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钢铁工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世界钢产量从1900年2850万t增长至2000年8.43亿t。第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个快速增长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经济快速发展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增长是钢铁生产的拉动力,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预计21世纪世界钢产量将达到20亿t/年,铁产量可能超过13亿t/年。基于国内市场需求,中国钢铁工业产量保持在4~4.5亿t/年,2015年后铁的年产量有可能下降。中国炼铁将面临资源短缺、炼铁高炉结构不合理、能源过度消费和环境压力的挑战。中国钢铁工业必须是以国内需求为导向型的。中国炼铁工业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2.
1 前言 热轧轧制油技术是热轧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技术总是随着轧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热轧轧制油在日本热带钢轧机开始采用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使用轧制油的目的是补偿由于大量生产钢材而造成的轧辊磨损;之后以石油危机为契机,轧制油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到节约能源方面;到20世纪80年代,进一步扩大到提高产品表面质量方面.  相似文献   

3.
16到18世纪,近代钢铁工业和技术基础逐步形成,此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战略是增加钢的产量,其次提高质量、增加品种。这个大趋势,不但在第二、第三世界是这样,即使在第一世界也不例外。我们知道在世界各国努力增加钢的产量,首先达到年产1亿吨的国家有美国、苏联和日本,达到的时间分别是1953年、1967年和1973年(上5000万吨的国家有西德和中国)。他们在达到1亿吨之后,并未停顿下  相似文献   

4.
自本世纪60年代起,美国钢铁工业所处的形势是:数量比不上前苏联,技术不及日本,前景不如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进入80年代后的1982~1987年间,钢铁生产的亏损额达60亿美元,从业人数由50万锐减至20万,更使投资者裹足不前;而亟待进行技术改造的钢铁业,被迫转向从日本引进资金和  相似文献   

5.
展望2008     
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2007年全球钢铁生产又创历史新高。据国际钢铁协会的初步统计,2007年全球粗钢产量总计为13.435亿吨,比2006年增长7.5%,同时也是全球粗钢产量增长率连续5年超过7%。其中,中国粗钢产量达到4.89亿吨,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其次日本粗钢产量达到1.20亿吨,同比增长3.4%;美国粗钢产量9720万吨,同比下降1.4%。从2007年各国和地区粗钢产量看,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非发达国家粗钢产量继续大幅度攀升,其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也继续增加,从2006年的45.9%增至2007年48.2%。  相似文献   

6.
朱敏之 《宽厚板》2000,6(3):39-42
1 序言日本轧制最大成品宽度 5350 mm、世界上最大级四辊可逆式轧机 ,从 1 976年投产初期就以高效率生产高质量产品为目标 ,积极采用了各种设备的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设备。70年代后期到 80年代前期厚板生产工艺技术在代表提高收得率的平面形状控制技术、代表节约能源技术的热装等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提高收得率技术方面 ,在世界率先开发了 MAS(水岛自动平面形状控制系统 ) ,并已达到了实用化 ,又于 80年代后期 ,发展到了无切边厚板生产技术。另一方面 ,作为考虑材质的生产技术 ,于 80年代后期使采用轧制后的加速控制冷却的TMCP(热加…  相似文献   

7.
薄板坯连铸连轧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薄板坯或中厚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全世界已建成不同机型的生产线达55条,总生产能力近1亿吨。我国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于1999年在广州珠  相似文献   

8.
正钢铁生产流程中,无论是以铁矿石为原料,还是以废钢为原料,炼钢、连铸、热轧都是不可缺少的三大关键工序。它们之间呈现顺序加工关系,不仅存在物流平衡问题,而且由于高温作业,还存在着能量平衡和时间平衡问题。日本钢铁企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节能而广泛推广的热送热装工艺实现炼钢—连铸—热轧的集成生产,使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发生根本性转变。该生产模式可显著降低热轧工序吨钢能耗,并提高  相似文献   

