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现状出发,通过前期调研与数据分析,指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基于"校园针灸"视角寻求改善校园公共空间的具体方法,总结相关的设计原则。最后,根据相关设计原则对武汉理工大学的某处公共空间提出初步改造方案,力求使其重新焕发空间活力,提高空间质量。  相似文献   

2.
城市消极空间是城市重要的潜在空间资源,对满足高密度城市不断膨胀的空间需求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系统论出发,探讨城市消极空间的系统性触媒机制。基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原理,探讨模块化改造设计消极空间形成的网状公共空间,提出对消极空间进行系统性改造构建城市触媒网络的构想。最后以重庆鹅岭地区消极空间改造设计概念性方案为例,运用模数化与模块化构建可生长的公共空间系统,探索如何普适地调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与城市消极空间空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城市中车水马龙的繁华空间与无人问津的消极空间形成鲜明对比,消极空间不光占用着宝贵的建设用地,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改造消极空间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求。文章通过对城市消极空间的了解,概括出消极空间的特征,探讨了消极空间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街道消极空间改造的案例分析,对街道的消极空间重塑提出了具体的积极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的花园开放空间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载体,一直是校园规划中着重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文章以西安交通大学东花园为例,通过使用后评价,研究高校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如何满足使用者行为需求。本研究通过建立"行为需求"与承载行为"设计要素"的矩阵初步建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结构效度检验。在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时,以使用者对评价指标重要度的打分,作为判断矩阵中指标两两比较的数值依据,减少了使用后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成分,提高了研究的信效度。根据研究结果,文章对东花园提出了增加对外开放度、提高景观趣味性与参与性、改良附属设施的改进意见,同时为同类校园开放空间提供了设计前期和改进阶段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教兴国的时代,教育建筑的大规模建设浪潮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出一大批消极空间存在于众多高校校园空间内。这些校园消极空间自身功能、形态特征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中愈发明显,违背当今绿色校园理念、难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所契合。本文以绿色生态理念与节能环保技术为支撑,结合大学生日常需求,在解决可变性、适应性与美观性三方面问题的同时提出一种校园消极空间绿色家具的设计模式。并选取调研环节梳理出的教学楼内典型消极空间为例,简介两种以纸板为原材料的绿色家具成果,达到利用校园绿色家具使高校校园消极空间积极化的目的,改善高校学习环境、提升绿色校园文化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丽梅  周超 《山西建筑》2014,(18):25-26
以同济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的更新设计为例,结合大学校园入口空间的环境设计现状,指出其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新设计的对策,为新校园入口空间建设及老校园入口空间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的设计应更加得到重视。关注使用者的环境及行为特征,提升校园空间环境的品质和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徐州医科大学新建图书馆周边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分别从如何整合校园既有景观和新建景观与营造特色校园的场域文化和精神氛围的角度出发,来论述大学校园特色文化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广场空间是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公共活动发生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生活塑造的重要空间。从校园广场的定义、空间形态和设计要点三个方面探讨和分析校园广场空间的设计,以期能对大学校园广场的设计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中国各地高校积极进行了校园扩建、新建,然而这些寄托了无数师生期望的高校校园空间,其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暴露了空间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通过对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校园调研发现"校园飞地"的存在,"飞地"是指校园中未能融入校园生活、缺乏活力的空间。同时,文章根据对全国各地校园案例的调研与研究,探讨了校园空间的改造策略,以期能激发空间活力,改善校园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夜间环境是大学校园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忽视了对人本需求的挖掘。以苏州市16个大学校园户外空间为例,聚焦使用者的安全感及偏好,开展日间、夜间校园环境要素的实地调研。通过日夜差值法定量探讨光环境要素与安全感的关联性,进一步识别影响夜晚整体偏好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其阈值,最后建立基于综合感知的环境参数范围。结果显示,大学校园夜间环境更新设计应优先考虑夜间光环境,其次是景观特征。综合安全感及偏好的条件下,优先推荐平均水平照度范围为13~17lx,路面平均亮度范围为0.7~0.9cd/m2。研究为大学校园夜间环境更新设计及精准实施提供数据支撑,提升使用者主观感知,促进可持续校园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小云  杨坤 《安徽建筑》2007,14(2):22-23
校园广场是构成大学校园空间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文章在我国大规模大学城建设热潮的背景下,针对大学校园广场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广场的位置、空间尺度、围合感、空间再划分、边界、环境小品和设施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校园广场人性化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2.
李良  罗寒跃  姜斌 《风景园林》2018,25(7):42-46
随着大学校园犯罪行为的频发,如何通过大学校园功能、空间和景观的规划及设计提升校园安全感已经成为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过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证明,此类规划设计能通过影响使用者对大学校园的感知,起到提升校园安全感及抑制犯罪和不良行为的作用。基于安全感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对安全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继而提出从校园区位规划、空间规划设计、植物景观设计、针对女性低安全感的规划设计和安全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提升安全感的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人本化、生态化的现代大学校园是新世纪大学校园设计的发展方向,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规划设计方案中,面对复杂地形,如何整合新旧校区,如何解决校园交通联系,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结合创造特色校园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高校户外活动场所规划中的女性主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领域的研究中,性别差异一直是人们所忽视的问题.校园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也多是从男生的角度切入,缺少对女生使用者的思考角度.选取大学校园户外活动场所作为研究对象,就女生的户外活动现状及需求、户外活动场所个案使用现状,运用观察、问卷、数据统计、对比等多种研究手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比较分析,得出女生偏好的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特点,分析了空间规划忽视性别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多元化的校园空间规划准则指导下的校园户外环境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峻  吴雅萍 《华中建筑》2011,29(2):119-123
大学周边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研究在城市建设中往往被忽视,从而形成消极城市空间.要破除大学校园"孤岛"意象,使大学与城市良性互动发展,就要在大学校园城市界面加入"柔性垫层",缝合城市与校园.杭州浙江大学国际创业创新街规划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外部空间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承载空间,针对我国大学校园外部空间广泛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香港和台湾地区一些大学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尺度、交往空间、人车分流、通用化无障碍设计等解决策略,创造有活力的人性化校园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已成为目前我国部分大学校园的显著特征之一。本文借鉴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另类空间”观点,提出必须从校园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区域文化认同感及文化变异三个角度出发来解决高密度校园中空间与使用的矛盾,并以同济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的设计为例,对另类空间作了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8.
每个地块都有她的场所精神,校园环境的场所精神便是使用者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所产生的由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场所精神具有五维的特性,即三维的物化环境,第四维时间,第五维地方文脉。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使用者的功用需求,还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景观的生长性,并且兼顾校园环境对当地文脉体系的补充。论文将通过总结校园场所精神的本质特点,探讨如何立足于地方人丈环境,通过营造具有个性的校园景观物化空间和人文空间,还原校园景观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以绍兴文理学院河西校区为例,对校园的空间布局、形态、结构及节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优缺点的分析,探讨了创造符合使用者行为和心理需求的校园空间形态的可能性,以期为大学校园的人性化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亚热带大学校园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迈阿密地区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若干理念,通过三个典型大学校园的案例研究,归纳了校园步行系统设计实践的特色。从早期"户外大学"意识的萌发开始,迈阿密的大学校园对高温多雨气候作了积极回应,鼓励户外交流活动,持续优化户外步行系统、遮盖空间网络及开放空间的品质,以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为手段实现校园步行系统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具有亚热带特色的校园环境,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