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出水总磷浓度不稳定的现象,从投加量、pH、沉降时间和原水总磷浓度4个方面考察了PAFC和PAC两种混凝剂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剂PAFC具有较好的除磷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混凝剂PAFC投加量、pH、沉降时间为自变量,总磷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响应曲面模型。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影响因子对总磷去除率影响顺序为:PAFC投加量pH沉降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PAFC的投加量为13.22mg/L,pH为8.0,沉降时间为11min。该条件下,总磷去除率达到最大为93.35%。验证性试验表明,此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阐述用有机阳离子高分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与无机混凝剂复合物对冬季低温低浊黄河水的脱浊处理研究过程。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及PAC与PDMDAAC的复合配比对低温低浊黄河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8℃左右,浊度在50NTU以下的黄河水,PDMDAAC对PAC强化混凝脱浊效果明显,PAC与PDM-DAAC的复合配比越低,复合混凝剂脱浊效果越好。要达到6NTU的水厂沉淀出水余浊标准,PAC需1.3 mg/L左右的投加量,而脱浊效果较好的低复合配比药剂PAC投加量在1.0 mg/L左右,减少残余铝含量20%左右。  相似文献   

3.
河北某南水北调水厂夏季原水pH升高,影响混凝效果,同时造成出水残余铝升高,存在水质安全风险。针对此问题,利用CO2调节原水pH,通过中试和生产实验对投加CO2的参数和效能进行了探究和验证。结果证明投加1.5 mg/L CO2后,能降低原水pH,改善混凝条件,混凝剂单耗从14 mg/L降低至2.5 mg/L,同时出水残余铝也下降至0.076 mg/L,显著提升水质安全性。投加CO2调控过程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烧杯试验考察了常规混凝、预加石灰乳混凝以及硫化钠沉淀联合强化混凝对模拟突发性汞污染原水中汞的去除效果。通过硫化钠投加量、pH、2种混凝剂和3种助凝剂及其投加量对除汞效果的影响试验,优化了硫化钠沉淀联合强化混凝法除汞。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汞去除率为23.5%~31.8%;预加石灰乳混凝的汞去除率为32.8%~79.8%;硫化钠沉淀联合强化混凝的除汞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大于90%。硫化钠的最佳投量比为1∶2(Hg2 ∶Na2S.9H2O),在过量200%以下出水硫离子均不超标。pH在8以上可确保硫化钠充分发挥作用。PAC最佳投加量为20mg/L,PAM最佳投加量为0.1mg/L。为期30天规模为4m3/h的中试验证了优化后的硫化钠沉淀联合强化混凝应急处理方法对不同汞污染程度的原水的除汞效果与小试基本一致。用硫化钠沉淀联合强化混凝应急除汞,在汞超标100倍以下,过滤出水可达标,在汞超标60倍以下,沉淀出水可达标。处理费用为0.02588元/m3。  相似文献   

5.
混凝-微滤膜净化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莫罹  黄霞  李琳 《给水排水》2001,27(8):12-15
通过改进的烧杯混凝试验确定了混凝 微滤膜组合工艺的混凝剂 (PAC)适宜投加量为 2~ 3mg/L。在该混凝剂投加量条件下 ,进行了混凝 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连续试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对浊度 ,OC以及UV2 54 的去除效率分别为 85%~ 95% ,37%~ 52 %和 58%~ 81% ,优于膜直接过滤时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矿井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改善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回用,对某矿高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工艺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改进后的处理工艺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高密度预沉淀+混凝反应+高效沉淀",部分出水采用石英砂滤罐进一步降低浊度后供给工人洗澡用水。首先通过对浊度为802 NTU的原水进行的混凝试验研究确定了2号PAC与PAM为最佳混凝剂和助凝剂,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40 mg/L、0.1 mg/L,出水浊度可降为2.3 NTU;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药剂投加量以降低水厂的运行费用,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并完成高密度预沉淀后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结果表明:当絮凝污泥回流比为原水量的12%时,混凝反应时最佳投药量PAC、PAM分别为80 mg/L、0.1 mg/L,PAC投药量降低了43%,出水浊度可降为2.1 NTU。  相似文献   

