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传统聚落是人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居的状态,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选取了田螺坑村、石桥村、河坑村、塔下村、大地土楼群、初溪村、洪坑村、高北土楼群等8个典型土楼聚落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福建土楼聚落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理水系统、庭院等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浙江山地以丘陵为主,盆地错落,植被丰茂,聚落资源丰富。以浙江山地聚落的典型实例为研究对象,从山地聚落的山水形态、街巷形态、建筑形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山地聚落空间的构成规律、组织规律和演化规律,探求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形成、发展及演化的内在动力。以期获得先民的生存哲学,并为当今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贵州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特色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屯堡是我国汉族传统聚落中一个特色鲜明的分支,具有选址布局重视风水、防御体系层次严密、空间结构严整有序以及空间形态主次分明等鲜明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源自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聚落性质,并因文化交融而获得了更丰富的内涵。屯堡聚落对屯堡文化的保存和弘扬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撒拉族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成因、构成要素和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撒拉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闽南红砖聚落的空间形态特点鲜明,文章从多个红砖聚落的具体案例着手分析,试图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归纳出红砖聚落空间形态要素。闽南文化背景复杂,融合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文章从地缘、亲缘、文缘三个视角出发,从文化角度解读红砖聚落的空间形态要素。  相似文献   

6.
翟静 《城市建筑》2014,(12):32-32
本文首先界定了聚落空间和聚落形态的概念,对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北京川底下古村为例,从聚落选址环境、聚落整体空间环境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个层面,探讨了沟谷型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洪坑聚落是闽南传统聚落的代表,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切入分析研究,是发掘后者形成规律和社会性质的手段之一。通过分析结果发掘地域文化,揭示聚落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白涛 《城市建筑》2014,(11):268-268
本文所研究的嘉绒藏族地区传统“聚落”是特指的嘉绒藏族地区的嘉绒藏寨这一独特的聚落形态。其聚落形态拥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对于传统聚落的形态研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王云龙 《山西建筑》2011,37(29):16-17
从历史建筑的形式语言、结构语言、空间特点及场所精神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力图把握与汲取汉口租界民国历史建筑中的优秀成分,探索历史建筑保护方法的多种可能性与可行性,对探寻中国当代建筑及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过各种建造活动不断改造聚居空间,并由此产生了指导建造行为的传统和乌托邦两种模式。传统聚落形态演化路径多是在这两种建造模式之间摇摆,建设实践既要利用乌托邦的计划有序性,又利用传统模式中无序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建筑师》2016,(1)
原有的土楼研究者偏重于土楼单体形式和空间,而以往针对土楼的整体聚落形态的研究较少。本文运用卫星图描绘和现场实测等手段,对各区域现存土楼聚落的总体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类,根据其形态特征分为散落生长型、簇状生长型、带状生长型、墨渍扩散生长型和向心扩展型五大类。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土楼分布区域的土楼聚落形态进行解析,目的是更清晰地把握土楼聚落的形态与区域和民系的更多的关联性线索,为更好地保护和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聚落形制从南到北大体呈现一种渐变的趋势。这种种渐变的趋势在不同维度的表现是:汉民族传统的"四合院"与"抬梁式"和具有少数民族特征的"排屋"与"穿斗式"不同程度的融合。当然,偶尔在某些地区也会有一些很突兀的形式出现,像福建的闽南土楼和客家土楼。这些现象与汉人的迁徙、汉人与少数民族的融合以及民系的形成有关。该文重点分析的就是以上三个因素影响下的聚落形态的传承与演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云南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造就了独特的聚落空间,山地聚落是这一地区典型的聚落类型之一。由于山地聚落位置偏远、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而逐渐被时代遗忘,成为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聚落很好地保留了古朴的民居建筑风貌、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传统的聚落布局特征,云南的诺邓古村就是这类聚落的典型代表。系统研究和分析诺邓聚落的空间构成及影响成因,有利于我们总结和归纳该地域山地聚落空间的总体特征和普遍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鄂伦春族世代繁衍于大小兴安岭的山林地带,因狩猎生产形成了季节性迁徙的游居空间模式。但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其生存环境、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导致鄂伦春族游居空间的原生性已趋于濒危。文章以鄂伦春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自然生存尺度(100m~1000m)下的宏观视角、社会生产尺度(10~100m)下的中观视角、以及家庭生活尺度(1m~10m)下的微观视角这三重视角,对其传统聚落的空间模式进行解析,旨在为鄂伦春族的原生性保护及活态性再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原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皖南古村中鲜为人知的另类山地聚落——阳产土楼为例,在环境行为研究领域多学科推动完善的人地交互理论导引下,结合具身研究与图像数据,以其发生发展的动力源——人与山地交互(transaction)为入手点,阐述阳产的聚落空间构成要素与山地聚落空间特征。从人工-自然2类空间构成要素的梳理开始,分析其动态交互式空间、静态交互式空间及动静组合的空间序列,揭示其空间特征对使用者具身行为的引导及情感关联的建立作用。从场所营建的视角挖掘阳产“因山制形”的营建智慧,提出“人地交互”作为一种理解、研究、感受与设计场地的具身式方法。由此,一方面完善此类徽州传统村落研究的不足,为其后续保护、更新与活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数字时代的山地聚落空间设计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16.
浅析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特征,对村落空间的秩序及其精神内涵作了一定的解读,指出传统聚落的空间处理和营建体现了古人追求自然和创造舒适生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黄筱蔚  蒋学志 《华中建筑》2006,24(11):154-158
该文通过实地考察、测绘结果,以洪江古商城的格局为出发点.从古商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工物质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三万面,全面研究了古商城聚落空间形态。以期对洪江这样的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华东 《四川建材》2006,32(5):38-39
从聚落空间的组织要素出发,分析由场所、路线、领域这些与聚落空间有关的种种因素构成的网络,及其所造成的分布于空间的场力,所形成的不同文化所特有的不同聚落空间意象。  相似文献   

19.
江南地区的天台县城分布着大量的村落,其中一些乡村聚落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村落空间形态.在此以天台县山头郑村为例,经过实地调研与测绘,研究了山头郑村村落空间形态的发展转变和其中的供销所、明清四合院、民国洋楼等特色建筑,阐述了村落空间形态在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演变机理,并提出了今后对古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丹巴县藏族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丹巴地区是嘉绒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域。本文以丹巴聚落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相关资料考证为基础,结合建筑学、风景园林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探讨当地聚落的空间结构:以墨尔多神山为信仰中心,在各村寨的神山下建立起神山-公共节庆场地-村寨-农田-河流的空间模式,村寨内部则分为土司官寨的中心式聚落和普通村寨的非中心式聚落两种形态,并分析自然条件、族群历史、社会组织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