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其愚  李斌  昂俊 《暖通空调》2023,(S1):254-257
水电行业由于自身环境的限制,广泛采用地下厂房。这些地下厂房的通风状况会对发电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现有通风控制模式较难达到最佳环境参数,经常会出现局部高温、潮湿、空气质量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电站地下厂房智能通风调控方法。使用传感器采集地下厂房重要测点的温湿度与气流组织数据,将风机的启停状态、通风量和传感器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将气流组织等数据作为输出数据,最后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应用于水电站地下厂房的智能通风调控中。通过理论分析及水电站地下厂房实际应用,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水电站地下厂房的通风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归纳了地下水电站厂房的布置及其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流程特点,并分析了地下水电站厂房的通风与其他建筑的区别。总结了目前空气处理方案的8种类型,并阐述了系统设计风量的影响因素,推导出各种空气处理方案与通风流程所对应的系统设计风量及空气处理设备冷量的确定方法。建议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室外进风参数、室内设计参数及厂内不同场所的余热比例等因素,合理选择空气处理方案和确定系统设计风量。  相似文献   

3.
黄河小浪底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杨合长 《暖通空调》2002,32(1):67-69
结合电站地下厂房对外洞群较多且长,发热量大、所需通风量也大的特点,通风系统设计时采用了下送上排,上送下排多层串联的方式,在满足温湿度要求的情况下,减少了总送风量,节约了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水电站地下厂房运行期间洞室内的主要有害气体来源与控制标准,简述了蓄电池室、油罐室等房间的通风量计算方法,并从排除有害气体与满足人员卫生要求的角度对地下厂房的最小新风量进行了分析,为水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电站通风设计关系到水电站运行状态和寿命,有效、安全、合理、节能和经济的通风设计是一个成功水电站所必需的。针对新疆某地下水电站工程提出4种通风方案,并对每个方案的气流组织进行介绍,按照满足该项目的温度湿度参数要求,计算了相应的系统设计风量。然后从各方案的可行性、初投资、运行费用、费用年值对4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最终根据方案比选结果确定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的洞室群布置复杂,洞室气流交错连通,厂内电气设备多且发热量大,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尤为重要。确定了地下厂房采用机械通风为主、空调和除湿为辅的通风空调设计方案,提出了地下厂房“四进五排”的气流组织。结合厂房布置、电气设备发热量和通风空调系统划分情况,完善了各区域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气流组织,分析了各区域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量和设备布置,提出了按季节调节风机和空调的运行方案,通风空调系统能满足地下厂房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究上海某钢铁厂的某冷轧轧后库厂房的结露问题,对该厂房的室内温湿度、室外温湿度、壁面温度、门窗进出风状态等进行了长期测量。在此基础上,运用CFD模拟对该厂房实际测试工况与假设的屋顶机械通风工况分别进行模拟分析。同时结合露点温度和内壁面温度的计算,得出机械通风对钢结构屋顶结露问题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新二郎山隧道长13.4 km,采用四斜井三区段分段纵向式通风。为了降低隧道运营期间的通风能耗,通过数值模拟对隧道通风系统中的渐缩风道长度以及渐缩角度、渐扩风道长度以及渐扩角度、弯曲风道弯曲角度进行了优化;借鉴泥巴山隧道竖井自然风通道经验,增设自然风通道排水设施与风道控制风门,设计了新二郎山隧道的自然风通道;利用CFJZ6通风机综合测试仪对隧道通风系统渐扩段建成后的局部阻力损失系数进行了现场实测。根据优化结果推荐其渐缩段风道渐缩角度为10°,风道长度为6.8 m;渐扩段风道渐扩角度为10°,风道长度为24.1 m;弯曲风道弯曲角度80°。优化后渐扩段局部阻力系数为0.100 7远小于优化前的0.380 2。  相似文献   

