的变化。在幽静及古色古香的窑洞村镇中,不能不让人得到粗犷、淳朴、豪放的感觉和领略以高原景色陪衬那长满绿色青苔的朴素的黄土质感美。窑洞民居反映了建筑艺术与自然、建筑艺术与传统的关系。无论是它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它与传统的关系,都不仅作为构成窑洞建筑内在的主题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