7.
混凝沉淀预处理包装印刷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瓦楞纸板包装印刷废水是一种CODCr、BOD5、SS、色度都较高的生产废水,选用碱式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的混凝剂组合对该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实验室烧杯搅拌试验,确定了PAC投加量为200~500mg/L,PAM投加量为5mg/L,最适宜搅拌反应时间为15~25mm,pH值在6 2~8之间时,废水经混凝后CODCr去除率在50%以上,色度去除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改性活化硅酸处理低温低浊度地表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改性活化硅酸为助凝剂,通过烧杯混凝试验(处理苇水河微污染原水),研究混凝效果和确定改性活化硅酸的最佳工作参数,包括PAC的投加量,改性活化硅酸的粘度、静置时间、投加量、投加时间点及保存时间,除浊率提高到95%以上,并对处理工艺进行经济性评价。为地表微污染水资源的深度处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对微污染黄河水库水进行了强化混凝除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原水水质,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15 mg/L,此时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4.67 %和80.15 %;PAFC的最佳pH范围是5.0~9.0,试验过程中无需对原水进行调节pH值;投加高分子助凝剂(JY)对原水的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助凝剂与混凝剂的复配可改善PAFC的混凝去除效果,助凝剂JY的投加量为0.3 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提高12.9 %.  相似文献   

10.
聚合氯化铝铁强化混凝去除藻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对微污染黄河水库水进行了强化混凝除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原水水质,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15mg/L,此时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4.67%和80.15%;PAFC的最佳pH范围是5.0~9.0,试验过程中无需对原水进行调节pH值;投加高分子助凝剂(JY)对原水的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助凝剂与混凝剂的复配可改善PAFC的混凝去除效果,助凝剂JY的投加量为0.3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提高12.9%.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的应急工程是从河北四水库调水进京,为了保证净水厂运行稳定,进行了适应性研究,并采用层次优化法对中试工艺进行选优。结果表明:第九水厂工艺运行方案为采用粉末活性炭预处理(20mg/L),混凝剂投加量为20~25mg/L;当原水藻类较高时可采用"氯+粉末活性炭"联合预处理方式;在剑水蚤数量较多时,建议砂滤池和炭池的反冲洗水不回收。第三水厂、田村山水厂采用混凝—沉淀—过滤—O3—炭池工艺,主臭氧投加量为0.5~1.5mg/L,混凝剂投加量为20~25mg/L。剑水蚤数量较少时,混凝沉淀能够将其去除,或通过主臭氧将剑水蚤杀死去除。在调水过程中,应跟踪原水MIB的变化,并加强活性炭出水的臭味检测,适时调整工艺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中试研究表明,常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可以将含油约为10mg/L的原水处理达标,并且除油率不受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油污染浓度为7.2~18mg/L的原水经混凝沉淀去除的效率基本相同。20mg/L的油污染仅通过常规处理无法达标,需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的强化混凝或颗粒活性炭(GAC)的强化过滤,即投加40mg/L的PAC,或在过滤阶段铺40cmGAC层的炭砂滤柱。KMnO4和Cl2的预氧化对除油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载粉末活性炭(PAC)过滤集PAC吸附与过滤于一体,能够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配水试验结果表明:粒径为1.25-2.5mm,厚度为1000mm的聚苯乙烯滤料层能够用于载PAC过滤。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为PAC载量和混凝剂投加量,当混凝剂T3010和聚氯化铝的投加量分别为0.09mg/L和2.5mg/L,PAC载量为2-3g/L滤料时,载PAC过滤处理浊度为20-40NTU的微污染原水的效果达到最佳,对CODMn和浊度都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Z河水作为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载PAC过滤对河水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7%-97.9%、50.9%-63.4%、68.5%-71.4%。  相似文献   

