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戛洒镇耀南村滑坡的边界条件与滑坡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该滑坡的成因机制,提出了锚索地梁+一排抗滑桩的滑坡治理方案,并计算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及工程设计效果,指出该滑坡体在整治后达到了预期的加固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抗滑桩桩间距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二维单层均质滑坡体模型,而实际工程中有大量滑坡体具有多层结构特征。鉴于此,构建一种三维多层滑坡体模型,分析桩后土拱的形成过程和土拱演化的4个阶段,并提出适用于多层滑坡体的条分法。通过改进后的条分法计算确定最危险滑体,引入滑坡推力分布函数及土体抗力分布函数,准确刻画了多层桩后土拱的应力分布特征。根据最危险滑体中土拱的平衡条件、统一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和桩后土体发挥作用条件,提出2种适用于三维多层滑坡体模型的最小桩间计算方法和2种相应的抗滑桩群布设方案。通过对厚坝滑坡与八字门滑坡的计算结果表明,2种抗滑桩群布设方案比传统等距设置抗滑桩的方案节省桩数比率均大于12%。提出的三维多层滑坡体模型与计算方法对工程实践中多层滑坡体桩间距的确定和抗滑桩群的布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某高速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理论研究和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对滑坡采取抗滑桩和坡脚反压的治理措施;通过多方位的自动化监测指标监控滑坡体变形情况,验证工程治理效果。监测数据表明:滑坡体采用抗滑桩和坡脚反压治理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滑坡体的变形,有利于滑坡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抗滑桩滑坡推力和桩前滑体抗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9,自引:11,他引:79  
根据我国一些抗滑桩模型试验和现场试桩实测试验资料分析结果,针对滑坡体岩土体性质不同,提出和推导了相应的滑坡推力和土体抗力分布函数,并列成图表,便于应用时查取。一般来说,与目前国内外习惯采用的分布图式相比,滑坡推力合力作用点均有所降低,而土体抗力作用点均有所提高,更符合抗滑桩实际受力状况。实例分析比较表明,选择适当的分布函数,将使抗滑桩设计更为经济合理,从而提高滑坡治理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5.
抗滑桩滑坡治理工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对采用抗滑桩进行某黄土滑坡体的滑坡治理效果进行研究 .数值模拟过程中 ,岩土采用非线性材料模拟 ,抗滑桩采用线弹性材料模拟 ,滑动面采用一系列接触单元模拟 .通过对治理前后岩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比较分析 ,认为 :1采用抗滑桩进行黄土滑坡治理是完全有效的 ;2采用人工排降水措施 ,对减缓滑坡体的下滑和降低抗滑桩的受力很有帮助 ;3相邻两抗滑桩形成一个明显的拱支撑 ,使得滑体的下滑位移被抑制 ;4垂直于抗滑桩轴线的各个剖面的应力分布完全相同 ,说明各个抗滑桩提供相同的抵抗力 ,也说明用平面应力模型进行抗滑桩力学分析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渗流对抗滑桩加固滑坡后的影响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抗滑桩布设于滑坡体后,导致滑坡体有效渗流断面下降和地下水位抬高,从而造成滑体重度增加,滑带综合黏聚力和摩擦角下降,致使滑坡治理后的稳定性难以达到预期设计效果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运用体积平均法、自洽法和Hashin-Strikman法,对采用抗滑桩治理后滑坡的加固效果进行探讨,提出较为可行的抗滑桩加固效果评价方法。最后,对某县滑坡采用抗滑桩治理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滑坡的治理中,抗滑桩是其整治工程设计中主要措施之一,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大型滑坡越来越多,以往使用的单排抗滑桩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多排抗滑桩具有刚度大,稳定性好,施工方便,不用设置横向支撑,挡土结构受力条件好等优点,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本文基于对国内大量抗滑桩相关资料的研究,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结构计算的研究、优化设计的研究、滑坡推力的研究、合理桩间距的研究、锚固深度的研究、破坏模式的研究等六个方面。据此对抗滑桩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抗滑桩是滑坡治理工程中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滑坡规模越来越大,以往单排抗滑桩已无法满足要求,往往需要多排抗滑桩支护。