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幕式排风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排风拒──气幕式排风柜,并对气幕式排风柜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建模试验,分析了上吹上吸式排风罩的工作步骤和危害,并将其与传统排风罩进行了比较。上吹上吸式排风罩不仅能有效控制有害物质的扩散,还能远程采集有害物质,以较小的排气速度释放有害物质。新型上吹上吸排风罩在射流作用下用吸气流来控制气流,利用条缝从上往下射流,吸气流从下往上。文章采用ICEM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的气流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环境因素(横向气流、条缝宽度、从吸出口到炉膛的距离)对排气气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幕式排风柜控制有害物理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流体力学有关知识、推导出了气幕式排风柜控制有害物最佳流量比的理论公式,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有关常数。  相似文献   

4.
一种气幕式排风罩性能参数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型实验确定了形成稳定吹吸流场的条件及这一条件下吹吸流量比和喷口宽度的变化范围。回归分析得出了该气幕式排风罩有效控制距离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5.
汽车尾气烟羽的形成及地下车库排风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停车库内汽车尾气的流动过程可看作烟羽的形成过程。针对上排风、下排风及上、下同时排风3种排风方式分别进行了气流显示实验,根据得到的图片对汽车尾气烟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前2种排风方式下的排风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排风方式下汽车尾气烟羽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排风口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上排风的排风量大于下排风。指出地下车库以下排风为主的通风系统的不合理性,建议采用上排风方式。  相似文献   

6.
有效排除卫生间污染物是卫生间排风的关键。以某公共建筑卫生间为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卫生间氨气浓度,对卫生间排风口的设置位置、大小及排风量等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卫生间排风口应靠近污染源位置布置,当下排风口设置高度为0.3 m时,卫生间人体呼吸高度区的氨气浓度比顶排风方式减小近80%;卫生间采用下排风与顶排风同时排风,风量比为9∶1时,房间的氨气浓度最低;采用优化后的排风形式,换气次数达到10 h-1以上时,卫生间可以获得理想的排风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旅馆建筑中客房排风量计算、卫生间排风控制方法、厨房排风补风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从工程实际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刘凯凯 《暖通空调》2023,(12):149-154+172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公共区卫生间通风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与优化研究,分析了排风方式、换气次数、下排风口高度、补风形式对污染物的影响。研究表明,卫生间采取自然进风、局部机械下排风、下排风口高度0.3 m、换气次数20 h-1可有效降低室内污染物水平,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中心办公楼层的公共卫生间为例,采用Fluent软件,通过改变补风形式、送风口位置、换气次数及排风口位置等参数,模拟了不同工况下的氨气浓度。结果表明:顶部送风比卫生间门洞渗风和侧面送风效果好;在顶部送风形式下,最佳换气次数为10h~(-1);排风口底边缘应距离污染源释放面0.2m。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热压通风与机械排风联合运行下的复合通风系统在工业热厂房中的作用规律,搭建了具有集中热源和屋顶机械排风装置的复合通风实验台,并在实验基础上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复合通风数值预测模型。提出了有效通风量和有效通风比两个参数并结合温度效率对室内通风进行评价,得到了工业热厂房中机械排风口数量及其分布形式和机械排风量对复合通风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工业热厂房中热压通风与机械排风联合运行下的复合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Z1):150-152
本文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长大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短道通风模型,并基于有限元理论,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对长大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通风特有的短道通风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送风口速度、排风口速度和排风角度不同组合的仿真分析,利用流体迹线图进一步确定了排风量与第一区段设计风量之比、送风量与第二区段设计风量之比及排风角度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射流扩散理论,构建带风井近接隧道在四种送排风方式下的窜流比模型。计算表明,利用风井送排风可有效抑制近接隧道的污染物窜流现象,其效果受风井送排风量、上下游隧道需风量、隧道洞间距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就抑制窜流而言,在下游隧道设置排风竖井是效率最低的措施;当上游隧道需风量较小时,上游排风方式的抑制窜流效果最佳;当上下游隧道需风量接近或下游隧道需风量较小时,下游送风方式的抑制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青岛某综合管廊电缆舱室通风系统进行研究。采用传统的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通风系统,舱室平均温度为31.8℃,但排风口平均温度达到43.6℃,高于设计标准的限值40℃。采用诱导通风系统,舱室内平均温度为31.5℃,排风口平均温度降至37.3℃,保障了舱室顶部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两种通风方式下电缆舱内温度场均匀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舱室内温度场方差分别为6.645和4.667,诱导通风系统空气温度分布均匀性优于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通风系统。此外,对两种通风方式下电缆舱内速度场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沿舱室高度方向,诱导通风系统的平均风速大于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通风系统,空气流动死角较少,更有利于舱室内的气流组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某高校化学实验楼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的精细化设计方案。给出了排风系统设计方案和排风量计算结果,总结了该方案的优点。介绍了补风系统设计方案,以及实验室通风控制系统,给出了精确化控制要点。当补风需要再热时,分析了空调冷热源选型与运行配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民用住宅中刀字型布局形式的住宅,采用AIRPAK模拟软件,对安装窗式通风扇抽出式排风和压入式送风两种换气形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刀型住宅中,通风扇采用抽出式排风形式更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并且得出抽出式排风工况下房间空气龄比压入式送风降低约31.15%.  相似文献   

16.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针对某实际工程理化试验室,定量分析了不同室内气流组织对排风柜排风口区域风速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原型方案采用单侧新风口的布置,排风柜排风口的排风风速标准差平均值达0.132.优化方案一将新风口在双侧布置,则排风风速标准差平均值将降至0.117,在新风口双侧布置的前提下,优化方案二再将...  相似文献   

17.
散发大量粉尘或有害气体的车间应尽可能采用局部排风方式,与全面通风方式相比,可减少风量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是,有时因排风罩不是密闭罩排风量仍很大,需设置送风系统补风。在采暖区和采暖过渡区冬季要对室外新风加热。例如,某厂描剪车间有二十台双头砂轮机和抛光机,每台吸尘罩的排风量1600m~3/h,总排风量为32000m~3/h。冬季不补风时,因当地气温较低工人把门窗关闭,室内负压大窗玻璃被压碎,工人身体健康很受损害。若设置进风系统补风,冬季用蒸汽或高温热水作热水作热媒采用加热器加热,需供汽0.5t/h,还需敷设室外供热管  相似文献   

18.
通过搭建条缝式排风罩试验台并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验证了CFD数值模拟方法在本文研究中的适用性。模拟分析了影响排风量的因素,分别得出了条缝风口高度、槽宽、槽长和控制风速对排风量的单因素影响关系,然后进行耦合分析得到了新的排风量计算公式。对比了采用不同方法求得的排风量,结果表明,采用本文公式计算得到的排风量大于设计手册方法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气幕通风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淼 《暖通空调》1994,24(3):16-18
本文给出试验装置和测试数据图,证明在槽面排风罩上方设一股向下射流形成气幕,有效地控制了有害物的扩散,提高了排气效果,节约了能耗。气幕不挡视线,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20.
环形射流作用下吸气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立国  林豹 《暖通空调》2003,33(3):27-29
建立了环形射流作用下的吸气流动实验台,设计了带有产生旋转射流叶片的风口。测量了该吸气流动在不同工况下的临界射流速度、速度场分布、有效作用范围。利用回归的方法对临界射流速度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其与吸气量、吹气口宽度、叶片数三个因素的关系表达式。用理论分析确定速度分布,并在其基础上计算有效作用范围,结果均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