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优化投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小试和生产性试验对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投药系统(包括回流污泥、混凝剂及助凝剂PAM的投加)进行了详细研究.小试研究表明回流污泥和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大降低了上清液浊度,PAM的投加略微降低了上清液出水浊度,但影响不大.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际生产运行中可灵活利用回流污泥来提高絮凝效果,在合理的范围内回流污泥投加量越大,絮凝效果越好;沉淀池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大,出水浊度逐渐降低,同时,不同的回流污泥投加量条件下混凝剂投加对沉淀池出水浊度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特性;增大PAM投加量对直接提高沉淀池的絮凝效果以及降低出水浊度的贡献不明显,PAM投加量的增大间接引起回流污泥投加量变大是导致出水浊度变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电子行业废水的重金属处理通常采用混凝沉淀方法。然而,常规混凝方法存在药剂投加量大、污泥产量多、水质波动影响大等不足。因而,本文提出了加载絮凝—污泥回流工艺,在小试、中试基础上,对原处理工程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出水重金属含量稳定。Cu2+、TCr和Ni2+的含量上限值分别小于0.5 mg/L、0.6 mg/L和0.5 mg/L,与改造前相比,改造后PAC和PAM用量可分别节省70%和93%,污泥产生量也会相应减少。加载絮凝—污泥回流工艺可实现电子行业废水重金属达标排放,同时可降低处理成本和污泥产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低浊高藻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安市汤峪水库夏季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提出并采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对该原水处理进行中试研究.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是将微砂增效与结团絮凝有机组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汤峪水库低浊高藻水是切实可行的,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性高、出水水质好等特点,且处理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回流污泥的增效澄清技术.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浊度和CODMn;当微砂投量0.5 g/L时的过程控制参数为PAC投量15mg/L,PAM投量0.4 mg/L,机械搅拌转速8 r/min,上升流速达35 m/h时,藻类去除率可达80%,CODMn去除率达40%,浊度可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天津纪庄子再生水厂原水(城市二级出水)进行泥渣回流强化混凝试验研究,证明回流泥渣量在100~300mg/L时效果较好;当泥渣回流后,PAC投药量明显减少,只需5mg/L,基本能达到不加泥渣时投药量15mg/L的效果,节省了67%的投药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混凝条件:快速搅拌45s,搅拌速率150r/min;慢速搅拌20min,搅拌速率50r/min。并且污泥浓度为10000~20000mg/L时的污泥回流才能得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运河水厂实际生产情况,通过烧杯试验和生产实践研究PAC(聚氯化铝)、PAM(聚丙烯酰胺)投加点对沉淀池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合理的药剂投加点,可以有效地改善絮凝与助凝效果。通过调整PAC和PAM投加点,沉淀池出水浊度比调整前降低了1NTU左右。  相似文献   

