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导致这一问题的本质原因是氮、磷的过量输入导致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当外源磷得到控制后,控制湖泊中内源磷的释放成为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重点。传统控制内源磷释放的方法有多种,如铝盐、铁盐混凝沉淀法,底泥覆盖法等,这些方法可能产生磷的重新释放、二次污染等问题。锁磷剂对控制内源磷的释放表现出明显优势,具有控磷效果好、无污染、无生态风险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最新的锁磷剂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控制湖泊内源磷释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3):715-718
介绍了磷释放的影响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就水动力、水化学、微生物活动等方面对磷释放的研究进展,并分别阐述每种因素的影响机理。最后,对磷释放的研究现状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湖泊内源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理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物磷含量及其形态决定浅层湖泊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而环境因素通过影响磷的形态转换及分布,可以显著地间接影响磷的释放强度及释放量。本文综述了温度、照度、DO、Eh、pH、水力挠动等主要理化因素对浅层湖泊沉积物内源磷形态转化及释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碳源类型对生物除磷过程释放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红勋  王淑莹  闫骏  彭永臻 《化工学报》2007,58(8):2081-2086
厌氧释放磷是生物除磷的重要部分,释放磷不充分是生物除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碳源种类对厌氧生物除磷的影响,以A2/O氧化沟工艺好氧末端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投加乙酸钠、丙酸钠、葡萄糖、甲醇和乙醇等碳源,在厌氧和缺氧状态下进行释放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PAOs)以乙酸钠或丙酸钠为碳源释放磷速率很快,120 min平均比释放磷速率分别为290.5和236.7 mg P·(g VSS)-1·d-1;PAOs利用葡萄糖、乙醇和甲醇释放磷速率较低,比释放磷速率分别为49.4、38.8和8.91 mg P·(g VSS)-1·d-1;(2)在缺氧条件下,PAOs以乙酸钠或丙酸钠为碳源释放磷速率与厌氧状态下释放磷速率相差不大,而其他3种碳源作用下,PAOs并不释放磷;(3)初始NO-3过高时,乙酸钠作为碳源,PAOs在释放磷结束后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吸收磷。  相似文献   

6.
唐艳 《山东化工》2015,(4):147-148,150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模拟湖泊小试装置,分别采用含粘土的沙子和清洁黄土两种材料覆盖污染底泥阻隔磷释放。实验控制在恒温25℃厌氧条件下进行。经过60d静置和15d扰动实验,结果表明,沙子和黄土覆盖厚度达到5cm以上,均能有效抑制底泥P释放,且覆盖厚度越厚,抑制P释放的效果越好。因此,从工程成本和取材方便的角度考虑,采用5cm~15cm厚度即可。扰动会加速促进底泥P释放,采用覆盖法控制内源磷污染时,要尽量减少对覆盖材料的扰动。  相似文献   

7.
鲁苇  樊杰  邵显涛  何家俊  高乘 《净水技术》2021,40(12):89-96
钢渣是富含Ca元素的吸附剂,文中以钢渣粒径和投加量为影响因素,底泥释放的磷为控制指标,并利用钢渣浸出的Ca2+和Fe2+,结合等温吸附、动力学和XRD揭示了钢渣对底泥的控磷机理.结果表明:钢渣投加量对除磷和pH的影响强于粒径.钢渣(投加量为2.5 g/L、粒径为20目)使上覆水的磷减少了54.7%,底泥磷减少了40.4%,且不影响水体pH和DO.钢渣向水中缓释Ca2+,界面处高浓度Ca2+形成除磷层,释放的Fe2+不明显.钢渣通过钙磷结晶沉积和单分子层化学吸附除磷,除磷之后的钢渣采用磁性回收.  相似文献   

