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减排是我国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低碳评估研究多集中于区域、城镇层面,聚焦于乡村层面的研究较为有限。在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乡村“碳图谱”的概念,建构以微观宅基地、工厂等为基本单元的碳排放测算模型,并采用图与谱的形式对时空特征进行可视化的表达与解析,以期为低碳乡村的营建规划提供参考与经验。以长三角地区乡村为实证样本,结果表明:乡村碳图谱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分布、“周期性”变化、“类型化”结构的特征。差异化的产业类型,导致不同乡村的碳图谱时空特征和趋势分异明显,需相对应地提出优化策略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5,(1)
快速发展的乡村建设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往往忽视了地域性、适宜性、生态性等要素,破坏了乡村独有的风貌特征。研究小组选取量大面广的乡村住宅作为研究对象,以"宅院"为乡村居住空间的基本单元,运用原型理论方法、细胞结构原理、被动式设计策略及拓扑形态学原理,在多维视角和低碳导向下建立起功能结构、原型菜单、腔体空间、复合界面的"乡村基本单元"的设计方法与建设体系,旨在探索一条有效路径,以指导当前中国的乡村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江南地区的乡建实态,提出符合地域特征的"基本单元综合体"的乡建概念,在地形地貌基础、特色资源条件、乡村农人主体、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阐述"基本单元综合体"的类型与构成要素。以浙江湖州"璞心家庭农场"实践为例,论证"基本单元综合体"的可行性,探索小微农场实现永续经营的优势与契机。以精准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乡村营建,达到地理、经济、社会与空间"多位一体"的综合目标,以实现乡建的"经营与永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类乡村建设活动在浙江省内蓬勃发展。在这一过程的背后,可以看到政府资本、私人资本以及大型企业资本进入乡村,从宏观空间结构或是微观空间更新的角度深刻影响着乡村空间的演变和重构。文章以浙江北部这一乡村建设高度发达的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该地区三个"资本下乡"的典型村落,研究不同类型的资本给乡村的空间扩展和用地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总结与思考不同类型的资本在乡村发展中的利弊。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的社会经济增长与就地城 镇化转型,低碳建设已成为城乡人居环境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乡村的产住元 胞为小微单元因子,建构碳排放量化评估模 型,并借助GIS模拟与解析乡村碳空间图谱的 范式特征。以浙江地区的发达乡村为实证样 本,结果表明:不同产住类型主导的乡村碳空 间图谱差异明显,具有分散式点状、梯度式 层推和核域式集聚分布等特征。进而,探讨 现阶段乡村增汇减排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乡 村碳排放的优化路径与策略机制,以期为低 碳乡村的营建规划提供参考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以徽州地区际村为研究对象,从其自身问题出发,对单元类型和村落组织结构并行研究,从而拓展至对建筑功能、单体识别性、邻里微空间、生态性能、材料建造乃至地域文化等整个乡土建构体系的改进与创新,进而提出适应于当下"新乡建"时期及未来乡村发展平衡的自组织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结构性转变。鉴于此,文章以重庆南岸区为例,运用"三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南岸区乡村生态空间脆弱、生产空间受限、生活空间不便三个关键问题;构建以乡村振兴目标为导向的"三生"空间规划研究体系;提出具体乡村生态空间开发保护与空间管制方法、产业组合模式选择与构建、乡村居民点体系完善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三位一体的乡村空间规划策略,以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自201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未来社区"的概念以来,"未来工厂"、"未来景区"等概念应运而生,此后,未来乡村也相继提出并开始在浙江省各市县区开始实践探索. 一、未来乡村是什么? 未来乡村是什么,目前没有权威的定义,作为一项创新性、前瞻性的工作,无先例可循,现已基本达成共识的,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和数字乡村的递进版.从未来系列的衍生概念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发展的要求来看,未来乡村是以"人的生活场景"的营造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和谐共存、人与人和谐共富等,主要表现在产业蓬勃兴旺、环境秀美宜居、文化潜移默化、农民怡然自得的新型乡村形态.从狭义上讲,未来乡村是指以村、镇和片区(跨镇)为单位载体,推进乡村发展空间布局有机更新,打造主题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功能布局完善、公共服务健全、治理机制科学、区域边界合理、共同富裕坚实的未来乡村.  相似文献   

9.
