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微更新是当今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街道设计作为城市微更新的重要一环,备受社会关注。本文以5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对照组,分析老年人对街道空间优化有何具体意见,并以合肥市金寨路段街道空间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与Ecotect软件具体分析该街道物理环境要素,最后从社会政策、具体设计方面给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公园绿地可达性现成为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文章选取郑州市五一公园、碧沙岗公园、绿城广场三个公共绿地入口点作为可达性研究目标,从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居民到达公园时间、居民出行交通方式等角度出发,分析居民到达老城区绿地的便捷度。采用Arc 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将缓冲区法和网络分析法结合,研究绿地服务面积和步行、骑行两种交通方式下老城区范围内居民社区与绿地入口的空间位置、时间关系。结果表明居民30分钟步行到达绿地入口点的空间覆盖面积占老城区的61%,95%的居民社区骑行20分钟可到达绿地。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推进,城市滨水步行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结合福州市城市水网密布的特征及其水文化特质,以滨水步行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福州老城区的滨水步行系统存在断裂现状的调查,根据人的心理对步行道的需求,提出通过修建绿道、架设天桥、设置亲水平台、开放滨水空间等方法,实现福州老城区滨水空间步行系统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房硕 《建筑与环境》2007,1(5):140-143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并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本文针对近年来步行商业街发展,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影响步行商业街氛围的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5.
刘克刚 《城乡建设》2007,(11):61-6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愈演愈烈,步行街道的改造和设计成为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和凝聚力、集聚和创造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步行街出现在城市重要地段,成为公共活动发生最频繁、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场所,同时也化身为城市重要的标志性空间和城市形象精华所在.但是,事物的两面性证明,在城市不断发展变化、公共空间日益丰富的同时,人性化的丧失问题也应运而生.本文拟通过对昆明市南屏商业步行街的研究分析,归纳人性缺失的现象,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以期对其人性化问题的改善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活性街道停留空间作为老年人日常活动场所,是常被忽视的一种街道空间。老年人对街道上停留空间的选择往往会具有相对固定性,本文笔者选取郑州市中心城区一个区域内8条街道作为调研对象,重点分析老年人停留活动的类型和影响要素,以及停留空间的类型和空间特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适老性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街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功能、空间、交通和景观等各方面的问题。借助设计手段解决老旧街道的实用性问题,充分发挥街道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构建理想型人居环境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基于老旧街道的功能类型对于城市内部道路进行梳理归类,并选取厦门老城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三条老旧街道,分析其改造策略,提出改进意见,探寻和总结出针对不同功能类型下的老旧街道的改造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城市街道步行体验存在的现状问题,强调了街道步行环境对城市活力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街道复兴的方法,使被遗忘的城市街道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步行作为一种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对营造城市低碳环境及优化人文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街道的可步行性评价与设计管控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现阶段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缺乏科学性、指标测度方式不明及赋值范围缺乏依据等问题,文章以上海市的15条街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地方街道设计导则,构建了道路需求分异下定性和定量法相结合的城市街道可步行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Os M道路数据、POI数据、百度街景图片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机器学习拟合的图像语义识别、专家打分法、相关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总结出各级各类街道步行环境的特征、差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套分级、分类街道空间设计导控的策略,探索不同街道特征下实现街道可步行性最佳化的方法,为国内各城市的街道设计导则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交通也得到快速发展,但城市步行系统和公共空间的建设却被忽视了。步行交通在城市商业区交通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郑州二七商业中心区为例,从关注市民的步行需求入手,通过对现状步行交通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借鉴我国香港地区步行系统规划经验,提出二七商业中心区步行系统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参考国内外滨水地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复兴的方法,结合辰溪老城区滨水地区的现状,从历史资源、道路格局、建筑及其空间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采用有机更新的手法,保留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人文遗存,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街、巷、坊、院4个层次进行重组、更新,在尊重其原有城市肌理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提升,以实现历史建筑的有机更新、滨水地带的活力振兴、历史城区的整体复兴。  相似文献   

12.
