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合木与胶合木螺栓连接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胶合木与胶合木单螺栓连接及群螺栓连接构件在顺纹受拉时的承载能力,分析其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试验对象为3组9个单螺栓连接和4组20个群螺栓连接.研究表明:胶合木与胶合木单螺栓连接的力学性能与胶合木的厚度比有关,当侧材厚度比为4.375时,破坏形态Ⅲ型,延性最佳;胶合木与胶合木群螺栓连接的力学性能与螺栓列数及每列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玻璃纤维布(GFRP)增强胶合木质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通过试验测试,比较GFRP增强胶合木与普通胶合木的力学性能差异,考察GFRP含量及布置方式对胶合木力学性能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增加GFRP含量能够有效提高胶合木的静曲强度,合理的GFRP栅格布置能够提高胶合木的胶合剥离破坏强度,GFRP含量及布置方式对胶合木的弹性模量影响很小。最后,建立了考虑GFRP含量及布置方式影响的GFRP增强胶合木的静曲强度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4.
采用耐火试验炉,开展了正交胶合木墙板试件在标准火灾条件下的炭化试验,研究正交胶合木墙板内部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变化曲线、炭化深度和炭化速率等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胶粘剂对层板脱落和炭化速率的影响,对比层板脱落或不脱落情况下炭化深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对于采用普通PUR 胶的试件,第一层层板50~60 min 时发生脱落,脱落后试件的炭化速率明显变大;采用耐热型PUR 胶的试件,未出现明显的层板脱落现象,炭化速率恒定,与欧洲标准中的普通木结构的名义炭化速率0.65 mm/min 相当。  相似文献   

5.
李敏敏  何敏娟  李征 《建筑技术》2021,52(3):264-268
旋切板胶合木(LVL)是由单板沿一定纹理方向层积组坯、热压胶合而成的工程木产品,具有原材料利用率高、材质均匀、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LVL作为结构用木质复合材料,目前在我国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有限,基础理论与试验数据相对缺乏.论文从LVL材料、构件、连接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LVL方面的研究状况及取得的一系列成...  相似文献   

6.
针对斜螺钉连接钢板和正交胶合木的组合体系进行抗剪试验,探究自攻螺钉与木材纹理方向间的夹角及拉剪和压剪模式对木材的破坏形式、自攻螺钉的变形和荷载与自攻螺钉位移的关系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剪模式下,组合体系的抗剪承载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在压–剪模式下,随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刚度均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木结构行业快速发展,因胶合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尺寸稳定性能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木机构建筑中。胶合木一般作为承重构件,例如木结构建筑中的梁和柱等,其产品质量和建筑结构的安全密切相关。分析胶合木生产中的资源、原材料、生产过程、产品的可追溯性和一致性等生产环节关键点,为胶合木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佟晓超  陈暑冰 《建筑技术》2020,51(3):283-287
随着我国"十三五"期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国家对于质量认证的高度重视,胶合木认证伴随现代木结构建设的增长也引发了业内的关注。以胶合木主要应用国家技术标准比对为基础,从原材料、生产过程和符合性文件分析胶合木认证的关键技术,以供我国胶合木认证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层板胶合木梁柱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横纹受力性能,对6组20个足尺节点试件进行抗剪试验,获得了节点的受剪性能指标和特征曲线。结果表明:节点的破坏均表现为木材的横纹劈裂脆性破坏,且第一条贯穿裂缝基本出现在靠近加载侧的螺栓孔处;相比于加载边边距e2,非加载边边距e1对节点的力学性能影响更为显著,非加载边边距e1取30~70mm时节点的屈服荷载和弹性刚度的变化幅值分别达16.6%和60.8%。总体上,试验所得受剪承载力与理论公式计算的相差较大,但相对而言,由van der Put计算公式计算的受剪承载力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且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0.
