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是城市发展的源泉.作为城市中特定的空间地段,城市滨水空间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与空间构成,承载着旅游休闲、生态保育、居民居住、文化传承、形象展示等功能,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地域文化形象的名片.本项目位于有着"湘鄂川之孔道"的湖南龙山,为了有效解决当前龙山县城区滨水空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如滨水景观较差、水系污染严重、公共空间缺失等,其在充分了解项目综合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信息前提下,在规划设计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地域场所精神和人文文化,并基于"人文艺术公共性"设计理念,以水系治理、生态景观打造、公共空间营造、滨水活力激发等为规划目标,对城市原有水系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旨在通过城市滨水空间的再设计,弘扬生态文明,将龙山塑造成湘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2.
相当多的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滨水景观的设计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滨水区在城市中拥有重要的经济、文化与生态价值。在城市设计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往重点多放在静态景观空间上,而忽视了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动态考量,特别是忽略了人们随机漫游的视觉空间体验,尤其是在滨水游憩与湖面泛舟的人群,其视点由于具有随机动态性而难以捕捉,使得以其动态活动为基础的设计难以入手。本文以西湖为案例范本,针对西湖的核心问题,梳理城市眺望体系的相关国际规划理论和实践,系统提出"人-城-湖"三者互动的滨水望城的动态设计理论与技术,对其天际轮廓、动态游览路线、视觉感受、景观廊道、空间形态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中国式滨水景观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范本。  相似文献   

3.
解读"丘陵城市"理念,并对其案例"绿之丘"(改造自原烟草公司机修仓库)项目的设计过程进行阐述,指出其在城市空间层面衔接了滨水公共空间与城市腹地,在管理层面突破了土地使用权属的划分,在建筑层面完成了对"非回应性"的技术体的自然化过程,成为"丘陵城市"关于"微变""柔软""漫游"理论的一次践行。  相似文献   

4.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以水为启动进行城市设计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首先需要保证充足的邻水界面;其次局部放大水面;并在核心区集中布置大型公建和高层建筑;同时在滨水地带中配以步道、广场及绿地。研究以芜湖市浴牛潭城市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项目中不仅发挥了"滨水"的优势,还通过"引水"盘活了基地内的水系。说明在江南地区水网区块的城市设计中,着力营造滨水空间是一条的捷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引水可以进一步放大滨水空间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亲水性是现代城市滨水空间发展趋势之一,体现了滨水空间设计的人性复苏.堤岸设计虽然只是滨水设计的一部分,但它反映了滨水空间的性格和细节,向人们展示其亲和力,对滨水空间的亲水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金鸡湖A、B岛屿的建设为例,通过对金鸡湖现状的调查分析及项目本身特点的对比研究,先提出项目重点和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从堤岸的断面处理形式及岸线的组织2个方面进行尝试,力图把亲水性的概念切实的运用到堤岸设计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正>10月17日下午至18日上午,"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滨水空间建筑与文化""滨水生态景观""滨水空间交通""智慧城市运营"五场分论坛同时举行,重庆市设计院在市住建委的指导下,负责承办"滨水建筑与文化"分论坛。山在水中,城在山中,人在城中,山水城市得天独厚的空间环境,造就了别具一格的独特滨水文化。探究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也是实现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河流污染日趋严重,同时出现了城市内涝增多、水体污染严重、淡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水问题;加之国家"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起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环境。该文通过对国外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着眼于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理论研究、项目实践与规划手法等几个方面,提出适用于国内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与可行方向,以期推动北京对城市滨水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多角度纵向深入研究,同时也为国内众多滨水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或滨水生态治理工程起到借鉴与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鹏 《重庆建筑》2012,11(5):12-14
本文通过讨论滨水景观共享性设计在项目中的应用,试图探寻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新思路,以期为复兴滨水空间及塑造国际山水都市形象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滨水空间是城市水陆界面交汇的活动空间,从不同层面给公众营造了一个多元且独特的互动区域,在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地域文化与历史文脉运用生态技术塑造特色空间来体现。本文主要以陶子湖片区项目为例阐述设计理念与方法,为城市滨水空间整体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10.
热词冷议     
正最近应邀参加了两个有关城市滨水或湿地项目的专家评审会,最大的感受是两地入围方案的共性是都出现两个热词:"生态"、"海绵",其特点都是围绕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进行创意、规划、设计。两地原有生境一个是海湾型城市滨水空间,另一个是河流型城市滨水空间,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  相似文献   