14.
对投加粉末活性炭(PAC)预处理黄河原水进行了现场中试研究,确定了PAC适宜的投加位置和投量。结果表明,PAC最佳投加点为混合池,投加PAC使气浮出水浊度提高0.4NTU左右,滤后出水浊度略有升高(<0.1NTU);在絮凝池投加会造成气浮、过滤出水浊度的明显增加;在预氧化前投加PAC较之在混合池投加其有机物去除率略有下降;在混合池投加,当PAC的投加量为10mg/L时,滤后水的CODMn去除率提高15%-20%,可取得满意的结果;滤后水的色、臭和味等指标可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微污染水源臭氧预氧化的生产性应用与生物风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小试和生产性试验讨论了预臭氧取代预氯化在微污染的黄浦江水源水厂净化中的应用和生物风险.研究表明,臭氧预氧化对平流沉淀系统和ACTIFLO高效澄清系统均有促进混凝沉淀的效果,预臭氧的投加量约0.8 mg/L,后续混凝剂投加量由50 mg/L降至40 mg/L即能达到较好澄清效果,砂滤池出水浊度低于0.1 NTU,出水锰含量可降至痕量.在生产性装置运行中发现,水厂预臭氧后春夏季在澄清池和滤池中有较大型的后生动物,且藻类大量生长,对饮用水构成潜在生物风险.  相似文献   

16.
沼液预处理最优混凝搅拌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混凝法对沼液进行预处理最优条件的研究,为沼液预处理提供参考。在实验室条件下,对COD、TN、TP、色度和SS的去除率综合评价混凝工艺效果。实验中依次进行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pH和搅拌强度的单因素实验,进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沼液预处理最优的混凝搅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4 g/L、PAM投加量为50 mg/L、搅拌速度为200 r/min、混凝阶段同时投加PAC和PAM,处理后的水样COD、TN、TP、色度和SS分别为216.20、181.99、0.18、11.77和71.67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2.51%、88.85%、99.75%、98.37%和89.46%,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减轻了后续污水处理的负荷,为沼液实际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PAFC、PAC、PFC对活性污泥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絮凝剂的投加会对活性污泥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但过量的投加会对性污泥系统产生毒害作用。通过对比试验研究聚氯化铝铁(PAFC)、聚氯化铝(PAC)、聚氯化铁(PFC)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絮凝剂及其最适投加量。将不同浓度的PAFC、PAC、PFC分别投加到活性污泥系统中,反应30 min后测定污泥的SVI、脱氢酶活性(DHA)、COD_(Cr)和pH。结果表明,PAFC、PAC、PFC三种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PAFC对活性污泥系统的促进作用最强,为最优絮凝剂,其最适投加量为60mg/L。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双氧水在给水厂深度处理改造中的应用潜力,依托中试装置分析了臭氧/双氧水/活性炭工艺中氧化剂投加量和投加比对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臭氧/活性炭工艺相比,臭氧/双氧水/活性炭工艺对中试装置进水中的CODMn、土臭素、2-MIB、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均有更高的去除率,且对于水中富里酸类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及自生源组分的削减幅度更大,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工况为O3投加量1.0 mg/L,O3/H2O2质量比2∶1。在水厂常规的臭氧投加规模下(0.5~1.5 mg/L),臭氧/双氧水/活性炭工艺出水基本没有双氧水残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7,(3):81-84
以南水北调水为原水、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进行微絮凝-直接过滤的中试试验。运用浊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过滤前后水的浊度、UV_(254)、COD_(Mn)、NH_3-N和残余铝浓度进行检测,以确定PAC的最佳投加量,同时观察不同PAC投加量下滤柱内水头上涨幅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水河南受水区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的PAC最佳投加量为24 mg/L,此时对浊度、COD_(Mn)、UV_(254)和NH_3-N的去除率分别为45.0%、59.3%、28.1%、80.0%,残余铝浓度未超标;该PAC投加量下,滤柱的反冲周期缩短为9 h,且滤柱内水头增长幅度与过滤时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介绍了广东某市自来水厂加药系统同时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与单一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对水厂出水水质的影响效果,以出水浊度及耗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11、12月份的出水水质连续性检测,对比研究水厂增加了PAM投加后出厂水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在PAM投加量与原水的比例为0.15 ppm,PAC投加量与原水的比例为3 ppm的条件下,水厂出水效果较好,且运行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