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什么一再强调要重视城镇建设的特色风貌问题 ?所谓城镇特色风貌 ,简而言之 ,就是一个城镇不同于其他城镇的、外在的和内在的鲜明的特征和风格。城镇建设一般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但由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从而使每个城镇又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特色风貌是城市的形象 ,也是城市的灵魂 ,展示着城镇特有的历史文化风采、自然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和水平。我们一再强调要重视城镇特色风貌建设 ,是因为一个现代化的城镇不仅应有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生活舒适、高素质的居民等现代化城镇的共性…  相似文献   

2.
王璐  郭丽霞 《华中建筑》2021,(1):110-114
城市色彩是最能直观反映城市的文化特色、历史风貌以及居民审美情趣的元素之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色彩风貌是体现地域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因庙而生、因商而兴"的草原城镇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与民族文化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城市色彩文化.以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以色彩地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实地...  相似文献   

3.
每个城市都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风貌、历史沿革以及民族文化等特点,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随着中央对于支援西藏开发建设的高度重视,审视和分析高原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规划发展之路,对于城市规划工作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城市的风貌与形象,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本文以沈阳对口支援项目《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多玛乡总体规划》为例,从功能定位、保护策略、产业结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等方面介绍高原牧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在此基础上从生活模式改变、工作程序保障、特色区域打造、生态空间恢复、自然能源开发等方面提出高原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规划模式与创新特色。并从城市规划角度探讨了高原牧区建设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是城镇旅游竞争的核心之一。本文基于城镇旅游文化形象与城市设计的内在空间关联,以六安市佛子岭城镇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与城镇风貌、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为例,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角度展开了"城镇旅游文化形象定位及其建构"的探讨。认为城镇风貌、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与城市设计,其整体目标与本质特征都是致力于城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城镇形象特色的塑造;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设计的基本问题,应从城市设计战略与整体空间设计两个层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5.
毛露  李长奇 《安徽建筑》2012,19(6):42+83
藏族城镇如何在城镇建设的高潮期,保持其固有的地域性风貌特色?文章分析了藏族城镇风貌特色的构成要素,从自然环境、宗教文化、民俗生活、城镇布局、建筑风格和城镇色彩六个方面,深入探究了新时期藏族城镇建设中风貌特色的地域性表达。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速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进程,小城镇的建设速度和规模也随之加快。但一些仓促的规划往往忽视了对小城镇风貌特点的研究,规划没能反映小城镇的历史文脉、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个性特质,反而把原本各具特色的传统小城镇塑造成“千城一面”的形象。 城市,只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风貌,才拥有了灵魂和生命力。而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就需要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对规划城镇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对该城镇的规划建设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突出小城镇的产业特色。同时,合理利用原生态的山水…  相似文献   