现代轻型木结构建筑具有居住舒适、抗震性能优良等一系列优点,近年来我国得到大力推广.意杨旋切板胶合木是对原生木材利用率极高的人造木材,具有环保、取材方便等特点,本文从材料力学性能及结构受力分析角度出发,研究意杨旋切板胶合木替代原生木材应用于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可行性,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节点的半刚性特征,进行了考虑螺栓行距、列距、列数和胶合木截面高度等参数变化的胶合木钢填板-螺栓节点抗弯试验。得到节点抗弯刚度后与欧洲木结构设计规范((BSEN 1995-1:2004))、日本木质构造接合部设计手册里节点抗弯刚度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规范公式计算的节点抗弯刚度均小于试验值,通过修正规范公式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计算结果。针对日本木质构造接合部设计手册的公式引入了滑移系数修正值和顺纹嵌入刚度修正值,修正后的公式准确度高,在胶合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用于计算节点的抗弯刚度并得到节点抗弯刚度折减系数。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正交胶合木(CLT)-混凝土螺栓连接的力学性能,对12个顺纹连接试件和12个横纹连接试件进行了单调加载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总结了连接典型的破坏模式,得到了连接的初始刚度、承载力及延性系数等力学性能;利用ABAQUS软件对连接进行非线性参数分析,研究螺栓直径、螺栓强度等级及CLT层板厚度等参数对连接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接的破坏模式与厚径比(CLT厚度与螺栓直径之比)相关,当厚径比不大于6.56时,主要发生单塑性铰屈服、木材销槽承压及局部承压破坏;螺栓直径一定时,增加CLT层板厚度可有效提高连接承载力;当厚径比大于6.56时,主要发生螺栓双塑性铰屈服与剪断破坏;增加层板厚度对连接初始刚度、承载力和破坏模式无明显影响。针对螺栓屈服破坏模式,增大螺栓直径可提高连接的初始刚度与承载力;提高螺栓强度等级对初始刚度影响较小,但可提高连接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上海杨树浦驿站采用超细构件胶合木结构,设计过程中优化了受力过程和节点连接方式,分析了结构体系全预制装配施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超细构件胶合网格结构体系受力合理,施工快捷,可实现建筑艺术与现代化工业建设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预应力钢绞线增强胶合木的抗弯性能,通过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增强胶合木可以显著提高胶合木的抗弯性能.预应力钢绞线增强胶合木的抗弯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随预应力增加而增大,当施加66%预应力时抗弯强度达到70.75 MPa,抗弯弹性模量达到16.03 GPa,较未增强胶合木分别增加了69.4%和34.1%.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种正交胶合木(CLT)墙板与楼板角钢连接节点。首先通过试验研究两种自攻螺钉在CLT板中的顺纹抗剪、横纹抗剪、抗拔性能和破坏模式,为估算CLT墙板与楼板角钢连接节点试验承载力提供依据;之后对角钢连接节点进行抗拔、抗剪方向的单调及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墙板-楼板角钢连接节点主要破坏模式为与墙板连接钉的变形及墙板木材承压破坏,节点表现出较好的延性和耗能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避免过度依赖国外木材和木结构技术,高效利用我国的木材资源,选取SPF(云杉—松—冷杉)、杨木、东北落叶松和桉木,分两个批次8组,加工成48个立方体试块,对其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破坏形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1级SPF相比,杨木的弹性模量比较接近,东北落叶松和桉木的的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23.97%和14.29%,杨木和东北落叶松的顺纹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38.18%和12.48%,桉木的强度降低了7.59%,立方体试块破坏形态主要为剪切破坏和劈裂破坏,总体上国产木材的抗压性能优于进口SPF,研究结果可为层板胶合木结构的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省某科技研发中心胶合木框架结构办公楼为研究对象,采用梁柱半刚性连接的胶合木框架结构及多向连接节点的设计方法,基于结构连接的不同柔度系数,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大跨度胶合木框架进行数值分析,将数值结果与规范值进行对比,得出胶合木框架的计算应考虑梁柱半刚性连接的结论,构件连接的柔度系数宜控制在(0.410, 0.820)区间内。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意杨旋切板胶合木(意杨LVL)材料及单榀桁架受力性能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了轻型桁架屋盖的受力性能研究.通过4个意杨LVL轻型桁架与OSB板形成的屋盖模型受力性能试验,分析了屋盖各桁架的荷载分配特征、屋盖的承载力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各屋盖模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在破坏前基本呈线性;在不同加载工况下,直接承受荷载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余厚极 《建筑技术》1992,19(4):213-214
北京亚运村康乐宫嬉水乐园30m长胶合木梁自重14t,高2m,为亚洲首次使用。吊装施工中采用保证圆心角基本相等、搭设中心架加缆风绳校正,对称吊装与不对称吊装相结合等措施。安装后的检测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应用Luikov传热传质模型,对层板胶合木梁中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横纹湿热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环境条件以天为周期变化的情况下,对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梁的表面附近,尤以湿度应力更为显著。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横纹温度应力相对较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忽略其影响,而湿度应力则已达到可能使构件表面开裂的应力水平,因此在设计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