6.
针对最新开发的带有新型絮凝装置的沉淀设备,在进水浊度及进水流量变化的条件下,考察其在连续运行下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当原水浊度低于50NTU时,最佳投药量在8~10mg/L,当原水浊度在50~100NTU时,最佳投药量在10~15mg/L,出水浊度均小于3NTU;设计流量下,设备排泥周期为9h;当进水流量分别为192m~3/d、240m~3/d、288m~3/d时,出水平均浊度分别为2.17NTU、2.07NTU、2.76NTU,出水平均UV_(254)为0.037cm~(-1)、0.037cm~(-1)、0.039cm~(-1),出水平均CODMn为1.47mg/L、1.54mg/L、1.54mg/L,表明设备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某地表水厂设计参数条件下采用微山湖原水开展混凝搅拌试验,并与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际生产中絮凝池絮凝效果差、药耗明显偏高,存在低温低浊水处置困难现象。对工艺池进行测量复核后,发现折板絮凝池前两段淹没过水折板安装高程和絮凝池尾端配水墙高程均存在异常,影响絮凝沉淀效果,针对上述缺陷进行改造,辅以投加助凝剂,使絮凝沉淀效果明显改善。运行效果表明:在冬季,PAC用量4 mg/L(以Al_2O_3计)、PAM用量0.05 mg/L时,沉淀池出水浊度可稳定地控制在1 NTU以下。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混凝法对冬季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混凝剂(PFAC)投加量、助凝剂(PAM)投加量、絮凝转速与絮凝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法的最佳控制参数为混凝剂投加量7. 87 m L、助凝剂投加量6. 06 m L、絮凝时间37 min、絮凝转速90 r/min。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为16. 3%、19. 7%、14. 7%。混凝出水再经砂滤后,出水浊度为0. 76 NTU、CODMn为2. 72 mg/L、氨氮为0. 44 mg/L,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研究结果为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处理条件下,对西南岷江地区突发性非多砂高浊水进行了原水特性的分析及絮凝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级絮凝、分级沉淀工艺,先投加PAC,60~120s后投加PAM,对高浊度原水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原水浊度为15000NTU时,投加200mg/LPAC、0.4~0.5mg/LPAM,静沉30min后,出水浊度为1.73~2.48NTU。  相似文献   

10.
以西安某地下水除铁除锰石英砂滤柱反冲洗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结团絮凝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得出了混凝剂PAC、助凝剂PAM、水流上升速度Uw和强制搅拌转速n对结团絮凝工艺的影响规律。在上升流速为34cm/min时,通过优化得出适宜的搅拌转速n为4~8r/min,PAC投量为20mg/L左右,PAM投量为1.0~1.25mg/L。适当增加投药量,最大上升流速可达42.5cm/min。在上述运行条件下,可使出水浊度小于10NTU,Fe小于1.6mg/L,Mn小于0.5mg/L,CODMn小于2.0mg/L;排泥含水率为90%~97%,污泥比阻值为(0.1~0.2)×109 s2/g。  相似文献   

11.
以水库春季低浊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增效结团流化床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增效结团流化床工艺处理水库低浊水是切实可行的,具有系统运行稳定性高,出水水质好等特点,而良好的污泥回流是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控制上升流速为20m/h时,通过优化得出适宜的工艺参数:混凝剂聚氯化铝(PAC)投量为11 mg/L左右,助凝剂(PAM)投量为0.25~0.30mg/L,污泥回流比为3%,机械搅拌转速为6r/min。在此条件下,出水浊度可控制在1.0NTU以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FeCl_3混凝-气浮处理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废水,考察了水力条件、pH、药剂投量及原水水质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_3混凝-气浮是一种有效的VAE废水处理方法,水力条件、pH、药剂投量及原水水质等因素对处理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最佳混凝条件为:搅拌强度为350 r/min,絮凝时间为8 min,回流比为50%,pH范围为7~9;最佳试验条件下,投加175 mg/L的FeCl_3,可使原水浊度由2 653 NTU降为26.89 NTU,COD_(Cr)由3 085 mg/L降为64.71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97.5%,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灰软化法处理地下水源水硬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灰软化法处理某地下水源水硬度,结果表明,当石灰投加量为220mg/L,pH为8.7~8.9时,可使原水硬度和碱度分别由300mg/L和250mg/L降至115mg/L和80mg/L以下,去除率分别为61.7%和68%,沉淀和过滤对硬度去除效果影响不大;投加石灰后出水浊度明显升高,投加PAC(聚氯化铝)40mg/L,并与常规工艺联用,可使出水浊度稳定降低至0.15~0.65NTU;试验证明"石灰+PAC+常规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硬度和浊度,出水煮沸后不再生成沉淀和悬浮物,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用户使用要求,石灰软化法药耗成本估算为0.246元/m3。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陶粒复合滤料的再生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济南某水厂出水,采用混凝沉淀+臭氧+复合滤料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城市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在臭氧消耗量和反应时间分别为5 mg/L和10 min,空床停留时间(EBCT)为15 min的条件下,臭氧/复合填料生物滤池对浊度、CODMn、UV254、NH3-N、NO2--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1%、48%、54.6%、83.1%、76.6%,出水水质分别降为:0.56NTU、3.1 mg/L、0.052 cm-1、0.37 mg/L、0.04 mg/L。  相似文献   