7.
宁妍妍 《城乡建设》2015,(4):39-40,4
开展城市色彩规划具有短时高效、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特点,是让城市形象焕然一新的有效措施,在塑造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传承民族文化,确立城市标志色,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和整体风貌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一、天水市城市色彩规划的作用 (一)塑造天水城市特色风貌 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格和面貌,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可以体现于建筑风格、样式、材质和色彩等诸多方面,其中城市色彩景观作为城市形象的一项重要外显要素,与城市风貌的关系非常紧密.和谐、有序、易于识别的城市色彩景观有助于城市特色风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草原城镇发展历史悠久,因地域广阔、环境独特,城镇风貌受多源文化影响,地域特色突出.但在近年的快速城镇建设中,城镇风貌同样面临着认知模糊、传统弱化等现象.本文以分析草原城镇风貌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以及梳理国内不同时期的城镇风貌管理机制为基础,总结在规划设计引导、法制约束和信息化智慧管理等方面的有效经验,提出草原城镇风貌管控应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明确管控对象,建设信息平台,实施精细化管控措施,提升公众参与效率,以提高草原城镇风貌管控效率,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延续传统城镇在空间肌理、景观环境、建筑风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色,突出影响着地区传统文脉和社会关系的存续。而其中对于构成最大量而直接的外部可视化环境的建筑风貌的控制和引导又是关键。楚雄是我国西南多民族地区唯一的彝族自治州,在传统城镇建筑风貌规划中保护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核心目标。研究从城市整体性视角出发,引入形态类型学方法,通过划分点—线—面—区、重点 + 一般区域的控制层级,制定文字 + 控规图 + 图表、通则 + 地方性导则的城市设计导则体系。意图建构一套清晰类型化且操作便捷的面向规划实施管理的导控系统,以营造传统城镇的建筑与街道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0.
历史小城镇民族形象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受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国际风格和旅游发展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城镇形象与其固有民族传统形象渐行渐远。在存有大量历史遗存的小城镇中如何延续传统城镇特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当前历史小城镇形象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将城市形象理论导入小城镇建设中的理念,从打造民族城镇形象入手,在发展中保护和延续城市的形象特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上海崇明县堡镇光明街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建筑、道路、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风貌特征的分析,总结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地区发展目标和定位,明确该风貌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保护对象和对保护对象的规划控制要求,规划技术指标及管理技术规定不仅包括一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同时更突出了保护的要求,有效实施保护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老城区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样性要求、城市更新改造中历史信息的遗失、现行规划编制体系对老城保护管理的缺失等实际问题,在"规划设计导则"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体系构架与规划编制管理结合"、"内容有限理性与弹性控制结合"为特点,易于操作的"规划设计导则"的编制,以协调老城区的保护要求、针对性地制定更新改造的规划条件。并通过杭州老城的例子,在综合研究各类遗产保护要求的条件下,以保护优先为原则,构建层次分明、理性与弹性结合、编制体系与管理体系衔接的"规划设计导则",并通过导则内容在法定规划的用地规划、指标体系、地块图则设计里的落实,直接指导"规划设计条件"的制定,从而更明晰而有效地指导老城的综合保护与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关于历史风貌保护体系的探索,国内已建立了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的保护系统与理论,非历史文化名城方面却一直缺乏完善的构建.建立历史风貌保护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历史风貌保护纳入城市空间管控平台,划定历史风貌空间保护线,形成保护共识.厦门的实践是在历史风貌保护中通过对“多规合一”空间管控思维的思考,以及历史风貌保护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确立历史风貌核心保护价值,建构历史风貌保护系统,完善历史风貌保护要素,建立历史风貌保护平台和设置历史风貌动态维护机制”五个规划策略,构建覆盖全市域的历史风貌保护体系,并完成纳入“多规合一”空间管控体系的基础支撑工作,为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的系统性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强 《城市规划》2007,31(5):93-96
以安徽东至尧渡老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研究为例,在基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的设计上,认为文化遗产的历史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在本质上都是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空间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源的文化解读,文化遗产的历史空间保护,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设计战略层面的把握与空间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小云  闵忠荣 《华中建筑》2010,28(9):106-10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山地丘陵历史文化名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该文以江西曾家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从保护要素、保护层次、空间形态、保护性开发四个方面对曾家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进行探析,以利于历史风貌的有机保护和山地丘陵传统格局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关于历史风貌保护体系的探索,国内已建立了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的保护系统与理论,非历史文化名城方面却一直缺乏完善的构建.建立历史风貌保护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历史风貌保护纳入城市空间管控平台,划定历史风貌空间保护线,形成保护共识.厦门的实践是在历史风貌保护中通过对“多规合一”空间管控思维的思考,以及历史风貌保护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确立历史风貌核心保护价值,建构历史风貌保护系统,完善历史风貌保护要素,建立历史风貌保护平台和设置历史风貌动态维护机制”五个规划策略,构建覆盖全市域的历史风貌保护体系,并完成纳入“多规合一”空间管控体系的基础支撑工作,为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的系统性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仍处在十分复杂的状态:一方面,经过30年来的努力,其保护规划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又面临城市现代化发展与旧城更新的诸多压力。亟需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走出专业部门、专家精英主宰的现状,由单纯的技术层面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经济层面,从多维视野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路、策略与途径。论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总结了前三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南京大规模发展与旧城结构调整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新型城镇化城市文化传承的角度,就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作用、格局保护、疏散政策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新的规划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legisla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HCCs),summarizes China’s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discusses the disadvantages of China’s current legal system for the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th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as well as completing the legal system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9.
王景慧 《城市规划》2011,35(12):9-12
1982年我国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初衷就是设立一项保护措施,从城市角度保护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与城市行政管辖有关的历史文化概念,它的保护范围和具体内容在保护规划中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规划范围应该一致,重点是中心城区的规划。从城市历史文化内在联系的角度遴选保护内容,确定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普遍存在的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实施不力等问题,本文以韩国首尔北村韩屋密集区为研究对象,梳理北村韩屋保护的演进历程,解读韩屋保护的相关制度,从而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国际经验借鉴。研究表明,构建居民广泛参与的保护制度体系,明确保护规划在管理制度中的地位,形成政府政策管控引导、居民介入及第三方平台监督的多元协作等是重要的制度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