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章权  石仕元  韩贵和 《金属学报》2021,26(7):787-793
目的:观察1,25(OH)2D3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就诊,诊断为脊柱结核,按照3HRZE/15HRE方案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25(OH)2D3软胶囊。分别观察治疗后4周、8周两组患者血清1,25(OH)2D3、人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含量和血T淋巴细胞亚群占比的变化;分析治疗组1,25(OH)2D3与各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治疗后4周、8周,治疗组血清1,25(OH)2D3含量分别为(31.08±10.30)、(26.12±6.66) pg/mL,高于对照组的(26.50±8.70)、(21.29±6.82)pg/mL;治疗组血清IFN-γ含量分别为(19.85±5.12)、(22.14±6.83) pg/mL,高于对照组的(16.08±5.16)、(17.03±5.34) pg/mL;治疗后8周,治疗组血清IL-10含量为(19.18±5.46) pg/mL,低于对照组(21.92±6.03) pg/mL;治疗组血CD4+、CD4+/CD8+水平分别为(43.48±9.39)%、(1.88±0.57),高于对照组(39.05±8.71)%、(1.58±0.46);治疗组1,25(OH)2D3水平与CD4+、CD4+/CD8+、IFN-γ水平呈正相关,与CD8+、IL-10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在治疗中补充1,25(OH)2D3是有必要的,可以提高患者血1,25(OH)2D3的含量,改善免疫功能,增强抗结核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斌福  瞿清  陈春丽 《金属学报》2012,17(3):322-325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后路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 的效果。方法: 60例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 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4、8、12、24、36、48 h 在安静时及翻身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 VAS) 、镇静程度评分(Raesay)、48 h 内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比、患者镇痛满意度、总体评价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配方均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比两组相近(P>0.05); DF组患者在翻身运动时的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及总体评价显著优于S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后路手术PCIA, 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刘艳  刘丹  朱翠明  黄泽智  朱瑾  蒙松年  李平 《金属学报》2013,18(11):1280-1283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脂肪肝(Fatty liver)和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机理。方法: 选取20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血脂监测,治疗前、后均行肝区CT扫描。结果: 抗结核治疗后脂肪肝发生率为 28.00%(56/200),DILI的发生率为 32.00%(64/200)。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P<0.05)。其中ALT 在治疗后的第1、2、3个月、AST在治疗后的第1、2、3、4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均P<0.05)。其中TG在治疗后的第2、3、4个月,LDL-C在第3、4个月,apoB在第1、2、3、4、5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均P<0.01)。血清ALT、AST升高均与TG、apo B、HDL-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抗结核治疗中脂肪肝的形成提示DILI已发生。加强肝功能、血脂指标的监测可减少、减轻DILI的发生,防止脂肪肝形成,保证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杨焕 《金属学报》2008,13(12):1321-1324
随着在非生命威胁疾病的治疗领域中广泛、长期使用治疗用药物的需求增多, 在研发这些方面的新药时, 其安全性更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参考ICH 相关指导原则和FDA 的上市前风险评估指南, 在此提出临床安全性评价的考虑要点。  相似文献   

5.
陶怀  薛卢嘉黛  陈夏 《金属学报》2018,23(5):570-577
癫痫(epilepsy,EP)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的大脑功能失常为特征的常见脑部疾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GSC)亚型Nav1.1、Nav1.2、Nav1.3、Nav1.6、Nav1.7在癫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相关抗癫痫药物(AEDs)的作用靶点。这些通道α亚基编码基因突变可引起不同形式的癫痫发作。本文针对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上述5种VGSC亚型基因突变相关癫痫发生和临床治疗作简要综述,为癫痫的发生发展电生理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