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厦门市供水产销差率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喜  郭晓毅  陈璜 《给水排水》2007,33(9):115-118
供水管网产销差率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益的重要指标.介绍了供水产销差率的定义和分类,结合厦门水务集团近几年供水产销差率现状,分析了控制产销差率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建伟  韩伟  付婉霞  李爽 《给水排水》2012,(Z2):213-215
供水产销差的高低,是衡量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降低产销差率已成为供水企业以及整个社会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介绍了目前我国产销差率现状,从水平衡关系角度分析了影响产销差水平的原因以及有效控制产销差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产销差率居高不下这一供水行业问题,研究了供水产销差率的定义和组成、水平衡分析、国内外供水产销差率及漏损现状,以及当前控制产销差率、漏损率的技术和方法,如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分区、管网压力控制、检漏工具和管网建模等。降低产销差率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各种措施共同施用,才能有效提升供水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供水产销差现状与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探讨了供水企业产销差管理的技术策略。针对亏损或微利经营的供水企业,提出以控制管理损失水量为主的技术思路,重点做好消火栓管理、水表计量管理、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以及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关键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户一表"的转换将导致区域供水产销差的增加,而防滴漏阀的安装可以有效降低供水产销差。通过重庆地区8个代表性的"一户一表"改造安装测试点的对比,分别说明安装防滴漏阀的必要性、选用原则与要求、对供水产销差的影响及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DMA分区管理在首创水务公司供水管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MA分区管理是解决供水企业现存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阐述了DMA分区管理的概念与内涵,并以北京首创控股水务公司铜陵首创的供水管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DMA分区管理的流程,开展了"零压力"及"零流量"区域试验测试,为今后首创控股各水司供水管网的分区管理奠定了基础,改善了所选区域供水管网布局,较好地控制了入口压力,有效降低了区域产销差率,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供水企业是城市中的水神,而供水管网是血脉,和谐社会应以保护水资源,提高供水服务为己任,管网漏失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的步伐,水资源的利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如何使供水企业摆脱产销差造成困境,应该是每一个供水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供水能力≥50万m3/d的城市供水管网,提出了供水管网综合评估方法,主要从供水管网的"硬件"设施、"软件"配备、水质、水压及漏损率等5项展开评估,给出了各项评估指标的评分标准和综合评分标准。通过综合评估,有利于管理者更全面地掌握供水管网运行状况和管理水平,进而为供水管网的进一步改造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供水管网GIS的特点和应用现状,提出建立基于GIS的供水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在完成系统整体架构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自来水新装、管网改扩建、营业抄表和管网运行调度的业务流程,并进行了信息整合应用部分的功能设计,包括新建改造分析、产销差率分析、抄收任务更新、管网运行分析和事故影响分析等5个模块.整个系统通过GIS平台上的信息共享与集成,能够实现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决策,从而深化GIS在供水行业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供水区域网格化管理旨在结合信息化进程探索出一套先进的供水管网管理模式,优化供水企业管理,降低产销差,考虑到自来水市北公司管网管理规模大,影响因素多,管网布局复杂等特点,拟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设立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设立近期目标为控制产销差率,远期目标则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字网格化供水管网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三分建、七分管",农村水厂要保持正常运行、保障正常供水,规范运行管理十分关键。安徽省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有专业供水企业运行、个人承包或经营、村委会代管等多种方式,整体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参差不齐。通过分析典型工程供水管理现状,提出实现工程运行规范化管理6个方面举措,以期以点带面为全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企业供水营销管理透明度,有效控制长期居高不下的产销差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区供水管网实行了分区计量,使查收水量和管网维修及时率等都有了一定提高,产销差率由最高时的46.8%降至目前的33%左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李志锋 《中华建设》2012,(6):252-253
漏损率是供水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漏损率与产销差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到供水企业的生存、发展、繁荣。主干管、用户表前支管等爆漏是造成漏损率大的重要因素。这里主要简述用户表前支管(即用户水表前小管径支管,主要指DN100及以下的管道)的改造,供水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上海市青浦区赵巷地区供水系统的产销差居高不下问题,应用基于水力模型的区块化(Distribution Blocking System,DBS)分区技术,将其供水管网分成7个相对独立的区域。DBS与传统的管网分区或DMA不同,不仅可以降低漏水量,同时也可改善水质与水压。DBS区块化之后平均水龄相比区块化之前降低了12.9%,管网末端余氯提高了10.6%。整体管网压力较区块化之前更为均衡,与2016年相比,2017年的进水总量下降了140.72万m~3,售水量提升了33.28万m~3,产销差降低了7.73%。实践表明,在水力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实施DBS分区计量是行之有效的漏控管理方式之一,不仅能够为供水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均衡水压、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5.
供水行业进行ISO认证是企业寻求发展,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因为供水生产直接影响民生,必须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可行性和先进性,是预防质量缺陷,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供水管网的漏失率是供水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实际反映。同时,也是节约水资源的直观数据,是城市供水企业的一项举足轻重的指标之一。基于此,分析了周至县城供水管网的漏失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嘉恩 《给水排水》2014,(4):112-115
设备管理,重在维护,如何根据供水企业的特点和现有条件,加强设备运行维护,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确保安全优质低耗供水,是每位供水企业管理者都要思考的问题。针对供水企业在设备采购、备件库存、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改进评标办法、建设品牌库、控制备件库存、善于汇集和分析原始信息、增强设备状态监测仪器的配置、深化信息衔接、积极应对现场值守人数减少的趋势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可为供水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农村供水发展阶段和农村供水工作特点,"十四五"时期农村供水保障工作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融合,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通过分析农村供水工作对数字化的需求,提出按照"一张图"战略思路,构建市县级、水厂级管理运营及用户参与的应用体系,开展了从源头到龙头的"数字农饮"技术集成,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区型县域,提出供水分区划分的方法,按照山区特点确定供水工程规模,选择满足设计保证率水量需求的优质水源,分析供水工程布局原则和要点。由县水务公司统一管理,规划建设数字水务系统,形成"同质同服务"的山区县一体化供水模式,以全面提高供水质量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唐山市城区供水管网漏损严重,供水产销差率高等问题,唐山水司采取优化供水管网的措施.介绍了唐山水司对道路、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的实践经验.阐述了供水管网改造的相关问题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