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农村住宅的采暖方式与能耗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满  夏晓东 《建筑节能》2007,35(7):56-59
由于"烧柴火做饭,用火炕取暖"一直是北方广大农村的传统习惯.在农村能源消耗的构成中,生产耗能占20.3%,生活耗能占79.7%.在生活耗能中,常规能源,如煤、柴油、电仅占20%,其他80%要靠秸秆、柴草及牛粪等.而这80%的能源几乎都是围绕炕、灶这两样生活中心所消耗的.着重探讨了采暖与炊事这两方面的能耗,做好农村炕灶的节能也是减少直接消耗能源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室内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方地区农宅的室内环境由于采暖方式的不同与城市住宅存在显著差异.文章从北方地区农宅室内热环境、室内空气品质以及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关联性三个研究方向,阐述了目前有关北方地区农宅采暖季室内环境研究的总体趋势,对农宅室内环境研究做了分析和总结,为采暖方式的优化改善及舒适健康的农村室内环境营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农村住宅采暖房间为研究对象,分析火炕和散热器采暖方式对其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室内空气自然对流采用Boussinesq假设,辐射传输方程采用净热流法,湍流采用k-ε模型描述,建立采暖房间室内热环境数学模型,利用Fluent对火炕及散热器采暖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方农村地区供暖方式的调查,在以火炕为主要供暖方式的既有农宅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燃池的新型灶连炕系统。该新型灶连炕系统的创新点在于将小型燃池放入灶下部,利用燃池阴燃的原理改善了夜间炕面温度下降速度快的问题。针对该系统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热源特性分析,并将其与传统炕在炕面温度、炕面温度标准差、炕体蓄放热特性、炕体散热能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燃池实际阴燃燃烧过程中出现逆向阴燃,这与燃池内部空气量的多少有关;该新型系统能有效维持夜间炕面温度处于人体热舒适范围内,采用阴燃后可使炕面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炕面所提供的散热量有78.1%满足房间热负荷,避免了人们夜间重新填料,为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颜炳东 《四川建筑》2012,32(3):275-278
以长春市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低、采暖周期长。采用何种采暖方式,对于一个开发项目是否能够赢得业主的认可及保证项目的顺利销售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针对长春市较为常用的采暖方式散热器采暖和地辐射采暖,将这两种采暖方式的结构形式和技术参数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了散热器采暖和地辐射采暖的优缺点以及两种采暖方式的经济指标对比,从而可在项目经济化中得到应用。同时通过例举应用实例,更好的为下一步项目采暖方式确定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架空炕采暖作用下建筑热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架空炕采暖作用下建筑热过程的耦合流动和传热模型,并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提供了一种准确地分析架空炕采暖系统热性能及预测室内温度的计算方法,可为架空炕采暖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此种住宅的能耗分析提供工具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陈滨  庄智  杨文秀 《暖通空调》2006,36(2):20-24
以大连地区农村住宅为对象,采用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方式,研究了半吊炕及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对室内热环境的调节作用,从室内温湿度、炕表面温度及运行方式、人为因素影响等方面对热环境进行了评价。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与新型节能灶炕耦合运行模式明显好于炕单独作用,虽然前者初投资增加了10%,但每个冬季可节省供暖用煤50%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严寒地区火炕采暖不均匀环境的热舒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对火炕农宅冬季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现场测试,建立了热舒适评价模型,并对热环境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CFD仿真模拟的方法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火炕农宅冬季的室内热舒适温度为17.7 ℃,90%可接受的操作温度的范围为14.7~ 2...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农宅年供热能耗占户年总能耗的60%以上.通过对东北三省200户农宅供热能耗调研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筛选出均值差异显著、与北方农宅供热能耗关联强度大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北方农宅年供热能耗为目标层,以用户基本信息、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情况、供热通风系统、供热室内环境和居民用热行为5大类别为指标层,下分21个指标构成分项指标层,运用Matlab编程计算各层次权重系数,建立北方农宅供热能耗评价体系,并给出农宅供热能耗等级评价结果,为北方农宅供热节能改造及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农宅建筑体量大,采暖能耗高,室内热环境差。