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博格达造山带黑沟环状花岗杂岩,中心为二长花岗岩,内环为花岗闪长岩,外环为辉长岩、(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对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了309.0±6.2 Ma、311.1±3.8 Ma和308.9±4.4 Ma的结晶年龄,均为晚石炭世。该岩体可能为博格达裂谷闭合,进入板内伸展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北京密云地区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体、番字牌南花岗岩体、冯家峪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首次获得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9±2)Ma,番字牌南花岗岩岩体侵位年龄为(130±1)Ma,冯家峪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侵位年龄均为(127±1)Ma,表明这4个岩体均在早白垩世发生侵位。四合堂北花岗岩体和番字牌南花岗岩体侵位于四合堂推覆体上盘,并切割太古代片麻岩的片麻理;冯家峪岩体侵位于大水峪—北石城正断层的上盘,并切割了该断层。这些岩体的侵位时代为限定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活动时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3.
应用SHRIMP方法对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中侵入辉长岩内的斜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 龄测定,表明斜长花岗岩形成于(324.8±7.1)Ma(2σ)。这一年龄精确反映了巴音沟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于 早石炭世晚期。巴音沟蛇绿岩形成于强烈大陆伸展作用导致的大陆裂谷向大洋裂谷转变的一种动力学环 境,记录了由于裂谷作用强烈拉伸形成的初始洋壳,是晚古生代天山地区“红海型”洋盆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4.
中条山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拥有著名的晚太古代“变斑岩型”铜矿峪大型铜矿床和元古代“层控型”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床,近年来又在中条山西南段的涑水杂岩中发现以变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为容矿岩石的桃花洞铜矿。为了弄清楚该铜矿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MC-ICP-MS)方法对桃花洞铜矿容矿围岩—涑水杂岩中的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脉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 625±11)、(2 592±16)、(2 548±15)Ma; 岩石中古老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 790±15)、(2 773±24)、(2 782±34)Ma; 三种不同成生顺序的岩石中均有大于2 700 Ma的锆石存在,且年龄相当接近; 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可能最初形成于太古代。涑水杂岩作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容矿围岩,其成岩时代可以间接指示成矿时代,由此得出赋存在变基性火山岩层中的古火山含矿原岩建造型铜矿有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铜矿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条裂谷铜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中条裂谷铜矿床S,Pb,H,O,C及Sr同位素地学化学的系统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在晚太古—晚元古代中条裂谷的构造背景前提下,由于海底热液成矿作用,形成了多来源、多成因、多类型、多阶段的热液通道内斑岩型铜矿床(如铜矿峪铜矿床)及喷流沉积改造型铜矿床(如横岭关型、胡篦型及落家河铜矿床)两种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6.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是中国东部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及富家坞三大矿床组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德兴地区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磷灰石ID-TI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1.3±1.7)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4;热液蚀变磷灰石ID-TIMS U-Pb年龄为(170.6±1.0)Ma,MSWD值为0.49。上述年龄数据表明: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侵位和铜钼成矿作用均发生在中侏罗世,从岩浆侵位到热液成矿具有较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吉林二密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密铜矿床主要位于燕山期石英闪长岩体东段,矿体分布在石英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上,以脉状、细脉状、细脉浸染状、浸染状矿体为主,成群成带分布。岩体和矿脉原生硫化物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成矿热液与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具相同的硫源。在研究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二密铜矿床的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型矿床,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疆西天山与斑岩铜矿有关的北达巴特岩体,是一次岩浆侵入作用的产物,可划分为3个岩相:中心相、过渡相及边缘相.中心相为二长花岗斑岩,过渡相为流纹质碎斑熔岩,边缘相为流纹质熔结角砾岩和熔结凝灰岩.北达巴特岩体的岩石稀土配分模式呈不对称“V”字型曲线,表明它经历了一定的岩浆分异演化.但其过渡相和边缘相的岩石稀土配分模式因受岩浆同化混染作用,与中心相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其铜、钼、银、钨、锡、铋、锑、砷含量相对较高.在北达巴特岩体蚀变较弱的岩石表现为相对富钠质,即Na2O>K2O;但蚀变较强的岩石却表现为相对富钾质,即K2O>Na2O.  相似文献   

9.
苏联地质工作者Ю.Г.Елькин等根据已查明的矿床地质资料,确定出控制工业斑岩铜矿化的如下标志特征: 1.存在控制小侵入体分布的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2.矿化赋存于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间长岩-正长岩-二长岩成分的小侵入体内—外接触带;3.矿化围岩强烈交代蚀变,富含铜-钼矿石地段与岩石的网脉状硅化作用和千枚岩化作用(石英-绢云母交代岩)带共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造解析证实,山西中条山北峪花岗岩体内各类定向构造分别为岩浆流动构造、边缘片理带和韧性剪切带。对各类捕虏体尤其是新发现的相当于中条群余元下组透闪石大理岩捕虏体和岩浆侵位机制的研究推断,北峪花岗岩体为中条晚期底劈侵位(伴有顶蚀作用、气球式膨胀作用)的岩浆岩体。  相似文献   

11.
