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体感是视觉之外的另一种获取空间信息的媒介,也是影响空间体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体感交互过程动态多变和难以被直接观测的特性,本文通过当代人因测量技术,探索其在近体和体表尺度下的呈现:在近体尺度,通过运动轨迹追踪技术,测量公共空间中具有强交互性的运动,进而提取其行为规律和基础空间界面形态;在体表尺度,基于内置压力传感器网络的实验装置,采集人与空间界面的接触频次,探索空间界面形态的互动吸引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极小建筑空间的特殊性,提出一种针对极小建筑空间环境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主观综合性评判方法。研究借助胶囊公寓的实地调研和1∶1示范性微建筑的空间体验试验,通过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等专家调查法得出基于人体5种感知的极小建筑空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出各层次因子权重,建立极小空间环境多维评价模型。通过在1∶1示范性微建筑中的主观满意度测评,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计算过程简单、实用性强,能够明确且详尽地反映极小建筑空间环境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杨健  张越 《城市住宅》2021,28(2):107-109
以环境行为学及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探讨人与夜景景观空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夜景景观空间特点,总结基于行为心理互动体验下夜景景观空间设计策略,以期对改善城市夜景景观空间形态、激发空间活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2)
为改善方形养殖池的流场特性并保持较高的空间利用率,提出将圆形养殖池的良好水动力特性和方形养殖池的高空间利用率优势相结合,以圆弧角代替直角的方式优化方形养殖池,运用计算流体力学建立了三维湍流数值计算模型,对不同圆弧角尺度(圆弧角半径与池体宽度之比,即相对弧宽比为0~0.5)和进水流量(400、814、1174 L/h)的单通道方形养殖池流场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基于养殖池流场特性对养殖池类型进行定义。结果表明:当0.2≤R/B<0.4时,养殖池的平均流速相比方形养殖池明显提升,阻力系数降低,在进水流量较大(1174 L/h)时流场均匀性显著改善,同时有别于圆形养殖池水动力特性,并将此类养殖池定义为方形圆弧角养殖池。研究表明,R/B=0.20、0.25是兼具较好流场均匀性和高空间利用率的方形圆弧角养殖池,本研究结果可为方形圆弧角养殖池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优选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杨春燕 《华中建筑》2008,26(6):175-177
该文分析了三峡沿江场镇洋渡街道空间的行为场所特性、街道的尺度以及街道空间形态,指出洋渡作为传统的沿江场镇,街道与建筑之间在空间尺度上隐含着一种均衡性、宜人性。文中强调了传统街道依地势而建,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空间的运用,强调了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指出在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更多的从传统空间观念中汲取精华,更多地考虑“人性”的尺度,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核心的街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6.
正"建筑流线俗称动线,是指人们在建筑中活动的路线,根据人的行为方式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这是百度百科中对于"建筑流线"的解释。而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流线设计更多是在方案后期表达设计的一种方式,在方案的决策阶段,流线与空间、建筑形态的关系,包括人在流线中的空间体验却很少被重点关注。"建筑流线"这个带箭头的"线条"很多时候被看成不同类型建筑的流程范式,机械地串联起任务书内的功能清单。流线本身代表的活生生的人的活动及其丰富性被隐匿了,人员数量的聚集、时间顺序和空间体验这些基本特征常常被忽略,干瘪的流线设计导致了空间体验的缺失和尺度的谬误。而建筑功能的发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间句法的多尺度城市公园可达性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文  雷芸  梁钊 《华中建筑》2013,(12):74-77
空间可迭性是影响城市各层级公园布局合理性以及服务效能的重要因素,对它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文中以城市尺度与居住区尺度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视角探讨其空间可达性及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其中,空间句法作为理解城市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可定量而精确的描述空间结构形态,其参量集成度可作为公园空间可达性的直观量化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直观、科学而理性。空间句法为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  相似文献   

8.
