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顺  赵伯伦 《城市建筑》2021,(11):28-30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迅猛,轨道交通站点成为城市重要节点,其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作用影响,共同引导城市发展.本文依托站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济南市为例分析总结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从交通融合、空间贯通、文化协同等方面提出两者的衔接策略,尝试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引导,优化城市秩序,激发城市活力,建构美好的城市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2.
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对城市空间影响越发明显,人们对出行服务水平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实现轨道交通空间与城市空间便捷、高效衔接,打造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高品质城市综合空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北京地铁19号线金融街站为例,介绍了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结合的概念及国内外现状,阐述了站城一体化设计结合的原则、设计思路,研究了站城一体化设计结合的方法。该研究可指导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6,(1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站城联动发展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轨道站点周边地段为例,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段开发规划的"站城联动"理念和策略,即借鉴"站城一体化"的全过程控制思路,在轨道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站城联动"理念,通过合理测算站点人流量,结合城市功能和多方利益诉求,在线站位选址上落实站点交通衔接方式与土地发展潜力、服务人口规模的承载力匹配,在站点功能定位上落实站点功能和土地功能的功能联动;借鉴TOD模式、"地铁+物业"等模式,分类引导重点站点与一般站点的周边规划,落实政府、市场和公众多方利益的联动,实现轨道站点建设与城市空间开发联动发展的目标,以期为我国统筹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车站与城市空间开发利用一体化建设需求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以南京市轨道交通17号线滨江公园站、奥体中心站的城市空间开发利用及一体化建设方案的实践经验为例,归纳总结站城一体化建设的意义、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轨道交通站点的前期设计应尽量考虑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促进城市和轨道交通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与轨道交通站点紧密结合的地区对集约用地、便捷的交通换乘体验和一站式城市公共服务等的要求更高。文章以广州南沙蕉门站枢纽综合体零换乘一体化设计为例,通过强化交通核、构建室内公共步行通道、内化附属设施和上盖人工地面等措施实现了站城协同发展,提升了交通换乘效率,为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进行,这其中既有新植入城市机理的交通站点,也有与新区规划开发同时进行的城市外围地区交通站。各种轨道交通站的存在,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城市一体化空间发展的规划设计内容中较为主要和关键性的组成元素。轨道与城市空间的一体化发展也是建设现代绿色城市的必然趋势。对轨道交通站点生态规划设计方案的研究主要包含城市建筑物自身的节能效用,建筑物施工设计的绿化水准以及水资源的节能化循环利用等。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运输是替代小汽车出行,构建环境友好型交通的有效方式。轨道交通出行倾向与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轨道交通的可达性以及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发展等因素相关。为了提高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各大城市集中于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本身,而忽视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可达性。本文讨论了提高轨道交通站点可达性对于轨道交通出行模式的重要性,分析了各接驳模式对轨道交通可达性的影响。本文认为,轨道交通配合步行和自行车是替代小汽车出行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顾曦 《建筑与环境》2007,1(2):31-33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换乘枢纽,并以此为契机对换乘枢纽进行地上、地下的空间立体开发,对推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建立、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服务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对轨道交通衔接换乘枢纽的交通衔接方式、平面布局原则、空间立体开发的功能组织等进行了论述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轨道交通向上海郊区的延伸与郊区传统古镇产生了一种多元复杂的交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块的土地开发规划建设情况较为直接地反映了该交集内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协调和共存。以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翔站和安亭站为例的调查分析表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郊区段及其站点区块规划开发情况显著影响了中心城与郊区的空间格局。而郊区空间能否保持稳定则取决于该郊区区域具备的县镇经济基础和历史文化厚度。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地块综合开发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合理的规划能达成郊区新旧区域空间的互补共存。  相似文献   

10.
枢纽是多种交通方式结合的换乘点,是大量人流活动的场所。最早建设的枢纽是城市对外交通衔接站点,如北京东西南北各方向的火车站,以应对全国各城际流动人流需求,包括北京西站、西直门北站等;以及对应北京周边客流的长途汽车站,包括西直门长途站、赵公口长途站、六里桥长途站、四惠站等。近几年加大了轨道交通的建设,以解决城市人口的集聚带来的巨大交通需求,一些枢纽站如东直门、一亩园、  相似文献   

11.
在吸收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先进理念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规划及交通工程理论,对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制定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日本轨道交通车站在周边城市化综合开发、站城一体化建设方面展示出了突出的成就。论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日本轨道交通及其站城一体化的文献研究及实地踏勘,从城市空间结构、市场机制、资金平衡模式、政策支持、法制化支持5个方面揭示日本轨道交通枢纽地区"站城一体"空间形态背后的逻辑闭环。  相似文献   

13.
李建红 《华中建筑》2020,38(9):48-52
站城一体化是指轨道交通与城市的一体化开发建设,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在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日本车站综合体与城市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呈现空间类型多样化、空间复合化、公共空间共享化、轨道交通空间集约化的空间发展特征。该文通过分析典型实践案例,将其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并探讨相应的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当中,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轨道交通往往会从城市的核心区域穿过,已经不单单只是对传统的交通功能进行承担,还需要进一步让城市的空间功能叠加,进行单一的土地开发已经无法与当前人们的复杂型需求相吻合,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一种深层次、综合化的方式进行开发和拓展,通过轨道交通建设,加强土地一体化是非常好的一个契机,本文重点分析和研究,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站城一体化开发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以铁路客站为核心的站城融合成为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以成都市天府站综合体的站城融合规划设计为例,探索枢纽型铁路客站的站城融合一体化策略,以及天府站如何在功能、交通融合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和环境融合,在站城核心创造更加开放、更具吸引力和发展活力的站城融合新枢纽。  相似文献   

16.
李洪斌  何冬华 《规划师》2012,28(3):86-90
轨道交通及其衔接设施的无缝衔接是影响轨道交通水平的重要因素,交通衔接设施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需求与轨道交通运输特点两个方面。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从城市空间层面,通过衔接功能区划建立与城市空间优化耦合的衔接设施;从轨道交通运输层面,通过设定零距离换乘的衔接标准、一体化的轨道交通衔接布局、人性化的换乘设计,实现轨道交通服务的无缝化。  相似文献   

17.
许琛 《安徽建筑》2012,19(2):131-132
文章以南京地铁二号线东延线南师大站为实例,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线网的规划。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和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是否有利用交通的无线接驳,从而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交通客流量最大化的目的。凸显了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重要性,是轨道交通站点形成无缝接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站点已成为城市的重要节点。《厦门经济特区轨道交通条例》于2019年2月1日起施行,规定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应当统筹考虑周边建(构)筑物连通需求,预留必要空间,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与现有商业资源结合发展的优势,实现城市参与者的多方共赢。以厦门地铁2号线蔡塘站东侧地块为例,对地铁站点与现有商业中心的联通模式进行研究,对项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如何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处理好站点与城市单元空间的衔接,营造出特定的场所感,提高衔接空间的可识别性并改善衔接空间品质,是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任务。论文通过对轨道交通衔接空间场所感营造的探讨,从衔接空间围合界面的材质、色彩、装饰、地区性表达等方面入手,结合优秀实践案例,以期对轨道交通站点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以TOD理念为建设核心和基础的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开始受到重视。该文以重庆沙坪坝站和东京涩谷站的TOD建设项目为重点案例,分析对比沙坪坝站和涩谷站的站点特征,并从空间整合、站点开发、流线梳理、景观塑造和文脉彰显5个方面对沙坪坝站和涩谷站的改造重点内容及异同进行分析,总结TOD开发的特征和优势,以期为未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