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绿色建筑中,仅仅大力推广使用新型技术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是不全面的。在各种节能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绿色建筑能耗控制的科学管理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从建筑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宏观把握建筑能耗:在建筑设计阶段采用主动控制预测并限制建筑能耗上限,在施工和运行阶段采用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在施工阶段调试系统,搭建能耗数据收集平台主动控制系统运行能耗,在运行阶段根据收集到的能耗数据分析问题原因,实施反馈调节。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成为行业高度关注的课题,但是与其配套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仍有待完善。为评价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能源的使用及碳排放过程的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建立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模型,并以福州市某工程为例,系统地评价使用再生骨料在该工程实例中的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文献"区域建筑能源系统生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的测算模型"中的模型,选择了大连地区2个区域集中供热系统B01、B02和9个公共建筑供热供冷系统B03~B11作为计算实例对其生命周期内的能耗、碳排放和经济性进行了量化剖析。结果表明:B01和B02生命周期碳排放分别为743.60 kg/m2、620.98 kg/m2,B03~B11生命周期碳排放为800.15~1 377.85kg/m2;系统设备生产、安装等阶段隐含能耗和碳排放比例达到6%~14%;我国寒冷地区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虽然达到一定的节能减排效果,但生命周期内碳减排成本较高,远远高于我国碳税;影响碳减排成本的3种因素中,影响权重分别是电力价格设备运行效率电力碳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4.
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活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为了分析建筑生命周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文章基于生命周期(LCA)评价理论,界定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范围,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选取北京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低层住宅作为案例研究,对其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探讨了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周期(LCA)评价理论,界定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范围,并对建筑生命周期从物化、使用到拆除处置各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清单分析,明确了低碳建筑的内涵,提出了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量的评价框架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划分和计算2个方面入手,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研究进展,得到了2点基本认识:一是传统的线性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在消耗型建筑生命周期中加入循环的概念;二是在计算住宅建筑碳排放时,为了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应侧重主要排放阶段,并考虑建筑以外的一些影响因素.据此,笔者认为,我国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可以划分为原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维护、建筑的废弃和处理5个阶段.在计算碳排放时,应将重点放在建筑使用阶段,可忽略建筑施工阶段,同时还应注意科技发展对不同阶段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以及建筑废物回收和住区绿地的负碳排放效应.  相似文献   

7.
从生命周期角度研究了建筑陶瓷的碳排放情况,具体边界涵盖原材料开采及运输、产品生产三个过程,提出了碳排放计算方法,并对华东地区的建筑陶瓷碳排放进行了分析计算,讨论了减排方向。结果表明,建筑陶瓷生命周期碳排放为0.714 kgCO_2/kg。其中,产品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所占比重最高,为81.23%。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技术的引入在建筑使用阶段达到了低碳减排的目的,然而"低碳"不能依靠末端减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真正实现低碳建筑要靠系统减排。该文以"零能耗太阳能住宅产品"为例,通过核算建筑全生命周期(主要是建材开采、生产阶段和建筑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客观、真实地反映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结论:由于使用太阳能系统,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降低了90%,然而太阳能系统在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太阳能光电板生产的碳排放占总建材碳排放量的41%,必须纳入到建筑碳排放的全生命周期中去考虑。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杭州低碳科技馆在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运营使用以及拆除废弃阶段的能耗与碳排放,并分析其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对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作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建筑生命周期评估联系的切入点,梳理中国台湾建筑碳足迹评估BCF法的系统、架构和内容,与日本AIJLCALCW和中国大陆的《建筑碳足迹计量标准》进行横向对比,从评估机制、平台载体、支撑体系、计算方法等方面分析BCF法在低碳建筑设计与效益评估中的应用优势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这仅仅是建筑运行使用过程,若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比例将会更高。在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下,绿色建筑是否比普通建筑全生命周期更低碳,目前相关研究甚少。本项研究基于LCA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明确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并以天津生态城75栋绿色居住建筑为样本,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星级绿色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为43-64kg CO2/m2·a,且碳排放水平与绿色建筑星级无明显关系。本项研究为建立天津地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库和评价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借鉴相关的建筑生命周期划分方法以及建筑能耗与碳排放量的测算方法,提出了包括设备管道综合生产、安装施工、运行维护以及寿命终结拆除处置4个阶段的区域建筑能源系统能耗及碳排放量的测算模型,力图为区域建筑能源系统在规划阶段的设计方案的选择以及已有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生命周期建筑耗能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系统工程思想,提出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对建筑节能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建筑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能耗现状,提出可行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择位于北京,框架结构分别为混凝土结构、轻钢结构和木结构的三类民用住宅建筑,他们的立面设计、朝向、平面布局和房间功能完全一致,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三类建筑开展整个生命周期的能耗分析。研究表明:三类建筑的生命周期总能耗以混凝土结构建筑最大,木结构建筑为最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能耗与轻钢结构建筑基本相同,均比木结构建筑高30%左右。建筑使用钢铁材料、水泥、石膏板以及材料运输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建筑活动。  相似文献   

15.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7.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张军学  黄莉 《城市建筑》2024,(5):179-182
面对碳中和这一世纪目标,建筑系统的减碳处理势在必行。传统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已经无法精确地对建筑系统的碳排放进行统计,必须将整个建筑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特别需要考虑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反馈影响。为了了解目前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的进展,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文章通过全生命周期方法、能量守恒法、排放因子法对建筑系统各阶段进行了划分。文章综合考虑到了原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维护、建筑的废弃和处理等各阶段,通过研究梳理,为本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标准在提高创新项中,鼓励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本文通过典型建筑碳排放计算,来进行碳排放组成及低排放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而建筑业产生的能耗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为实现建筑业节能,将建筑能耗分为建筑材料生产和加工阶段、施工阶段、建筑运行使用阶段及建筑的拆除处置阶段,并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模型,统计2000—2019年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战略规划和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