9.
通风竖井在地下联系通道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构造特点使其通风系统设计较常规公路隧道更为复杂.论证了在苏州火车站地下交通联系通道通风系统中设置通风竖井的必要性,利用两个竖井将整个通道分隔为两个气流控制区段,通过对不同区段正常通风工况和火灾工况下的需风量的计算,考虑火灾排烟的有效性,将竖井设在环形通道的西北和东南两个对角处,其有效面积分别为10.6m2和11.7m2.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市域铁路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的原理,采用SES程序建立了某市域铁路两段地下区间正常工况,阻塞工况和火灾工况下的模型,模拟计算得出地下区间隧道内的温度随着里程的增加会逐渐降低,在车站位置处受到列车刹车排热和人员散热的影响而温度升高,且上下车人数对车站隧道内空气温度的影响比较大。阻塞和火灾工况下通过设置有效的隧道通风设施,可以保证隧道内的排热安全和乘客的疏散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从永久性和临时性相结合、统筹规划的角度,兼顾建设期和运行期的特点和需求,对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的通风方案进行了介绍。从各个不同阶段的通风方案原则、通风通道选择、气流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经济、合理的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地下厂房母线洞环向裂缝成因分析 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上游拉西瓦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群,主体工程开挖完工后,位于主厂房与主变室之间的母线洞围岩产生环向裂缝,类似现象在龙滩、二滩、广蓄、大朝山等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中也已出现多次.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对后续处理措施与加固方案的设计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以拉西瓦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为例,结合工程类比,分析裂缝宏观特征;以数值试验为手段,对裂缝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母线洞围岩在地下厂房结构中特殊的位置,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逐渐形成特殊的应力状态,致使其出现环向裂缝;地应力分布是裂缝出现的重要客观因素.最后,对类似的地下厂房工程,提出支护措施设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已经成为城市地下交通发展规划的新趋势。基于网络通风理论和通风设计标准,建立了一维隧道内压力平衡模型。以武汉市城市地下道路工程为背景,研究了自然风阻力作用对多点进出地下道路通风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多点进出地下道路按照设计规范推荐的自然风速进行通风设备配置,不完全能提高隧道整体设备配置的安全性。在隧道运营中应结合隧道自然风速和隧道平均车流速度变化,进行通风设备的运行控制。在典型自然风速下,匝道和主线的长度变化对出口匝道的通风量影响显著,对入口匝道通风量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通风设计和隧道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潮湿问题一直以来是水电站地下厂房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水电站地下厂房的除湿问题。基于对水电站地下厂房热湿情况的现场测试,分析了水电站地下厂房除湿机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除湿机"有效除湿半径"和有效除湿范围。推荐了水电站地下厂房除湿机的合理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早期建设的欧洲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未对地下站车站段隧道设置横向或半横向通风系统。基于1975年多伦多实验,美国《地铁环境控制手册》最早提出在车站段隧道设置(半)横向通风系统。国内自上海地铁1号线以后的多数地铁线路均采用此种设计方案,即在车站段隧道设置轨顶及站台下排热风道。结合非屏蔽门制式和屏蔽门制式特点,对车站段隧道采用(半)横向通风方案和空调方案进行权衡判断,提出了(半)横向通风经济性的判定式。  相似文献   

16.
特长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流分布特性是救援站结构形式和防灾通风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本文针对某一单洞双线隧道平导救援站工程,深入研究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流分布规律,以及不同防灾通风系统和自然风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速分布呈现出W型,中部和两端横通道内风速较大,沿两侧风速相对较小。自然风对横通道内风速分布有一定影响,靠近自然风入口一侧大部分横通道内风速显著增大。建议在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基础上,可适当减小救援站中部和两侧横通道面积以及减少相应横通道内风机配置。  相似文献   

17.
王亮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21,40(1):100-103,92
为解决隧道卫生环境和火灾排烟问题,本文依托海口文明东越江通道工程,分析了隧道通风方式选择、卫生标准取值、纵向排烟的临界风速修正等对隧道行车环境、消防安全的影响.利用SES程序对多匝道隧道进行通风计算,复核各工况风量分布以及风机配置,为多匝道地下互通隧道的通风排烟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肖凌云 《山西建筑》2014,(31):137-138
在正常工况下,对某焊接厂房进行了通风效果试验,现场测试了厂房温湿度、臭氧浓度、粉尘浓度等参数,发现采用置换通风的方式,厂房的速度流场均匀,但臭氧浓度、粉尘浓度均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稍微偏高,这与送风速度有关,试验结果为高大厂房置换通风气流组织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9.
对江垭电站地下厂房潮湿诸多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洞室空气结露为主要原因的结论。提出将冷却除湿处理后的干燥空气送入地下厂房的改造原则,并对地下厂房空调通风系统,尾水调压室通风系统,电梯及疏散楼梯间除湿,地下厂房管道保温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0.
在满足温湿度控制的基础上,一些特殊建筑对隔声有严格要求,其通风系统为满足温湿度控制宜采用较大风量,但隔声控制又导致送风量受到很大限制,2种不同方向的控制方式对空调通风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解决隔声和热舒适性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小型隔声会议室为例,对下送上回、上送上回和定点送风3种送风方式的气流组织进行了模拟,并采用A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