文章结合南京某滑坡治理工程,探讨多排抗滑桩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对整治滑面较长、下滑力较大的滑坡,保证坡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某铁路隧道进口端红花村古滑坡防护工程所面临的突出地质问题,结合滑坡体的地层岩性、水文条件,气象特征等地质资料,分析隧道施工作业对古滑坡扰动规律,采用剩余下滑力的计算方法,分析红花村古滑坡稳定性状态,优化抗滑桩配筋情况,得出古滑坡对隧道进口段的不利影响。采用抗滑桩、锚索框架梁、结合地表排水体系等工程措施对滑坡体进行综合治理。据监控量测资料显示,治理后的红花村滑坡处于稳定状态,确保某铁路隧道的运营安全。采用的四排桩结合锚索框架梁的滑坡处理方式是一种创新,最后的工程实施效果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型滑坡处治所采用的h型抗滑桩的承载变形特性,将其分为阻滑段与锚固段两部分,考虑桩周岩土体对前后排桩的作用特性,提出滑坡推力作用下阻滑段与锚固段的承载变形分析模型,并基于结构力学与桩基分析理论建立相应的内力与变形简化计算方法,进而建立出h型抗滑桩简化计算方法。结合典型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不同受力工况以及基桩截面尺寸、桩间距与锚固深度等因素对h型抗滑桩桩身内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考虑桩间岩土体对前后排桩的作用力与采用比例系数分配滑坡推力2种方法进行设计计算将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且计算结果相近;悬臂长度与滑坡推力对基桩内力与变形的影响程度均最大,截面尺寸对基桩变形的影响程度大于内力;优化设计时应合理确定悬臂长度与分担的滑坡推力,锚固深度宜取1/3~1/2桩长,横梁刚度宜取1.0~2.0倍前后排桩的刚度,根据岩土体性质应使桩间距能够满足产生坡体压力与抗力或传递滑坡推力,可取2.0~4.0倍桩径。  相似文献   

11.
现场模拟水平分布式滑坡推力的抗滑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较真实地揭示全埋式抗滑桩在水平分布式滑坡推力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状,依托福建省浦南(浦城-南平)高速公路金斗山大型滑坡治理的一根工程抗滑桩进行了现场大型推桩试验,利用抗滑桩施工现场自行设计的试验槽,通过5台液压油泵控制5排共计10个千斤顶对该桩分别近似按三角形、矩形、抛物线形施加水平分布荷载,以模拟滑坡推力的可能分布形式,实测了抗滑桩的内力和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设置在滑坡体某级平台上的全埋式抗滑桩,为大截面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而构筑的桩顶钢筋混凝土挡土护墙和桩身护壁可显著减小桩身最大正弯矩,有利于提高抗滑桩的实际承载力,如能在现行设计中考虑这些积极因素,将使抗滑桩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当作用在抗滑桩上的滑坡推力较小,滑动面较浅时,因不同分布形式的合力作用点位置变化不大,使桩身锚固段弯矩的变化不大,因而在设计计算中对滑坡推力分布形式假定的不同,对结果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作为治理滑坡的主流措施,由于其改变了普通抗滑桩不合理的悬臂受力状态,大幅度地减小了桩身弯矩、桩截面及埋深,近二十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不同滑坡条件下最适宜采用何种结构形式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推力情况下普通抗滑桩、单锚抗滑桩及多锚抗滑桩内力分布,进行了力学比较,得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抗滑桩的适用条件,可供抗滑桩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埋入式抗滑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滑结构形式,既能使治理后的滑坡达到稳定性的要求,又能节省大量材料,因此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而言,其重点和难点就是设桩位置和合理桩长的确定.由于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文章利用遗传算法嵌套支持向量机的方法,通过全局寻优对单排埋入式抗滑桩的设桩位置和合理桩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一方法能较准确地找到埋入式抗滑桩设桩位置和桩长大小的最优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滑坡治理中抗滑桩设计推力计算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滑坡推力是滑坡治理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剩余推力法计算滑坡推力的力学模型,给出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滑坡剩余推力表达式;同时,深入探讨了抗滑桩设计推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指导抗滑桩的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钻孔测斜仪监测滑坡抗滑桩 变形受力状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大截面钢筋混凝土和钢轨抗滑桩身埋设钻孔测斜管,监测得二类抗滑桩的水平侧向位移。