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在认清大都市地区农村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明确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路与目的,探索大都市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和体系,突出了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在新的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有着重要意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是统筹安徽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护和节约土地、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农民文明素质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按照全…  相似文献   

3.
黄日增 《小城镇建设》2008,(6):73-74,93
新农村给排水规划既是给排水工程规划中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珠海市农村给排水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阐述了新农村给排水工程规划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拜对规划中的水量预测、供水水压、排水体制、河涌截污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有序、有效地指导农村给排水工程建设,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有才  崔玲  王茵茵 《规划师》2015,(3):127-134
生态廊道型限建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是城市的"绿肺"。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生态廊道限建区有被侵占的危险。结合生态廊道限建区现状,洛阳市洛河以北区域生态廊道限建区保护专项规划从实际出发,按照生态化、景观化的发展理念,以"三区、四线"为前提,根据"限建区"这一性质,进行了土地、绿化景观和产业等方面的专项规划,以打造一个生态优良、景色优美的绿色生态廊道,形成一个多优势融合、多产业集聚的河流生态综合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度融合,经济与生态均呈现高附加值的生态廊道区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老君山新农村规划为例,从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建筑风貌、环境景观和绿化规划等方面,探讨创建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有才  王茵茵  崔玲 《规划师》2016,(4):132-139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表明,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特性已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方向。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规划中缺乏系统规划方法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生态价值观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广泛运用,文章提出了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边缘区规划理念,并以洛阳市龙门山生态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详细介绍了生态导向下的城市边缘区规划方法:遵循生态优先、先底后图及低碳开发的规划原则,首先通过对自然生态资源的量化评价,提出生态环境目标,划定自然生态安全格局"底图";其次,在此"底图"上,基于生态、低碳建设理念,大力发展低碳生态旅游业等低碳产业,合理划分城乡功能空间,进行生态建设;最后,通过划分生态调控单位,对生态建设进行控制以及对重点低碳生态社区进行建设引导,落实生态建设目标,总体形成"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控制"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7.
绿道系统对可持续交通模式的形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绿地结构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绿道支撑要素类型与因子分析为基础,构建洛阳市绿道备选线网综合评价图,提出"大绿道"理念融合安全格局绿道、通风绿道、特色绿道和休闲绿道,将绿道与培养绿色出行、保护生态环境、带动开发空间和连接重要节点有机结合,塑造一个与城市"互动"、与市民"亲近"的洛阳市绿道系统,初步探索了生态城市的绿道系统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0)
河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古村落文化极源远流长。目前的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不能以破坏古村落文化为代价,本课题组研究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古村落文化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现有的村庄建设将何去何从,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内涵出发,以瑞安市村庄建设规划为例,分析了瑞安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误区,着重探讨了瑞安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要模式和理念.  相似文献   

10.
耿虹  罗毅 《城市规划》2006,30(12):33-39
作为我国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村庄大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存在于小城镇这个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空间范围内。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问题不能局限在农业内部解决,农村问题不能局限在农村内部解决,农民问题不能局限在农民内部解决。要解决农业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需要充分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并且充分发挥小城镇这个重要基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地存在于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态传承、可持续性保护的重要载体。通过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创造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实践。研究归纳了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策略,并结合江苏省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实践,通过文化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分析,指出村俗文化是高淳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民间传承是高淳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从文化价值和特色价值两大属性对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估,划定"三个核心区、两条文化线路、四个文化节点"的保护格局;将保护方式分为抢救性保护、群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四类开展分类保护,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梁倩  李玥  刘莉蓉  谢文  刘芳 《规划师》2015,(1):113-117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及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武鸣县伏唐村伏唐屯综合示范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伏唐村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形成"一心、两区、三片、三点、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并将新农村建设与村庄产业规划、景观规划和旅游规划等有机结合,打造"一村、一街、一山、一湖、一岛、一庙、一园、一庄"八大旅游拳头产品,将伏唐村打造成为具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广西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品质的乡村生态旅游村,推动伏唐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5,(Z1)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及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武鸣县伏唐村伏唐屯综合示范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伏唐村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形成一心、两区、三片、三点、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并将新农村建设与村庄产业规划、景观规划和旅游规划等有机结合,打造一村、一街、一山、一湖、一岛、一庙、一园、一庄八大旅游拳头产品,将伏唐村打造成为具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广西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品质的乡村生态旅游村,推动伏唐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林飞  刘虹超  李雷立 《规划师》2005,21(11):43-46
当前小城镇规划存在着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破坏严重,忽视自身特色等误区。河南省伊川县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总体规划布局的着眼点应放在生态、功能和流通这三个主要网络上,并使这些构成元素组成完整有机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规划的作用是找出村庄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围绕村庄的定位,进一步加强村庄的优点,弥补村庄的不足,并促进未来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莆田市荔城区新农村规划建设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对新农村规划的设计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村庄布局规划是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当阳市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例,从分析其现状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布局模式方案,对如何在村庄建设规划中将规划理念落实到实处进行一些探讨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一部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是建好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过去农村建设状况的思考,探索推行科学实用的建设规划理念,以基层鲜活的例证,阐明了“好懂、好用”的建设规划对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对皖南古村落定义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发展并重、发展经济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并重、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并重以及能够体现地域景观特征的保护型古村落村庄建设规划原则,并结合泾县榔桥镇黄田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9.
邹明 《中外建筑》2011,(2):57-58
遵循新农村居民点建设应达到"布局合理、用地经济、设施完善、生活方便、便于管理、环境优美"的要求,结合岳阳市平江县盘石寨规划设计实例,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它的设计原则和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生态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世界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和生态危机的普遍共识。规划业界针对如何将这一理念运用于规划的编制之中作了许多尝试。该文以洛阳环龙门山生态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通过GIS生态敏感性评价、GIS生态旅游适宜度分析建立生态本底;结合保护与开发的理念,确定规划方案;接着采用将碳氧平衡法量化评估确定规划方案;最终划定生态调控单元,实现区域内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全域控制,保证规划方案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