针对乡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空心化发展和盲目旅游开发的社会现状,展开基于"鹊巢理论"的未来乡村活化设计研究,并通过对乡村旅游未来发展形式的思考提出"乡村旅居"的新模式,以合肥市铭传乡井王社区为例,从村中人归巢和村外人归巢两个角度、以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分别提出智慧景区、共享居住、生态修复、微更新等技术参考,以此为未来乡村的更新转型提供新的设计思路,让乡村"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6,(1)
低碳景观建设是21世纪城乡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低碳旅游是一种倡导低碳消费、减少资源消耗,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旅游方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从低碳的视角进行乡村景观更新规划以顺应低碳旅游的发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黎里镇朱家湾村为例,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从自然景观、聚居空间和行为模式三方面梳理低碳旅游与乡村景观更新的关系,提出乡村景观更新的低碳化策略,以期为乡村景观更新规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实用性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的空间载体,而村域又是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最关键单元。占乡村类型大多数的"集聚提升类"村庄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探索研究此类村庄的基本特征、把握其演变规律及规划编制方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以中部丘陵地区作为研究典型区域,从乡村规划视角对集聚提升类村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思路、规划路径及关键重点等进行分析,发现基于村庄单元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实施的关键。同时结合湖北省襄阳市卧龙镇洪庙村规划实践,分析总结集聚提升类村庄基本特征及演变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观念理念转变、思路方法转型、技术内容转化等规划对策,以期为类似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和人口分布分散,难以按照传统行政单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亟需重构生活单元以指导设施配置。本文选取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安沟镇为例,结合"生活圈"理论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村民设施需求及生态空间单元为依托,采用中心性评价、改进引力模型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创新性地划定"设施单元"与"流域单元"耦合的乡村生活圈。研究划定了安沟镇"初级生活圈—次级生活圈—综合生活圈"三级生活圈圈层,并提出各圈层设施配置策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镇村体系优化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参考,指导乡镇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开展。  相似文献   

13.
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传统乡村发展过快而产生一系列"乡村性"缺失的问题,并影响到城乡整体发展需求。本文以广州美丽乡村规划实践研究为例,通过构建乡村性指数来划分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性强弱,并对广州美丽乡村各发展类型的乡村性进行了评价。总结出广州地区的美丽乡村在相同的发展类型区中乡村性指数存在不同的差异,以及同一乡村性指数值可能对应不同的乡村发展类型。最后提出维护"乡村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建设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开展以县域为单元、以问题为导向的乡村建设行动,构建"问题-行动-评价-行动"的闭环,是指导乡村建设科学、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阐述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关系基础上,以广东省3个样本县开展的乡村建设评价实践为案例,分析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指出当前在乡村建设中农房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脱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未能适应就地城镇化与老龄化趋势需求等问题;并提出乡村建设要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建立适应农村集体所有制下以村民自治为主体的乡村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5.
乡村聚落的建设更新需要与风貌延续、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协同发展。文章提出以"低影响开发"为目标的乡村聚落更新设计策略,通过对土门子村聚落更新的实际工程案例来阐释项目进行过程中采用的以"低干预、低建造、低维护、低废弃"为原则的设计方法,为当前乡村农宅与景观的建设与更新提出有益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旅相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邯郸市峰峰矿区的传统古村落金村——乡村客厅的设计为例,强调建筑创作中应该依据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应该考虑低碳节能。通过形态设计与被动式节能、形态特征与能量消耗两方面的研究,去探索建筑创作与低碳节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秦巴地区人居环境生态安全为目标,文章在探讨乡村聚落生态单元基本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着手构建以秦巴山区地理空间系统为基底的乡村聚落生态单元科学理论模型,提出构成乡村聚落生态单元模型的三个系统,以期对乡村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识别与类型划分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管控的基础与前提,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以少数传统村落为对象开展地区形态特征的认知,对一般性乡村聚落景观关注有限,不利于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进行整体性调控指导。以晋中地区为研究区,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乡村聚落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类型,进一步结合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系统解析各子类型特征及其优化方向,在宏观层面上对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密度存在多点中心、带状集聚的特征,规模自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小,东侧形状复杂程度高于西侧。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可划分为低密度小规模简单型和高密度大规模复杂型两种差异显著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可为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分类分区布局优化调控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乡村空间整合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我国乡村空间类型多样且复杂多元,构建符合地区特征的适宜性乡村类型划分体系及空间整合模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立足城乡规划学,本文融入"驱动力—状态—响应"的分析思路,采用景观指数并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按照5km×5km的网格单元对陕西省咸阳市乡村聚落进行空间分析并初步划分其乡村空间类型。之后深入挖掘影响咸阳市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主导因子,并以主导驱动力为依据对初步类型化体系进行调整。最后提出咸阳市乡村聚落空间的适宜性整合模式,为乡村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选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长江中游地区乡村为例,通过对乡村"内卷化"、"原子化"问题内涵的解析,从产业发展、乡村社会组织两方面综合评价"内卷化"、"原子化"问题对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影响,并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过程与结果三个方面构建全流程问题解析框架。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地区乡村产业内卷化通过人地空间关系错位分离形成对人居环境建设的影响效应;其次,乡村社会原子化在多主体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愿景,以及物质空间建设与社会组织网络构建两个方面对长江中游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产生差序分异影响;同时,"内卷化"、"原子化"影响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普适性的主体不清、过程低效、结果相左的错位选择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