对于大截面钢筋混凝土抗滑桩,视为埋于土内的弹性地基梁,求得其弹性曲线微分方程,进而得出桩身转角、弯矩、剪力、桩前抗力等;对于钢轨抗滑桩,把测斜仪所测横向变形当作钢轨桩的弯曲变形,然后再反算出钢轨桩的弯矩、正应力和抗滑力。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高速公路韩家垭、0509工点滑坡的抗滑桩变形受力监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抗滑桩是滑坡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嵌固段桩前被动土拱效应对抗滑桩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对桩前被动土拱效应几何形态及桩间距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桩间距的抗滑桩与桩前土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土拱厚度的确定方法。通过搜寻土体中σxm(桩间土体中心截面处最大σx值)等值点的分布规律,拟合了土拱轴线的描述方程。讨论了桩间距对土拱的矢高、厚度的影响规律。通过与单桩计算结果的对比,提出了确定邻桩对桩前土影响范围的方法,进一步证明桩前土拱的存在。结果显示,随着桩身位移增加,桩前土体内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逐渐形成桩前被动土拱;桩间距为桩宽的2.5~4.5倍时出现被动土拱,3~4倍时土拱效应最明显,土拱厚度和矢高随桩间距线性增加;桩前被动土拱增加了相邻抗滑桩间相互作用范围。研究结果为抗滑桩桩前土受力及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涛  周德培  冯君 《工业建筑》2007,37(9):84-88
现有抗滑桩力学计算模型中锚固段采用弹性地基梁,滑坡推力的大小通过计算确定,这二者都是确定的,而滑坡推力的分布形式则采用某种理想形式,包含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以定点剪出稳定性核算为基础,提出滑坡推力分布形式分析计算方法,该法假定自指定点剪出的潜在滑面由坡体中通过指定剪出点的圆弧滑面或部分原滑坡滑面与圆弧面组合而成,按照反力法计算设计滑坡推力,桩前土体考虑设计安全系数并按照相同的方法确定抗力。获得全桩若干点处的计算结果以后,可以得到相邻两点间的坡体压力增量,据此按照自上而下的次序确定桩身坡体压力的分布形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抗滑桩计算模型,各种条件皆可通过计算确定,为一种确定性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廖陈林  董江涛  刘晏荣 《山西建筑》2007,33(13):274-275
以丽龙高速滑坡体治理工程为例,对抗滑桩的治理方案进行了技术分析,阐述了抗滑桩在治理滑坡体中的优越性,并对滑坡产生的原因做了详细分析,指出抗滑桩在治理山区高速边坡问题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双排抗滑桩常用于加固大型滑坡,其中悬臂式双排抗滑桩由于施工便利,受到工程界广泛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后排桩承受的滑坡推力大于前排桩,是困扰设计的重要问题。文章借鉴变刚度调平设计原理,通过改变前后排桩间距实现前后排桩刚度的调整,设计了变刚度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支护形式,并进行了室内水平推桩模型试验,得到桩顶及坡顶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滑体内土压力分布。结果表明:水平推桩模式下,桩顶位移和桩身弯矩随荷载增大而增大,模型边坡沿着滑动面破坏,根据桩顶的荷载-位移曲线,双排桩在推力作用下的发展过程被划分为三个阶段;适度增大前排桩的桩间距并不会明显降低双排抗滑桩的临界荷载;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悬臂式双排抗滑桩,前排作用被充分调动,前后排最大弯矩差值变小;双排抗滑桩存在明显的三维土拱效应,在推力方向上被划分为后排桩后土拱效应、桩排间土拱效应、前排桩前土拱效应,在深度方向上,滑体中部土拱效应与滑体下部有所不同;适度扩大前排桩的间距,桩排间土体保持稳定,未见土体绕流现象,桩排间土拱效应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抗滑桩滑坡推力分布形式的计算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工程中仅能根据滑体的岩性近似确定滑坡推力分布形式为三角形、矩形或梯形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定点剪出稳定性核算为基础的滑坡推力分布形式分析计算方法。该法假定自指定点剪出的潜在滑面由部分原滑坡滑面和通过指定剪出点的圆弧面组合而成。首先核算定点剪出滑面的稳定性,得到通过该点潜在滑面的最小安全系数,若该稳定性系数小于设计安全系数,则按照Janbu法计算设计滑坡推力。自上而下逐点计算滑坡推力,获得全桩若干点处的滑坡推力以后,可以得到相邻两点间的滑坡推力增量,据此按照自上而下的次序确定桩身滑坡推力的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