11.
尹忠燕 《云南建筑》2021,(1):135-139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景观界面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公共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和技术措施尤为重要,通过水系统规划、雨洪管理景观设施、水体景观及植物种植三大体系设计可实现滨水空间的低影响开发,能够促进城市水文空间的动态平衡、功能恢复及保护,促进城市水环境弹性的提高,对城市滨...  相似文献   

12.
水体自净作为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服务之一,并未成为风景园林学科进行滨水空间形态营造的出发点,如何研判场地层面的滨水空间形态是否能有效地提供水体自净更是困难重重。通过构建"水体自净效能评价方法",对水体自净"实际效能"与"设计效能"评估和拟合分析比对,旨在厘清城市公园滨水空间与水体自净生态服务效能之间的关联耦合。选取上海梦清园进行实证研究,阐明二者的响应关系,揭示与水体自净高效能息息相关的滨水空间形态关键性因子,从而为城市公园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后期维护提供参数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5.12"地震后的都江堰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震后都江堰滨水区域的城市功能现状的调研,以及采用多层次空间形态规划策略对滨水区域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的研究,对都江堰城市中心城区的滨水空间景观进行一次实际可行的规划探讨与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结合南昌市蒋巷镇滁北村项目改造设计,以保持其原生态特色、提升滨水空间活力、考虑可持续发展性为目的,分析滨水空间的设计现状问题。发现在生态延续、亲水空间、建筑设计及公共空间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根据滨水空间设计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方法。为相似案例提供了增添滨水空间岸线活力的改造建议,从而提高城市整体活力,带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仲伟 《城市建筑》2012,(11):55-57
滨水空间的亲水设计可以有效的将水景与校园规划肌理相融洽,其中驳岸设计与滨水设施设计是关键。驳岸设计的生态性提升了水景的生态价值,提供了多层次的视觉空间;滨水设施的巧妙设计拉近了人与水的距离,丰富了滨水岸线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古镇盲目追求发展而导致滨水空间被挤占和破坏的案例层出不穷,空间特色消失。本文拟从"双修"的视角切入,与"特色小镇"的空间景观特色要求相契合,针对古镇滨水空间的普遍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滨水空间营造的分段策略以及与之匹配的"穿、缝、浮、凸、叠"五式方法,修复古镇滨水岸线生态,修补古镇滨水空间环境,探索研究其规划方法并进行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17.
张伟  刘彦 《园林》2021,(2):52-57
在江南水乡,水系孕育了村落、集镇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轴线和乡愁记忆的载体。水岸随着城市一同生长,形成了"粘性"滨水空间。对城市更新中的"以人为本"和"内涵式发展"作出回应,明晰"粘性"滨水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厘清滨水空间在城市、社区、文化3个视角下的理想图景,并以人的行为活动为线索提出"粘性"修复措施,初步构建水乡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期待建筑扮演的角色之一,是能够塑造社区、重塑环境,并以一种可预测的、积极的方式影响人的行为。此外,建筑师自认为拥有的职业技能,就是通过建筑概念和设计来呈现社会的想象和希冀。然而,当今建筑师重塑社会的方式已不像过去那样直接而可触。1960年代早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关于空间和社区的理念——"场所营造",行动主义者及公知人物提出"为人的城市"这一标语,城市不再只为汽车和购物中心而建。在20世纪早期的"建筑与社区"概念的理论原则和设计经验,与近期的设计实践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延续性。即将呈现的9个项目,分别聚焦以下几个话题:公共空间与记忆、公共公园与多元社区、公共空间与城市滨水空间。这些项目代表了设计对社区的激活方式。它是一个由试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公共投资所驱动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在城市滨水区设计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抛弃了水系自身的生态功能和城市的地域特色的问题.立足现代生态设计及场所精神理论与方法,分析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在城市中起到的重要功能作用。并以入滇河道捞鱼河雨花片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案例,对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如何突出自身的生态功能和地域特色的做出了相关探索,并对项目实施的方法和创新提出了可借鉴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河是通过城市设计导则,引导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与开发建设的典范。文章结合新加坡河建设运营的最新动态,一方面回顾了新加坡河滨水空间复兴的历史背景,剖析了引导更新的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框架及其与法定规划的衔接关系;另一方面从公共空间的使用与活化、城市管理、商业运营等维度切入,探讨新加坡河新近成立的"场所营造和地区管理平台SRO(Singapore River One)"及"商业促进地区"计划,对融合多方主体参与、补充和落实城市设计导则、激活滨水公共空间的运营意义与作用。研究发现,新加坡河城市设计导则的弹性控制框架,以及"公私合作促进计划"的综合运用,对我国大城市滨水空间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经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