15.
阐述用有机阳离子高分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与无机混凝剂复合物对冬季低温低浊黄河水的脱浊处理研究过程。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及PAC与PDMDAAC的复合配比对低温低浊黄河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8℃左右,浊度在50NTU以下的黄河水,PDMDAAC对PAC强化混凝脱浊效果明显,PAC与PDM-DAAC的复合配比越低,复合混凝剂脱浊效果越好。要达到6NTU的水厂沉淀出水余浊标准,PAC需1.3 mg/L左右的投加量,而脱浊效果较好的低复合配比药剂PAC投加量在1.0 mg/L左右,减少残余铝含量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对投加粉末活性炭(PAC)预处理黄河原水进行了现场中试研究,确定了PAC适宜的投加位置和投量。结果表明,PAC最佳投加点为混合池,投加PAC使气浮出水浊度提高0.4NTU左右,滤后出水浊度略有升高(<0.1NTU);在絮凝池投加会造成气浮、过滤出水浊度的明显增加;在预氧化前投加PAC较之在混合池投加其有机物去除率略有下降;在混合池投加,当PAC的投加量为10mg/L时,滤后水的CODMn去除率提高15%-20%,可取得满意的结果;滤后水的色、臭和味等指标可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水力吹填泥浆自由沉降所需时间较长,退水排放会带走大量淤泥,以及吹填土地基自然固结时间长等问题,向泥水混合液分别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搅拌静置沉淀后测定混合液剩余浊度、剩余固体悬浮物质量浓度(SS)及泥水界面高度,考察其混凝沉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投加混凝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吹填泥浆的沉降分离,提高出水水质。随着PAC和PAM投加量的增加,混合液剩余浊度和剩余SS值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泥水界面高度基本保持不变。当PAC投加量为360mg/L时,混合液剩余浊度和剩余SS达到最小值,分别为287.4和1.45g/L;当PAM投加量为2.8mg/L时,混合液剩余浊度和剩余SS最小,分别为752.7和2.83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阜新矿区的微污染矿井水进行处理,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过滤特征。试验结果得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最佳投药量和絮凝时间分别为2~4 mg/L和3~4 min,最优滤速为10~14m/h,此时过滤周期可达到30~40 h,出水浊度和悬浮物浓度可分别达到1 NTU和5 mg/L以下,符合回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洗浴废水处理工艺中混凝预处理的作用与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固定化生物活性炭—膜滤—UV 消毒工艺处理洗浴废水,整体试验结果比较理想,在物化处理过程中混凝环节至关重要。为此研究了混凝对浊度、LAS、COD_(Cr)、洗浴浴香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投药量大于25mg/L 时,混凝沉淀可以把平均浊度为65NTU的原水降低到15NTU 以下,对 LAS、COD_(Cr)的去除率可达62%和50%以上,因此混凝是去除洗浴废水中悬浮物质、LAS 和有机污染物有效的物化处理单元;但是混凝不能有效地去除洗浴废水中的浴香。  相似文献   

20.
微絮凝直接过滤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当浊度、SS、COD_(Cr)、TP、BOD_5值为3.7~247 NTU、5~342 mg/L、15~108.1 mg/L、0.2~3 mg/L、2.5~23.3 mg/L时,出水浊度、SS、COD_(Cr)、TP、BOD_5分别为0.28~4.48 NTU、5~19 mg/L 、5.65~39.2 mg/L、0.01~0.67 mg/L、2~7.7 mg/L,达标率分别达到100%、95.6%、100%、94.7%、100%.工艺具有占地少、出水效果好、投药量小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严格控制运行条件,才能让运行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