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改造可有效降低能源成本,提高室内舒适度。本文以北方地区某典型农宅围护结构改造为研究对象,应用DeST-h计算多种单一/组合改造方案的能耗,基于熵值法对其中15种改造方案进行评分,提出适用于石家庄地区农宅围护结构改造的最佳方案。研究表明,1)对于单一改造方案,外门窗改造和附加阳光间的节能效果显著,节能率均高于20%;2)组合改造方案的综合节能率高于各单一改造方案节能率的算术和;3)围护结构改造决策阶段,节能量、增量成本、生态足迹指标、静态回收期、室内不保证小时数所占权重分别为0.22、0.28、0.14、0.19、0.17,最佳改造方案A4B4的得分最高,为0.092。北方农宅改造决策阶段,应用熵值法进行改造方案的科学优选,有助于推动建筑节能改造的进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某沿海城市为例,对其冬季采暖热负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了寒冷地区沿海城市采暖热负荷特点,提出了寒冷地区采暖热源及管网优化方案,可为相同地区的采暖供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供热计量改革是促进建筑节能、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任务。作为全国首批12个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之一,威海市按照上级总体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用户配合"的原则,大力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2012-2013年度,全市供暖面积4522万平方米,其中分户计量面积1700.8万平方米,计量收费比例达37%,实现了群众得实惠、热企增效益、城市降能耗的共赢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畅  陈超  蔺洁  谢静超  倪禹  尹鹏  严乐 《暖通空调》2023,(5):153-157
本研究于2020年1月16日至10月30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及部分华中和华东地区典型城镇冬季集中供暖住宅热环境现状开展了调研与分析。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热用户建筑概况、供暖方式及收费方式、室内环境温度、家庭成员、人员衣着、房间温度偏低时的应对措施等。调研结果表明:东北、西北地区约60%以上的调研热用户房间供暖温度高于22℃,华北地区约40%以上的调研热用户房间供暖温度高于22℃,调研热用户多是春末初秋的衣着方式。进一步研究了冬季室内人员在可接受的“轻度冷暴露”温度条件下的人员衣着方式,以期为满足简约舒适热环境的绿色低碳供暖方式的提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引语早在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提出,各地要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做到新建建筑工程建设与供热计量设施安装同步,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与节能改造同步,供热计量设施安装与供热计量收费同步。  相似文献   

15.
《建设科技(建设部)》2013,(22):28-29,32
在住建部的关怀和指导下,近年来天津市的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到2012年底,天津市供热计量收费面积已达到6948万平方米,占全市集中供热面积22%,其中住宅5940万平方米,占全市住宅集中供热面积24.36%,公建1008万平方米,占全市公建集中供热面积14%。节能率约7-10%,供热计量改革试验已初见成效。一、天津市供热计量工作的具体做法1、初步建立了供热计量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2010年以来,天津市出台并施行了《天津市供热用热条例》、《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和《天津市供热计量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从供热计量工作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甘肃省榆中县在住建部和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高度重视供热计量改革和节能减排工作,全力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和同步计量收费,全县集中供热面积290万平方米,计量收费面积250万平方米,计量收费普及率达到86%,单位建筑面积热耗大幅下降,在锅炉房设施不扩容的情况下增加供热面积40%左右,供热企业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一、改革动力2003年榆中县面临热费收缴率低、供热单位亏损等诸多问题和困难,全县供热采暖欠费户达600多户,  相似文献   

17.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方式的热工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供暖技术的发展、建筑物功能的逐步完善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选择一种经济、实用、环保、节能、可靠的采暖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以新型采暖方式--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为对象,建立了研究的几何模型及数学模型.通过具体的传热性能方面的计算和分析,从物体表面得热角度与传统散热器采暖方式对比,阐明了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的优势.进一步揭示了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室内温度比散热器采暖低2℃的理论根据,完善了低温地面辐射的理论研究,也为开发和改进新型采暖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