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8度区设置了屈曲约束支撑和黏滞阻尼器等减震措施的巨型斜撑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进行了1∶35的整体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首次将黏滞阻尼器应用于400m以上超高层结构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中。介绍了模型设计、试验过程及主要现象,测试了结构在8度小震、8度中震、8度大震地震波输入下的动力响应,包括结构自振特性、动力放大系数、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损伤发展及阻尼器耗能。结果表明结构设计合理,减震措施有效,能满足规范及抗震设计性能目标的要求。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黏滞阻尼伸臂桁架兼具高效耗能和“有限刚度”加强层的特点,可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尤其适用于高烈度区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塔楼建筑高度498m,是目前全球最高的采用黏滞阻尼伸臂桁架的高层建筑,为验证其抗震性能和减震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1∶40的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本文介绍了模型设计、试验过程及主要现象。试验测试了结构在8度小震、8度中震、8度大震地震波输入下的动力响应,包括结构自振特性、动力放大系数、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损伤发展及阻尼器耗能等。将主要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总体上吻合程度较好,可互为验证。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设计合理,采取的减震措施有效,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满足规范及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黏滞阻尼伸臂桁架产生的附加阻尼比随地震作用强度增加而降低,并且随主体结构进入弹塑性后进一步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对结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揭示的阻尼比变化规律可供类似项目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天津高银117大厦巨型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进行了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结构在7.5度小震到8度大震下的地震响应,分析了结构自振特性、动力系数、位移以及损伤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结构设计合理,能满足规范及抗震设计性能目标的要求。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对超高层复杂结构进行了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和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等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以实现预期的结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用再生砖砌成的砖混结构住宅房屋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对一个四层、1/3缩尺的再生砖砌体砖混结构住宅房屋模型进行多种工况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和分析。观察记录模型在不同地震和烈度下的破坏机理和形式,以及测得各楼层相对底层的最大位移和位移时程曲线,评估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砖砌体砖混结构模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达到砖混结构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建议对房屋设置抗震缝,增强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抗震强度。研究成果对进一步了解再生砖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该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相关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琶州PZB1301项目为超限高层建筑,平面及竖向均极不规则,结构体系复杂。为了解其结构抗震性能,采用1∶30缩尺试验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具体研究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在经受多遇、设防、罕遇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加速度、位移及应变等动力响应,以及模型的受力特点及破坏形态、过程;找出存在的薄弱部位;对结构设计提出改进意见。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设计能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7.
结合北京新保利大厦项目,基于复杂多塔连体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特点,深入分析了多塔连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总结了该种结构形式的抗震设计要点,并对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于动力特性的多塔分区方法,分析了复杂多塔结构的地震响应特点和关键部位的中震设计流程,介绍了结构试验辅助结构设计的方法,为其它类型的复杂多塔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汤华  周定  王松帆 《建筑结构》2012,(6):91-94,72
工程主体结构高188.5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存在扭转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设计中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抗震性能目标为C级。采用SATWE和ETABS两种软件进行小震弹性、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分析,并采用SAP2000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扭转位移比等各项控制性指标均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采取的抗震加强措施是有效的,结构整体及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均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9.
彭宁 《建筑知识》2014,(5):154-154
目前,在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经常采用性能化抗震设计。文章结合某超高层结构设计实例,主要阐述了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方法,并从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分析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从中采取的抗震加强措施,旨在为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钢管混凝土结构地震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钢管混凝土 5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模拟试验 .通过振动台试验及理论分析 ,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动力特性、多种地震波输入下的结构加速反应和位移反应进行了对比 ,综合评定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为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错层结构对抗震不利。结合一幢高烈度区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错层高层建筑,采用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以及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结构在设计小震、中震以及大震作用下的变形特征、构件屈服机制及结构破坏模式,揭示出结构中可能存在的抗震薄弱部位,给出了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的评价,并提出了对同类工程结构设计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当代MOMA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及静力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近年来在复杂工程的结构设计中逐渐采用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本文结合北京当代MOMA结构,描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实施措施,同时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对结构进行不同方向、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在中震作用下所有柱及剪力墙未发生屈服、悬挑部分钢结构及其支撑柱保持弹性,实现了性能设计提出的性能目标,说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了"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3.
《四川建筑》2021,41(1)
文章介绍了某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内容包含结构概况、设计准则、超限判断、抗震性能化设计。结构存在高度超限、扭转不规则等2条超限条款。采用SATWE、 ETABS和SAUSAGE软件,进行小震弹性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和大震等效弹性反应谱分析及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算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墙柱的轴拉比和剪压比等,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地震水准下的既定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轻质复合板(太空板)装配式结构模型的抗震性能及损伤特征,根据其节点连接特点和传力特性,结合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要求,分别设计了33个工况,并对相应工况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经历了8度小震、中震、大震后结构出现一定的损伤,但未出现明显扭转;整体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能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分析结果可为低层轻质复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成都来福士广场T3塔楼建筑立面存在大开洞、斜向悬挑及收进等,造成结构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本工程为复杂超限结构,采用带斜撑的密排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介绍了设计过程中针对工程超限情况及复杂性因素所采取的设计思路、结构措施以及重要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目标,进行了整体结构小震弹性及竖向构件的中震弹性设计,并采用动力弹塑性分析以及振动台试验对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设计中采取的措施有效减小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不利响应,实现了所提出的各项抗震性能目标,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广州中洲二期观光门工程整体结构属于体型复杂的超限结构。结合结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采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利用多种分析手段验证不同水准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小震弹性验算、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构件验算,以及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参考振动台试验,提出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措施。同时,根据工程的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不同风向角下的风振时程分析,进行合理的结构抗风设计。还研究了粘滞阻尼器的设置对结构在内力、变形、加速度及能量方面的控制效果。通过以上及结构整体稳定、温度效应、楼板振动等大量计算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超限设计措施,使结构能够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7.
某超限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存在高位转换层,其楼板平面开洞尺寸过大,造成楼板平面刚度不连续。弹性分析时,楼层竖向构件最大水平位移与楼层水平位移平均值之比为1.31,属结构扭转不规则,为此结构设计采用了软钢阻尼器来提供附加刚度及阻尼。为研究该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1∶20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获得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抗震设防要求;阻尼器减小了结构的扭转反应,对加速度反应起到了一定的减小作用;转换层上刚度变化较大,应逐步减缓刚度变化,改善相邻楼层的延性;出屋面层的鞭梢效应严重,应重视出屋面层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抗震性能,按1∶2缩尺比例设计制作了试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介绍了试验模型的设计过程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给出并对比了不同加载工况下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的试验现象、位移反应及滞回耗能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峰值加速度工况作用下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的位移反应不同,结构滞回曲线饱满,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建议类似工程设计中应加强斗拱节点设计,以便延迟框架梁端过早开裂、屈曲,从而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剪力墙结构体系相比,自复位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会将材料非线性问题转为体系非线性问题,具有整体变形能力强、残余位移小的特点,因此,亟需针对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提出具有更高抗震设防要求的抗震设防目标以及相应的设计方法。基于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与2015年颁布的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适应,提出了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小震及中震不坏,大震可更换、可修复,巨震不倒塌”抗震设防四水准目标。采用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自复位剪力墙结构设计。以一幢自复位剪力墙结构为例,给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的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算例,并对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苏州中信泰富办公楼超限高层结构设计.通过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使结构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中震作用下对墙肢拉应力进行验算,通过在核心筒四角设置型钢来分担超限的墙肢拉力.采用SAUSAG软件对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并针对外框梁不闭合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构件的屈服顺序符合结构抗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