8.
水体受重金属污染后其底泥亦成为污染面源。本文结合底泥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介绍了其赋存形态。分析讨论了pH值、温度、粒径、盐度、腐殖酸、氧化还原电位、泥水比等因素对底泥吸附及释放重金属的影响,总结了底泥吸附重金属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底泥释放重金属的动力学等相关规律.并对底泥中重金属的释放研究及其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沉积磷在不同pH条件下的转化及释放行为,有效控制内源磷向水体释放,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内源污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考察了pH值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元素释放与转化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在不同pH水平下,沉积物中内源磷的相互转化及向水体释放的总磷(TP)、总溶解磷(TSP)、溶解反应磷(SRP)、总反应磷(TRP)、溶解水解磷(SHP)等5种形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受试沉积物样品TP含量为760mg/kg,属于中等富营养化水平:pH值是影响内源磷释放的重要因素,pH在5~9之间,沉积物中5种形态磷的释放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磷吸附剂     
从工厂或家庭排出的废水,其中的磷会导致河流、湖泊、海水的富营养化、破坏环境,因此,需要开发将其去除和回收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景观水体底泥释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景观水体的补水情况、水质变化情况,通过控制不同温度和不同的上覆水水质来模拟底泥释放试验说明景观水体的污染源特性、底泥释放污染物(营养盐N、P、COD_(Mn))的规律.得出了温度和上覆水质对底泥释放的影响曲线.同时也说明景现水体内源磷对景观水体的水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为预测景观水体的水质变化情况和换水或补水量、补水时间的确定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和有机磷,回收这部分磷有助于缓解磷资源匮乏的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剩余污泥的性质、磷的分布和形态,总结了热水解和超声等强化处理技术破坏剩余污泥细胞和絮体结构、释放胞内磷至上清液的过程,以及影响磷释放的因素.综述了不同的沉淀法回收高品质磷矿物质的机理和效能,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洗涤剂禁磷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来源及其作用,认为城市污水除磷方法仅是补充措施,洗涤剂禁磷才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多氯联苯进入环境后,会与底泥中的有机物、矿物质等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如分配、物理吸附、化学吸附,致使水体中溶解性部分浓度下降而转入固相中去。在一定的条件下,吸附到沉积物上的有机化合物又会发生各种转化,重新进入水体中,甚至危及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因此,我们通过研究多氯联苯在底泥中的释放影响因素,来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16.
磷回收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水体富营养化和磷资源匮乏提供了解决思路。首先,在总结世界磷资源现状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基础上,阐述磷资源回收必要性;其次,总结从污水、污泥和污泥灰中回收磷的结晶法、吸附/解吸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超临界水氧化法等回收技术;最后,展望了我国磷回收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于璐  刘巍  杨晓进 《化工科技》2015,23(2):32-34
作者介绍了磷污染的危害及除磷技术现状,针对某污水处理厂的废水ρ(总磷)(TP)情况,在现有生物除磷工艺的基础上,开展了化学除磷研究,确定了最佳除磷药剂、最佳搅拌时间、最佳沉淀时间和确保TP达标的药剂投加量。通过化学除磷技术的研究应用可确保生化除磷效果不稳定的情况下污水厂出水TP的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曝气方式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水处理技术》2007,33(11):17-19,48
以河流底泥为材料,模拟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及对上覆水DO、pH值、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可有效恢复水体溶解氧水平,并且pH值保持稳定;而水曝气仅在曝气期间,溶解氧水平较高,停止曝气,溶解氧迅速下降,pH值变化显著。底泥曝气可以有效促进底泥对磷的吸收。底泥总磷的净增加量达到187.2 mg/kg,而Ca-P的净增加量为172.2mg/kg;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强化作用一般,总磷的净增加量为105.4 mg/kg,并较为均匀地分配到NH4Cl-P、Fe-P、Ca-P三种形态中。  相似文献   

19.
侯雯 《广东化工》2012,39(17):91-92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所采用的化学沉淀除磷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重点阐述了化学除磷方法的原理、处理工艺以及特点,为不同条件下的污水除磷提供参考。最后,指出了我国在现阶段实施该技术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泽政 《广东化工》2010,37(12):90-92
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是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众所周知,污水中的N、P是引起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中国水体的恶化,中国把污水的排放标准提高,总氮总磷的指标做了进一步的提高。文章从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弊端出发,分别从A2/O工艺优化和新机理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的研究进展,并做了介绍,同时对今后的脱氮除磷工艺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