王欣  王先君  徐颖 《安徽建筑》2015,22(2):25-26,135
通过对台州市路桥老城区历史与现状的综合分析,提出老城区更新改造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在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的基础上,力图解决在老城区更新改造过程中城市形态功能的有机更新,慎重处理城市产业和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既尊重市民百姓的生活意愿反对大拆大建,又为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预留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生活性街道步行空间,是城市中最典型,也是最为缺少研究的对象.文章选取西安老城区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理分析与SD分析法等方法对西安老城区生活性街道步行空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其空间被占、设计不合理、文化与感情缺失等问题,空间失活较为严重.最后在"以人为本""健康城市"的城市建设理念下,对老城区生活性街道的建设提出提高空间安全性与舒适性、挖掘微空间发展潜力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慧玲 《华中建筑》2012,(3):103-105
开辟步行化的城市中心已成为当代东西方国家重振城市活力、创造人性化城市的重要措施。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相关理论研究,发展多层次的公交系统、在城市中心开辟步行区的实践在欧洲城市也相继获得成功。该文从建筑、外部空间、用地性质、交通、活动五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步行商业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以天津滨江道步行街为实例进行调研评价,针对现状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从而为我国城市中心区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及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严志航 《建筑与文化》2022,(10):129-131
我国的快速城市化使得城市新老城区的空间结构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街道的空间体验和城市文化的延续。文章以开封市为例,基于空间句法中的双重网络分析,对比研究了新老城区街道形态的差异性并对快速城市化中出现的城市问题做了反思。结果显示,开封市老城区的前景网络影响力比新城区更强,老城区前景网络与背景网络的叠合度也比新城区更高;前景网络街道上,新城区的公共空间较老城区更为单一和集中;背景网络街道上,新城区小区内部空间受出入口街道控制更严重。进一步分析可知,快速城市化带来了街道空间单一化、城市文化衰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基于街道空间的物质要素构建了一套简便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桐庐县老城区为例,对其街道空间品质进行了定量评价,揭示了街道空间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城市的发展已经从快速化、规模化的扩张时期进入存量化、精细化的更新时代,老城区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源点,有着众多的历史记忆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老城区的保护与更新作为城市化进程新的增长点,已成为持续而有影响力的课题。文章以广德老城区为例,从保护地方文化、展现特色风貌的视角入手,通过现场探勘、文献查阅、部门座谈、居民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把握老城区特征,剖析核心问题,了解民生诉求,重点关注老城区在建设进程中保护与更新之间的矛盾,对广德老城区的历史溯源、商业地位和风貌特色等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梳理,对老城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出系统性改造模式。同时,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并充实宏观规划的要求,对具体街区的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引;通过城市设计手段构建广德老城区整体的保护与发展的引导内容并提出保护与整治措施,为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抓手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吴岩  刘艺琪 《南方建筑》2024,(3):108-114
结合城市空间形态、老年人步行能力,精准划定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影响范围并对其服务性能进行评价,探索科学高效的研究方法与工具。选取郑州市某老年步行友好区域作为研究范围,构建步行行为-城市空间关联模型,对老年人的步行行为进行仿真模拟,结合路网形态、住区分布划定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域,对其覆盖能力、均衡性、可达性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表明,步行友好区域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能满足使用,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均衡性和服务能力相对较差;不同路段可达性差异较大。通过增设卫生服务设施、加强周边养老设施建设,提高道路网络密度等策略进行优化,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人口增多,高密度城市交通系统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虽然各种交通工具不断发展,但步行系统仍然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合理地解决行人与车辆的关系十分关键。而在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关于城市步行系统的设计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以香港为例,探索高密度城市步行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步行环境的综合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什刹海街道地区的空间步行环境为例,构建基于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识别性的原则,以通畅度、有效宽度、遮荫率、平整度、步行道密度、可识别度为评价指标的步行环境评价体系;运用均方差权值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计算出综合评分,再将评分结果输入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