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叶娇  李雨桐 《城市建筑》2023,(4):69-72+95
教育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设施一直以来都受到大众的重视。近年来,以POI数据为代表的新兴大数据的应用成为热潮,为定量分析教育设施空间分布提供了新思路[1]。本文以西安市雁塔区为例,以POI数据为基础,利用高德开放平台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西安市雁塔区不同教育设施空间分布特征,以此发现该区域教育设施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希望为未来雁塔区教育设施的规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索超  张浩 《城市规划》2015,39(7):43-49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加快,各地争先在铁路站点周边布局商务功能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然而其实际发展水平却参差不齐。由于数据的限制,目前对多个站点的系统性比较研究较少,难以深入了解造成这种发展差异的具体因素。本文采用百度地图POI数据,对沪宁沿线28个高铁站点周边商务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度描述和空间分析,指出站点周边商务空间受站点自身客流规模结构及站点与城市空间关系的影响,并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并非完全遵循土地价值理论的圈层模式。基于此将站点划分为紧邻核心、轴状串联、组团之间、飞地外延四大类,剖析站点周边商务发展影响要素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铁站点周边用地的高效利用是目前城市规划重要的研究议题,而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特征是土地利用微观层面的直观反映。研究采用高德地图POI数据,通过GIS软件分析平台对成都市在营的5条地铁沿线的城市功能结构特征定量实证分析,并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进行对比,发现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功能的分布并非完全呈圈层模式,而与站点区位特征及站点和城市空间有着密切关系。研究通过对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功能分布特征进行较为深度的分析,以期为轨道站点与周边城市功能的空间关系优化以及站点周边TOD发展模式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鉴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养老设施的发展规划成为当前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面临的重大民生问题。研究通过网络数据爬取,采用高德地图POI数据,基于GIS空间处理技术及统计相关分析方法,汇集探析成都市中心城区养老机构空间分布的区域、类型、规模、交通可达性、周边医疗设施配置特征及其数据现状,结合成都市专项规划《成都市养老设施规划布局2011—2020》,提出成都市中心城区养老设施供需关系与规划策略,以期为养老设施空间分布配置实证研究及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地铁站点周边房地产的商业价值。但站点周边房地产的开发不同于普通房地产开发,涉及到站点的接驳、服务、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从地铁站点提高房地产开发强度、改变土地的利用性质以及提升房地产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地铁站点对周边房地产的影响,进而研究国内外城市地铁站点周边房地产开发模式,提出重庆市可采用的两种地铁站点周边房地产开发模式,即物业联合开发模式与土地圈层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小什字站点周边房地产开发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深入挖掘地铁站点的潜在价值,为地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铁站点出入口是城市人流最密集的地段之一。文章在梳理当前众多地铁站点出入口存在城市形象差、服务功能不足、用地粗放等问题的基础上,以广州市首批地铁站点出入口便民设施规划设计实践为例,提出了结合地铁站点出入口建设便民设施的以解决相应问题、实现城市综合效益的新思路,并探索了针对地铁站点便民设施的"五位一体"规划控制程序和具体规划方法,为规划建设面向市民及游客的最人性化便民设施,打造系统性、网络型城市CI精品建筑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地铁建设的同时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目前结合地铁建设进行物业开发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作为改造城市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武汉地铁4号线站点空间布局及物业开发,通过现场调研,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地铁站点空间布局应选择与之相适宜的物业类型,以便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开放数据——兴趣点(POI)获取城市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数据,研究城市枢纽周边用地及基于POI数据的城市设计方法,为各城市枢纽周边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枢纽周边的城市设计提供横向对比依据。该研究通过国内36座城市的POI数据分析,给出相应的枢纽地区城市设计建议,并进行多元视角评估,给出定性设计指导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静  李婧雯  马悦 《园林》2019,(7):20-24
本文通过多源数据对武汉市滨湖景观空间集群特征与其潜力值进行研究。以武汉市滨湖景观空间八类POI设施点分布现状为基础,将人的行为轨迹点聚集程度与POI设施点聚集程度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武汉市滨湖空间潜力值等级。结果表明,武汉市滨湖景观空间具有良好的潜在价值,但硬件设施未能满足用户需求,大多滨湖空间聚集度与其实际潜力价值不匹配,武汉市滨湖空间价值有待进一步规划。本研究结果将为未来武汉市滨湖空间规划提供数据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8,(Z1)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此同时,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规划地位不断提升。文章以安庆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从手机定位数据、公交刷卡数据和高德地图POI数据3个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探讨安庆市中心城区人口与设施空间分布的匹配关系,识别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并提出空间结构优化和用地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宁宇 《中外建筑》2024,(4):36-43+15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与地铁站点地面空间相关的城市家具鲜有研究。