李蔼峰 《中州建设》2013,(16):73-74
对于生在长在北京的人,最有味道最美好的街道就是胡同。胡同不仅仅是北京城的交通脉络,它更承载着我们的生活记忆及空间体验。本文通过探究北京胡同的空间形态、尺度以及与人的行为关系来分析其空间特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由对常见多层办公建筑空间的体验,针对体验过程中所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进而探究通高空间在多层办公建筑中的设计应用。论述由笔者为该文所提出的三种典型类型,并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基于以上基础,运用场景和叙事理论,对三种典型类型作以剖析,将空间场景化,构成场景语汇,结合叙事结构,对其进行结构性编排。通高空间在界面、尺度、位置等层面的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场景语汇,借由叙事结构的建构,可形成具有多空间语汇的办公建筑,改善办公建筑的办公环境,优化空间体验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传统水乡聚落中水体形态对公共空间小气候感受的影响,将情景分析与 CFD 数值模拟相结合,重点讨论水体面积变化对热舒适感受的改善作用。以同里古镇的滨水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前提,相对现状 100% 水面的基础上,重构无水面、50% 水面的情景,以三种水体设计情景为单变量实验,模拟了三种水系面积情景下初夏昼间 9:30、11:30 和 15:30 三个时间序列的小气候环境和 WBGT 热舒适度分布图解。研究基于风热湿耦合的物理环境仿真和热舒适感受的空间测度,引入热舒适改善效率衡量单位面积水面增量的空间热舒适性,并采用移动窗口法进行了整体和局部的多尺度统计。结果表明,整体上随着水体面积的增加,各时段周边公共空间内热舒适区的面积均随之扩大,水面变化对于空间热舒适性具有正向效应,同时多尺度的综合研究发现各时段水体增加的过程中,0~50% 水面的增量前期阶段相比于 50~100% 后期阶段,热舒适改善效率更高。从而厘清了同里水乡聚落中水体面积增加与滨水公共空间热舒适感受提升之间的作用过程,提出了传统水乡聚落空间的小气候营造智慧,对气候适应性的水系规划及其滨水空间的小气候优化设计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量的传统街区成为旧城改造的重点,在历史遗存与时代要求的碰撞中,步行商业街成为一种折中的手段被广泛采用。这种步行商业街涉及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形态和意象的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是城市街道空间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此以泉州状元街为例,通过对状元街的图底关系、空间序列、空间尺度以及空间意象的分析,展示步行商业街空间形态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城市设计理论,从解析“情境”概念出发,从空间体验、文化体验、自然体验三个方面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空间主体,再从空间形态、空间尺度两个方面剖析其空间客体,最后从可意象性、可达性两个方面研究空间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场所精神的建立,试图探寻一条科学表达城市广场情境的路径,为今后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蒙古草原的游牧到定居以圆形蒙古 包向方形定居住居转变为主要特征。学界 如何科学评价定居住居关乎草原传统住居 文脉的延续和牧民安居乐业。基于此,以牧 民住居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量 化评价分析。研究发现:一、牧民住居平面 布局正在从多元化向单一方向发展,而对此 定居住居牧民普遍持有较高满意度;二、传 统[蒙古式]室内空间氛围正在向[现代式]方向 转变中;三、物理量与质的心理评价尺度间具 有线性相关性;四、心理评价与空间物理尺 度、住宅性能、行为便利度间具有线性相关 性。这一结果对草原定居点建设与实践提供 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视觉感知是空间体验的基本方式,对视觉感知规律的研究,可以指导空间尺度与序列形态的营造,建立以人的空间感受为基础的设计思维方式。从人的视觉性角度去研究滨水空间的尺度,探索符合人行为心理的水景跨度,景观节点间距,以及符合人视觉规律的景观造景设计,进而更理性地把握滨水空间设计的内在规律,以促进滨水空间景观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街区尺度的日照环境问题,尝试提出"罩面"概念研究街区尺度中建筑群形体组合对日照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首先,针对4种不同建筑群空间组合模式,运用Grasshopper及Ladybug插件模拟分析样本整体长期日照指标.随后,对比各样本"罩面"形态指标与太阳辐射的关联性.最终,遴选出街区层面基于日照环境品质改善的关键形态指...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了三峡沿江场镇洋渡街道空间的行为场所特性、街道的尺度以及街道空间形态,指出洋渡作为传统的沿江场镇,街道与建筑之间在空间尺度上隐含着一种均衡性、宜人性.文中强调了传统街道依地势而建,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空间的运用.强调了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指出在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更多的从传统空间观念中汲取精华,更多地考虑"人性"的尺度,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核心的街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新建筑》2018,(5)
从功能构成、尺度与形态、空间组合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以多样化、灵活化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下的城市民办小学普通教室空间构成的设计方法。择取全程植入"271"教育模式,即包括教育价值观、教育管理、课程体系和课堂模式的完整创新教育体系的山东潍坊瀚声国际学校小学部进行先导性案例研究。基于具体的教学模式特征,分析教室空间的功能构成;基于不同尺度层级的空间行为分析,推定适应的空间尺度与形态;基于利用率最优化原则,统合教室空间的组合模式,进而对设计早期作为教室空间构成的设计决策参考指标——教室生均面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城市街区建成环境感知深刻影响居民的空间行为和空间体验评价。本研究基于眼动行为实验范式,招募大学生受试者观看高、低活力的北京市区街景视频,并采集眼动数据和量表分数,利用图像语义分割和因果推断建模,探讨场所尺度的活力和个体尺度的人际信任两种因素对建成环境感知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场所活力与人际信任对环境恢复力、社会性视觉偏好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场所异质性;同时,对视觉行为的作用则具有场所同质性和协同性,场所与人格特质匹配时,视觉加工和搜索负担减弱,引发注意的兴趣点增多。本研究证实了人格和环境对于城市街区建成环境感知的交互作用,对未来的街区个性化设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空间句法是一种从空间形态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行为的城市空间理论与方法,常用于空间规律的挖掘以及规划评估与多方案比选。该文以成都少城为例,通过采用空间句法模型对商业区与居住区进行空间使用的量化实证研究,得出不同尺度下模型的适用性,发现规律并用于为城市决策提供量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形态与行为表达均具有特殊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三种类型及其区别于一般城市空间形态的关键要素——界面、尺度与色彩。其次,通过心理行为活动表达与活动行为表达的阐述,解析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行为表达。最后找到了两者相互影响的互动关联机制,从更深刻的角度认识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与行为表达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