9.
某公司二棒轧钢车间是生产20-40大规格螺纹钢的生产线,设计年产量约80万吨,产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文章通过2021年提速实践,简述了单线棒材系统技术发展的趋势及提高轧制速度的意义,介绍了二棒产量提升至月产11万吨的工艺部分改造经验,分析总结了提速改造的目的内容、技术特点及其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HSLA钢冶金工艺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及中厚板坯炉卷轧制工艺,进入了低合金高强度钢(HSLA)的生产流程;并在该流程中对HSLA钢热机械控制轧制工艺(TMCP)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目前薄板坯连铸连轧CSP(Compact Strip Production)工艺所开发的钢种有:(1)ECC、UCC和IF软钢;(2)高强度多相DP和TRIP钢;(3)X80级管线钢。介绍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和中厚板坯炉卷轧制工艺开发的HSLA钢品种的工艺特点和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日本国内对钢铁的需求一直处在扩大不旺的年代,但近几年遇到中国钢铁需求增加,这一商机迫使日本扩大出口。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国内粗钢的产量超过了1亿t,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但是,增加生产带来的设备投资却很困难,因为在过去数年中,由于设备的集约对日本国内的钢铁业来说处于困境,因此各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来适应。在这样的状况下,国内在10年中,新的轧制生产线的建设(其中包括恢复)共进行了三项即热轧两项、冷轧一项,热轧是1980年以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镍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镍工业发展对镍矿资源的需求分析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发利用国内镍矿资源,通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镍工业体系。2002年我国镍产量6万吨,约占当年世界产量的4.5%,居世界第七位;消费量8万吨,占当年世界消费量的7.2%,居世界第六位。2003年国内镍产量超过6.5万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六位;消费量超过12万吨,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镍消费国。我国是近年来全球镍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张立峰 《钢铁》2022,57(12):1-12
 全面回顾了炼钢技术的发展历程。炼钢技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有170多年,经历了贝塞麦炼钢炉、平炉、氧气炼钢炉和电弧炉几个主要阶段。1850年代英国人贝塞麦发明了底吹空气的酸性转炉炼钢工艺,空气进入炉底气室然后通过透气砖进入钢液熔池,该技术因为酸性内衬而无法冶炼高磷铁水。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托马斯发明了碱性耐火材料和碱性炉渣的底吹空气转炉炼钢技术,实现了钢液的脱磷且脱磷在脱碳后进行。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西门子和法国人马丁分别发明了在高温蓄热室结构的炉子内使用铁矿石为氧化剂实现铁液脱碳的炼钢过程,即“西门子-马丁炉炼钢工艺”,又称为平炉炼钢技术,冶炼过程渣钢分离,脱磷在脱碳之前进行,钢中氮含量低,冶炼炉容积可以达到几百吨,可以使用废钢,该技术于20世纪初全替代了贝塞麦的底吹空气转炉炼钢技术。1949年,杜勒教授成功完成了顶吹氧气转炉炼钢的试验,并促进奥地利的Linz和Donawitz炼钢厂在1952年开始进行顶吹氧气转炉炼钢的工业实践,称为LD工艺,随后该工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推广,在美国被称为氧气碱性转炉炼钢技术,简称BOF工艺。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美发达国家的平炉炼钢技术完全被顶吹氧气转炉技术替代。底吹氧气炼钢技术和顶底复吹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并被逐渐推广。19世纪70年代,西门子建造了第一座试验用的炼钢电弧炉,20世纪初,美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三相埃鲁电弧炉并开启了电弧炉炼钢实践。熔化废钢和合金的感应炉技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20世纪20年代真空感应炉开始工业应用。中国的炼钢技术起步很晚,1949年产钢不足16万t,1964年在首钢诞生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最近30年来,中国的炼钢能力和炼钢技术都得到了飞跃式发展,粗钢年产量已经达到10亿t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正在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4.
镍资源发展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清产业趋势调整发展战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飞速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镍工业体系。2004年国内精炼镍产量近8万吨,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五位;消费量达到14.6万吨,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镍消费国。我国是近年来全球镍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2004年,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列为国家过度投资重点调控的产业,先后对项目审批清理、银行贷款、土地征用、投资资本、出口退税率、电价等方面采取了调控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产生了有效的调控作用。虽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限制了一批钢铁项目的上马,但…  相似文献   

15.
《冶金管理》2001,(3):9-11
翻开邯钢的发展史,着实令人惊叹:一个自1958年建厂的地方老企业,从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总资产由22亿元增至213亿元,净资产由5.8亿元增长到102亿元,资产负债率由70%下降到52%,净创利润48亿元。由一个濒临亏损边缘的地方小钢铁厂,发展成为年产钢500万吨规模、装备一流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走出了一条短期内实现国有资产迅速增长的成功之路。一、实施“量力而行、梯度发展、滚动前进”发展战略,为“九五”腾飞固本强基同其它地方钢铁企业一样,20世纪80年代初,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  相似文献   

16.
1、历史回顾我国铝型材加工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是与新时期紧密相连的新兴行业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从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引进8台当时最先进的油压铝材挤压机,开创了我国铝型材加工的纪元。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建筑铝型材加工开始起步,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前期两次大建设,建筑和铝型材加工业达到数量型顶峰。  相似文献   

17.
1 我国钢铁工业现状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中国钢铁需求量的快速增加。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年产1亿t大关,至今已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地位。表1是“九五”期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和国内生产量的变化。从表1看出,尽管钢材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焦化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1.产能产量快速发展、产业集中度逐步改善 截至2013年底,中国焦化行业总产能超过6.5亿吨,规模以上焦化企业732家;企业平均焦炭产能规模为90万吨;其中100万吨及以上焦化企业有200多家,200万吨及以上焦化企业70多家。目前,我国钢铁、焦炭产量及焦化行业产能规模状况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9.
尽管印度钢铁工业采用连铸工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是直到80年代早期,钢铁联合企业才部分选择使用这项技术,它的应用才有突破性进展.从此,连铸在印度有了重大发展,到9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的钢铁联合企业都部分或全部采用这种技术.今天超过65%的印度钢材是通过连铸工艺生产的.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引进,机械设计和制造工序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2003年,印度钢产量达3180万t,其中有2080万t是通过连铸工艺生产的.现在,印度采用连铸工艺生产的钢材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尤其是难浇铸钢种、双相钢和其它特种钢.笔者试图对当前印度连铸工艺概况进行全面评价.连铸工艺在印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的印度钢材几乎100%将要通过连铸生产.  相似文献   

20.
张寿荣 《中国冶金》2016,26(10):7-8
正1现状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钢产量的增长,生铁年产量超过1亿t,居世界首位。进入21世纪,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生铁产量由2000年的年产1.31亿t增至2015年的超过7亿t,中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生铁总质量的比例由22.95%增至60%以上,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