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与它所处环境同构一体,静静地、不张扬地、不吸引人眼球地嵌在大背景之中。"崔愷用这种期望完美地诠释了"本土设计"的理念—设计与自然、人文沃土紧密相连。生于1957年的崔愷,凭着在天津大学建筑系扎实的学习功底,在留校和执教清华外,选择进入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广电建筑是信息时代下信息汇集、信息制作、信息发布的枢纽广电建筑的开放性,不仅仅是建筑的开放性,首先是其运作模式的开放性公众参与,不仅仅是要把门打开,还要把人文环境改善观念的前瞻性前瞻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弹性空间要打破固步自封的观念,用开放性的思维去面对媒体建筑当代信息化的建筑要弱化建筑本身,强化空间的适应性标志性与媒体建筑的核心本质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这些年我们做的城市大型体育设施项目不算多,但是做了一些与城市生活更密切一些的,比如大学里面的体育建筑。我们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都做过体育建筑的设计,其中建成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体育馆。我结合在这些项目中的经验体会,谈谈我对体育建筑设计如何精明化的思考。大学里的体育建筑与社会上体育建筑不太一样。第一,大学体育建筑从体育教育、体育锻炼的功能出发,竞技功能实际上是附  相似文献   

4.
5.
《当代建筑》2021,(6):12-14
CA:请问崔愷院士,您的作品涵盖众多类型的公共建筑,您认为酒店建筑与其他类型公共建筑在设计方向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您在做酒店设计时最关注的是什么? 崔愷:酒店建筑仅是我个人创作的建筑中的一小部分.换句话说,我还不能被称之为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因为我是经常出差的人,所以对酒店建筑逐渐地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酒店最重要的是为客人服务.但是,客人是什么类型的客人,我觉得这与酒店的建筑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商务旅途中,我们通常深夜入住,次日清晨退房离开,特别希望入住简洁、干净、高效率的商务酒店.如果在这种需求下,入住了会议型酒店,情况就会很复杂——深夜入住需找很久客房,清晨又找不着早餐厅.这种不方便、不便捷的入住体验正是建筑设计与使用需求的错位所造成的.因此,做酒店最重要的是将酒店定位准确——客人的需求是快捷的,还是放松的?是住一晚,还是住几天?是在这里会朋友,还是在这里独处?这都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丰泽园酒店---合作的开始
  我跟宝贵在建筑界里应该算是认识最早的,1993年我们就相识了。我和宝贵最初的合作是北京丰泽园酒店,我在设计时不希望将目光仅仅停留在建筑本身上,也希望借助室内来营造一种文化主题。丰泽园本是个老字号餐厅,现在改造成酒店,这样一来建筑外部、空间和体量都改变了,但有些东西是需要传承下来的,譬如最初我们设想可以沿用四合院的结构框架,但很遗憾这个想法没能实现。当时为何找到宝贵石艺的材料,我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张总当时在做中国传统意向的浮雕研究和应用,钓鱼台国宾馆有面“东方之舟”的浮雕墙就出自宝贵之手,我对此记忆尤深。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国家设计大师任庆英,分别受聘为华森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和顾问总工程师,赢得了行业的关注。4月15日,在华森公司三楼举行的授牌仪式上,崔愷院士从韩玉斌董事长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华森公司顾问总建筑师。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的崔愷先生,也曾获得亚洲建协金奖、"梁思成建筑奖"、"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国家设计大师"、"国家百、千、万人工程"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由崔愷院士策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重庆展”开展,崔愷院士在2022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上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更新和未来。活动期间,崔愷院士接受了采访,讲述了城市更新语境下城市、建筑和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对谈时间:2018/09/14对谈地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以往,大家对于崔愷院士作品和思想的讨论主要聚焦在"本土"上。但细读《本土设计II》,尤其是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项目和介绍其设计理念的《设计的逻辑》一文,还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理性主义建筑思想和设计方法。这种理性主义注重美学意境、生活体验、工程技术和经济合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人才等等资源向最优区流动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大城市超前发展,就会成为一个倍增的增长极,自地心处向地缘关系较近的城市进行产业扩散。这样的一种扩散环境,将带来房地产企业收益的最大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李兴钢,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总设计师的身份足以让人关注,历经了重大工程的风风雨雨,但在我眼中他还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里常见到的那个熟悉的身影,只是多了一份淡定与沉着.我们在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间隙匆匆进行了一些交流,直到他在国外布展完成回国后再次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2.
对本土设计思想的基本观点、概念释义、历史价值及价值分层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对本土设计思想进行全面、客观地解读,并对崔愷院士设计思想中的伦理基因进行分析。崔愷院士关注的重点在于建筑与社会元素之间的关系,这些社会元素包括文化、环境、技术、体制、价值观等范畴。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2010,(4):60-65
崔愷老师给我的印象一直是非常谦逊、温和、低调的一个人,我今天去看了你的德胜尚城,感觉这个项目也跟你本人一样,看起来很低调,但慢慢会体会到有一种节奏在里面。我在北京看到大量反城市的建筑物,盖出来好像跟城市一点关系都没有。很多地方改建之后,城市气息好像在消减,没有街道了,就是那几个楼,楼和楼之间没有可以步行的氛围。  相似文献   

14.
正高青:周总,您好。很高兴能有机会与您访谈,我记得2013年三联生活出版了汉宝德编著的《如何欣赏建筑》。这本书诠释了大概20座让他感动的建筑,包括泰姬陵、米拉公寓、悉尼歌剧院等等,由艺术美学的角度审视建筑,去发掘建筑的美应该是理性而感性的。因此首先想请您谈谈对建筑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看法?周湘华:我们通常说生活即艺术,艺术是生活的高度提炼,从人类满足解决温饱问题后,建筑已成为艺术与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教育建筑之问AT: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历经近40年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机械的应试教育虽有改观但难离本质。而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规划布局和空间设计,米丈建筑近年来设计了不少中小学校的项目,相信对于基础教育和相应的建筑设计都会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否谈谈对于二者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同道·同行——《本土设计Ⅱ》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成功举行。本书是崔愷院士坚持文化传承和建筑创新理念下知行合一、融贯中西的集大成之作,图文并茂、汉英双语呈现,对本土设计理论做了进一步发展;是我社第一部入选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图书、第一部原创出版的院士著作。  相似文献   

17.
18.
自2003年敦煌市博物馆的设计开始,崔愷及其团队历经近20年在敦煌设计了4个重要的公共建筑,始终立足敦煌本土且未曾中断。这一系列实践所生长的敦煌大地为其本土设计理念的发展提供了根植的土壤,所产生的转变构成了观察本土设计走向成熟的内在线索。文章试图揭示崔愷的敦煌本土设计建筑实践与大地之间的紧密关联,并将其置于崔愷设计历程的三个不同时期中进行思考,勾勒出本土设计理念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生长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新三届”建筑学人崔愷院士30年建筑执业道路及其文化自觉与思考,完整呈现他在本土设计、文化传递和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的实践与成果;通过其本土价值主张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一代建筑师在现代主义影响之后的谱系传承、文化追问与体系探索的典型行为轨迹以及国际化背景下的本土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20.
居平 《上海住宅》2006,(3):88-91
他,创造梦想中的建筑,他,寻觅建筑中的梦想。“梦想不受束缚,因为它是至大的自由;梦想没有疑虑,因为它是至真的追求;梦想不论成败,因为它是至上的快乐!”这是邢同和先生改写自内村鉴三的诗歌。[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