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西部地区农村供水系统管线长、用水量小,水在调节池中停留时间较长而易造成供水系统二次污染的问题,选取工程上常用的混凝土、瓷砖、塑料和不锈钢材质,分别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各贮水材质水体中余氯、pH、电导率和溶解氧等水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定温度下不同材质调节池中,贮存水余氯衰减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混凝土、塑料、瓷砖、不锈钢;水体pH值变化也较为明显,其中混凝土及瓷砖内壁调节池pH值随储存时间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不锈钢材质pH上升趋势平缓,而塑料材质pH值未发生显著变化;混凝土、瓷砖及不锈钢材质蓄水池电导率在初始阶段随时间的变化上升较快,而在后期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稳;混凝土及不锈钢材质调节池溶解氧随时间的变化较为平稳,而瓷砖及塑料材质调节池溶解氧随时间的变化有升高的趋势。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材质调节池对水质的影响及其随环境因素变化的时间效应,以期为农村供水系统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氮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养分之一,但施入土壤中的氮素在氨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下会造成流失,氨化作用中产生的氨挥发又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分析了影响氨挥发的主要因素,介绍了不同灌溉、施肥条件下土壤中氨挥发的特性及减少氨挥发的途径,对合理规划氮肥的使用、防止氮污染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水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巨大.分析了皮山县概况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化学法对皮山县主要河流的水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水质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皮山县河流天然水质总体良好,受来水量影响矿化度和硬度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阿依库木、杜瓦、普斯开水库非汛期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水质变化趋势呈稳定状态.这为皮山县地表水...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南四湖的污染现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分析了现状排污情景下各入湖排污口污染负荷对上级湖的污染贡献。预测分析了南水北调一期条件下,以现状排污、现状控污和规划控污3种情景为例的枣庄市污染治理对湖区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周围各河中对上级湖出口处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靠前的光府河、不牢河/郑集河、洙新赵河、新万福河和泗河应当是区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河流。随着入湖排污口污染物控制的愈加严格,排污对南四湖湖区内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因此为了保证湖区水质,必须大力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给水排水》2015,(11)
南方某水厂采用的臭氧-生物活性炭给水深度处理工艺稳定运行了6年,为了解工艺长期运行过程中在活性炭性能指标下降后,是否还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开展了试验研究。重点考察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和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通过与常规处理出水水质的对比,探讨其去除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的优势。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是一个长期有效的去除有机物和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手段。该工艺对CODMn、TOC、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43.2%、24.0%、58.8%;对THMsFP去除率为40.1%;对三氯甲烷和三氯乙醛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4.5%和70.7%。在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处理工艺中,活性炭池是去除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的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9.
以大棚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揭示了不同水分、沸石量和埋深条件下番茄生长特性,建立了番茄生长数学模型,对模拟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并进一步阐明了各因素及水平对番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沸石量-埋深组合条件下番茄株高动态过程均符合S形变化趋势。不同番茄生长数学模型拟合效果表现为Logistic>Gompertz>Mitscherlich>Korf,对番茄生长动态变化过程量化描述宜采用Logistic模型。最大生长量Kmax和生长速率系数b与水分正相关,且与埋深负相关。沸石量增加对Kmax和b影响分别表现为先促后抑和先抑后促。三因素对Kmax和b影响均表现为水分>埋深>沸石量,水分和埋深对Kmax以及水分对b存在显著影响。70%~90%田间持水率+沸石量6 t/hm2+埋深15 cm为适宜番茄生长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二次供水系统已成为制约高品质饮用水实现的“最后一公里”瓶颈环节。通过建立住宅小区二次供水系统水力水质模型,探究水龄和余氯在二次供水系统内的一般变化规律,分析影响不同住户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基于典型用户探寻水质恶化关键环节,并利用模型对几种水质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同一小区内不同住户的水质,与其所处用水单元距离泵房的管线距离、入住率和总用水量有关;清晨第一次用水前放水、二次加氯和入住率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部分用户的水质,而小区室外供水管网成环设计在改善用户水质方面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高层建筑转输供水系统的二次供水水质安全问题,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补氯量、水温、有机物等因素对余氯衰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箱中0.1mg/L余氯量的进水停留4h后余氯不达标并出现微生物滋生的问题,同时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浊度升高,有机物含量下降;二次供水系统中余氯的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余氯衰减受补氯量、TOC含量和水温的影响,显著程度依次为水温补氯量TOC含量,其中补氯量、水温与TOC含量对余氯衰减的交互作用比较显著;补氯后余氯的衰减速率增大,且补氯量越低,TOC含量、水温越高,余氯的衰减速率越快;因此,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转输供水系统中进行补氯时,补氯点的设置和优化需要考虑二次供水水质、补氯量、余氯衰减速率、水温、有机物含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施方式下土壤氨挥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地面灌施条件下土壤氨挥发特性,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就不同灌施方式下土壤氨挥发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灌施方式相同情况下,肥液浓度越大则土壤氮肥氨挥发损失量越大;与灌后无降水的对照土柱相比较,降水能有效降低氨挥发损失,模拟降水量为0.9 L的土柱土壤氨挥发量最小;灌施顺序为1/2N+1/2W、1/4W+1/2N+1/4W的方案能把尿素氮带入土壤深度处,1/4W+1/2N+1/4W灌施方案的氨挥发量最小。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永定河呈现水量锐减以及水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此背景下,永定河生态重建工程亟待开展,生态补水方式急需确定。为探究多水源生态补水方式对河流水质及河岸渗滤水质演变的影响,开展模拟试验,探究流速、温度和土壤渗滤对再生水补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速增加有利于污染物降解;与高温相比,低温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能力明显优于高温,表明低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再生水补水水质的改善;河岸渗滤水某些水质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由于河底沉积物的聚集吸附作用使得通过土壤的水体轻微富营养化。最终结果表明,流速对于再生水补水水质指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为探寻城市河网水动力提升对水环境改善的影响,评估引水调流效益,以苏州古城区河网为例,在夏季丰水期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流量引水条件下数条河流水动力及水质的监测和分析,探讨水动力作用对河网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汛期允许最佳引流条件下,苏州齐门河、平门河及学士河的污染物通量分别下降了15.2%,16.5%和13.2%,其中古城区北部河网水环境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南部河网。引水调流方案能够有效增强古城河网流动性,而河网水体中COD和溶解氧含量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古城区河网典型水质指标参数,反映水动力调控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重力条件下散体颗粒堆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散体颗粒堆积过程中颗粒形态、摩擦作用对其堆积特性的定量影响,利用PFC3D离散元软件,对重力作用下散体颗粒体系的变动过程进行三维模拟,研究颗粒细观特征对散体颗粒堆积特性的控制作用,分析颗粒接触度均值距离对相关数据的揭示意义。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几何形态对颗粒重力堆积体系的孔隙比、配位数等关键特性影响显著;散粒体骨架颗粒形态对颗粒堆积特性的控制作用更强;颗粒接触度均值距离能够削弱算法误差影响,可有效揭示摩擦系数、颗粒形态对散粒体堆积特性的控制作用。经研究可知,颗粒接触度均值距离对颗粒堆积特性的刻画,比孔隙比更为合理、适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