通过结合《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家具分类》(GB/T 42875—2023)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T/UPSC0003—2021),提出5大类13中类55小类地铁站点地面空间城市家具分类体系。并以该体系为框架,对武汉40个样本站点进行现状调研,总结得出地铁站点地面空间城市家具存在空间布设不合理、功能配置欠完善、设计样式不协调、文化特色未彰显、设施维护缺监管5个方面问题。最后尝试提出系统与整体——全要素一体化、多元与复合——完善功能配套、衔接与协调——融合景观环境、辨识与特质——彰显文化特色、共商与共建——明确责权主体5个方面建设指引内容,以期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点地面空间城市家具未来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莫斯科与北京的地铁网络发展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一是线网方面,将两个城市地铁线网进行发展阶段分类,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对两者的线网建设发展特征做定性对比分析;其二是站点方面,随着地铁的扩张,提出不须指定范围的站点分布密度指数,对比分析地铁建设程度与建设趋势。最后,针对国内城市的地铁建设密度值、地铁与公交互补发展方面提出相关经验借鉴,并得出国铁与地体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电子地图兴趣点(POI)是目前大数据形式中一种简单而又极具代表的空间点状数据,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本研究基于益阳市部分POI数据,利用Arc GIS中的空间分析方法,探讨研究区内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及行政管理等7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情况,再结合CRITIC法对全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情况进行评估,以期为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研究区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北部多而密集,南部少而分散,各类设施整体上以单核模式或"主核+次核"的多核模式存在;第二,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在方位上基本一致,与主要交通要道的走向密切相关,但在配置的规模上存在明显差异;第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之间,教育设施与金融邮电的相关性最高,而居民住宅与商业服务的相关性最低,居民职住分离情况明显;第四,在整体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市政公用设施所占权重最大,商业服务设施所占权重最小,全区整体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统计出2015年1月前上海已建设的399个轨道交通站点中的288个站点的类型、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与交通配套状况。结合上海目前土地存量盘活、建设全球城市及推进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等新的政策动向,借鉴香港地铁的成功经验,从制度政策和运营模式两个层面剖析上海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并建议上海轨道交通近期可以充分改造独立型站点,大力发展通道型站点,中远期积极探索上盖型站点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化设施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和居民精神生活的投影。研究选取了两个江南城市——苏州市和杭州市进行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比较研究。通过获取两市的行政区划数据和文化设施POI数据,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中的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平均最近邻、平均中心和多环缓冲区等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可视化苏州和杭州市文化设施布局的现状和差异。结果显示苏州呈“单核心+多中心”的集聚分布,核心位于城市中部,杭州呈单一核心的集聚分布,核心位于城市东部。苏州的文化设施分布均衡性优于杭州。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数字城市与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需要,以地理学第一定律为理论依据,给出核密度估计与网络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欧式空间和道路网络空间下的城市POI设施分布特征进行实验分析,探讨其分布规律,并以可视化形式展示POI的分布热点、密度、趋势等分布特征,从宏观上获取城市基础设施的分布规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数字城市与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需要,以地理学第一定律为理论依据,给出核密度估计与网络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欧式空间和道路网络空间下的城市 POI设施分布特征进行实验分析,探讨其分布规律,并以可视化形式展示POI的分布热点、密度、趋势等分布特征,从宏观上获取城市基础设施的分布规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百度地图热力图所提供的动态数据为基础,建立空间使用强度指标来对上海市地铁10号线沿线各站周边的城市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连续一周的跟踪分析,并通过对工作日和周末时段内各站点周边不同半径范围内数据的比较研究,指出了站点周边的空间使用强度在工作日时段和周末时段的差异特征、城区内站点对周边土地空间的影响范围,以及站点所在区位与其周边空间使用强度之间的关系。为大都市地铁站周边的用地规划和设施布局提供了一个基于网络动态数据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围绕地铁站点周边进行土地开发的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建设的趋势,地铁站点周边的开发是TOD开发模式的主要内容,站点周边的城市设计是这一模式成功实践的前提。基于对TOD模式概念了解、发展现状分析,本文提出地铁站点周边的城市设计原则,并结合实践项目,分析如何实现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20.
围绕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海开始推进量大面广的大型社区规划和建设。利用POI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方法,量化研究郊区大型社区实际形成的公共设施空间布局特征,并与中心城社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公共设施的实际空间布局形态基本是沿着社区道路集聚的"廊道型"或"网络型"开放式布局,和社区内轨道站点的关系较弱。同时在总体布局形态下,餐饮、便利店、理发店、商场等设施倾向于"集聚布局",果品店、蔬菜市场、超级市场、银行等设施倾向于"集聚+分散布局",中学、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中心等设施倾向于"分散布局"。对实际形成的社区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进行评析,为后续大型社区规划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