西准噶尔雪米斯坦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带内分布有大量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体,这些岩体为探索雪米斯坦成矿带古生代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巴音布拉克花岗斑岩岩体位于该成矿带东南部。对该花岗斑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于(393.7±1.7)Ma(MSWD值为1.3),属于早泥盆世,侵入于志留系雪米斯坦组地层中; 在主量元素组成上,巴音布拉克花岗斑岩具有高Si、贫水、高Al、富碱(特别是富K)以及低Mg和Ca的特征,属准铝质—过铝质A2亚型花岗岩; 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富集Rb、Th、U等,亏损Sr、P、Ti等,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整体呈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右倾模式,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稀土元素总含量较高且具有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 εNd(t)为4.3~6.7,变化范围很小,说明岩浆相对均一,二阶段Nd模式年龄为591~788 Ma,εHf(t)为3.98~9.35,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794~1 130 Ma,成岩物质可能来自于新元古代的亏损地幔。综上所述,巴音布拉克花岗斑岩是在俯冲环境下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并在沿俯冲带上升过程中混入了少量古老地壳物质形成的。通过与雪米斯坦成矿带西部杨庄岩体对比,巴音布拉克岩体具有形成工业性铀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秦祁昆结合部发育了大量三叠纪岩浆岩,主要沿青海南山断裂、瓦洪山断裂和多禾茂断裂周边分布,总体呈NW—SE向展布。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包括火山岩和侵入岩。火山岩主要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侵入岩主要为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石英斑岩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秦祁昆结合部三叠纪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早—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233~253 Ma代表早—中三叠世岩浆活动,205~225 Ma代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空间上,岩浆活动呈现出由NW向SE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秦祁昆结合部早—中三叠世岩浆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由南向北俯冲的大陆边缘弧环境下,而晚三叠世可能已经逐渐进入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3.
六盘山南段石嘴子花岗斑岩锆石SHRIMPU-Pb测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锆石SHRIMPU—Pb测年,获得了石嘴子花岗斑岩精度较高的同位素年龄值(1778±14)Ma,厘定该岩体为中元古代早期(长城纪)侵入岩.根据区域对比,推测石嘴子花岗斑岩与长城纪海原岩群中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原岩为辉绿岩)可能同属晋宁运动造山期后伸展体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西藏邦铺斑岩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区侵入岩期次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成矿前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及成矿后期石英二长斑岩和辉绿玢岩等5种。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LA-ICP-MS技术获得了矿区闪长玢岩岩体锆石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邦铺矿区侵入岩锆石类型主要包括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5种侵入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具相似的特征,曲线左倾,整体较陡,表现为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通过锆石Ti含量地质温度计计算出侵入岩锆石结晶温度,显示出成矿期和成矿后期侵入岩体岩浆来源于在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根据锆石中特定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变化,各侵入岩锆石均是从陆壳岩浆中结晶分异形成的,与锆石相对应的寄主岩石均形成于陆壳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及外围广泛发育花岗质侵入岩。对分布于克兰盆地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年代学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克兰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新的依据。研究的花岗岩类有中细粒含二云正长花岗岩、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白云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英云闪长岩,LA-MC-ICP-MS 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6±4.7)、(386.7±4.8)、(395.6±2.9)和(406.6±3.1)Ma,表明岩体侵位于早—中泥盆世。结合区域年代学和地质背景的研究成果认为,克兰盆地花岗岩形成时代有奥陶纪、泥盆纪和二叠纪,其中泥盆纪花岗岩的分布范围最大,泥盆纪特别是400 Ma左右为克兰盆地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的高峰期,与区域上一致。克兰盆地泥盆纪花岗岩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时代大体一致,花岗岩侵位略晚于火山岩,花岗岩与火山岩的时空关系表明两者为陆缘弧构造背景下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都龙隐伏花岗岩体是老君山花岗岩基南延隐伏部分。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等资料表明,老君山花岗岩属S型花岗岩,都龙隐伏花岗岩是老君山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的晚期产物。隐伏花岗岩呈脊状侵入在寒武系中,在其“顶上带”产生了一系列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标志及异常。都龙锡石-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隐伏花岗岩与锡的成矿作用在时空上及物质来源上关系密切,花岗岩对矿床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结晶过程是认识其成矿作用的重要方面。前人利用冷却模型所推测出的侵入变质围岩的伟晶岩冷却时间为几天至几千年,但对侵位于花岗岩中伟晶岩的结晶过程缺乏相关研究。基于此,对新疆大喀拉苏及镜儿泉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的野外地质观察及年代学研究显示,两处伟晶岩的侵位模式不同,侵位时花岗岩围岩的温度有别。大喀拉苏1号伟晶岩(年龄为(248.4±2.1)~(228.4±0.3)Ma)主要侵位于较冷花岗岩围岩(年龄为(261.4±2.1)Ma)的席理面,边缘可能出现过度冷却。最新铌钽铁矿U-Pb年代学显示,镜儿泉1号锂辉石伟晶岩形成时代为(250.8±1.0)Ma,熔体侵位于温度较高的花岗岩(年龄为(252.9±1.9)Ma)内部断层,其冷却结晶受花岗岩温度及区域地热梯度制约,冷却时间可能超过3 Ma。综上所述,过度冷却模型的适用性、铌钽铁矿U-Pb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解释同位素年龄与冷却模型所得结晶时间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