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述了聚合物改性聚乳酸(PLA)的方法,可以通过添加小分子增塑剂或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改性PLA的脆性,进一步就多元共混体系特别是可生物降解的共混聚合物中引入碳纳米管改进共混聚合物的相容性进行了介绍,对共混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流变性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共混聚合物/碳纳米管改性聚乳酸(PLA)复合物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物降解聚酯PLA/PBSA共混体系的制备与结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PBSA共混材料;采用DSC,TG,DMA和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和力学行为;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降解实验法研究了共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同时对该体系的生物降解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LA/PBSA为非均相结晶/结晶高分子共混体系;PLA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模量和拉伸强度;增加PBSA的含量,可以提高PLA/PBSA共混体系的环境生物降解性。PLA/PBSA是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互补的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刚性与韧性平衡的聚乳酸(PLA)基可生物降解共混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PLA/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PBAT)/聚(3-羟基丁酸-co-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可全生物降解共混材料,采用SEM、TG、DSC、毛细管流变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PLA/PBAT/PHBV共混材料的形态结构、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PBAT/PHBV共混材料的热失重起始分解温度相对纯PHBV提高了45 ℃,热稳定性提高;共混体系中各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单一体系相比几乎无变化,PLA/PBAT/PHBV共混体系为完全不相容体系,同时PBAT和PHBV的加入阻碍了PLA的冷结晶;PLA/PBAT/PHBV 共混体系的共混形态呈“海-岛”分布,PBAT和PHBV均匀地分散于PLA基体中,相界面分明;随着PBAT含量增加,PLA/PBAT/PHBV共混材料熔体的流动性增加,温度变化对黏度的影响变大;PLA/PBAT/PHBV质量比为70/20/10的共混材料可在保留纯PLA 60%拉伸应力的同时,拉伸应变提高到纯PLA的2.6倍,韧性得到改善。所得结论表明PLA/PBAT/PHBV质量比为70/20/10的共混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纯PLA好。   相似文献   

4.
聚乳酸增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乳酸(PL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型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废弃后可以完全降解,降解产物为CO2和H2O,能够维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平衡。但在常温下,PLA的性能较脆,冲击强度较低,提高其韧性对于拓宽PLA的应用范围是至关重要的。文中对近三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共混、共聚、成型加工、纳米复合和木/塑复合等方法和途径对PLA进行增韧改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PLA类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PLA/PBAT/PLA-g-MAH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乳酸(PLA-g-MAH)用于改善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PLA/PBAT)的相容性,并对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进行研究。SEM结果显示,添加增容剂PLA-g-MAH后,PLA/PBAT共混物两相间的界面明显变得模糊,说明PLA-g-MAH对共混物有一定的增容作用;增容剂PLA-g-MAH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相比于纯PLA略有下降,但其冲击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断裂伸长率有显著提高,比纯PLA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约17倍,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另外,PLA-g-MAH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6.
包装材料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不可回收、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聚乳酸(PLA)是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能良好,已成为包装材料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但传统PLA的阻隔性能无法满足应用要求,限制了其使用范围。通过提高结晶度与改善晶体形态、聚合物共混、纳米颗粒共混对PLA的阻隔性能进行改性,推动其在各行各业的转化应用。随着改性加工技术的发展,PLA将会在医学材料、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熔融共混制备了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乳酸共混复合材料(PPC/PLA),通过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热重分析仪(TG)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容性、结晶性、热稳定性及微观形态。结果表明,PLA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复合材料是相容性较好的两相体系,二组分的比例对复合材料的熔点和结晶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耐水型热塑性淀粉基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譞  侯袁婧  龚春丽  刘海  程凡  郑根稳  文胜 《材料导报》2016,30(Z2):389-395
淀粉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而被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降解材料之一,但其力学性能易受环境湿度影响而降低,限制了其应用。将原淀粉/TPS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或者与疏水性生物降解塑料共混是提高原淀粉/TPS耐水性的重要途径。主要综述了改善热塑性淀粉材料耐水性、提高力学性能的方法;另外,分别总结了国内外TPS/PLA、TPS/PCL和TPS/PBS共混材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聚己内酯改性聚乳酸/淀粉共混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热塑性淀粉(TPS)与聚己内酯(PCI)、聚乳酸(PLA)共混后,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出完全生物降解的聚己内酯改性聚乳酸/淀粉共混材料.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共混形态、疏水性能和降解性能等.结果表明:甘油和水能够很好增塑淀粉,当淀粉:甘油:水为4:1.2:10时,拉伸强度最高达44.84MPa,断裂伸长率达93%,共混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FT-IR和SEM显示聚己内酯的加入提高了共混材料的相客性;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吸水率增大;土埋70天后,共混材料最高降解率达42.4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加大力度禁止和限制不易回收、易污染的一次性塑料产品。生物降解塑料成为替代一次性塑料产品的最佳选择。生物降解塑料分为生物基和石化基两大类。前者按制作方法细分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全淀粉生物降解塑料、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共同参与获得的生物降解塑料、微生物合成型生物降解塑料、共混型生物降解塑料)和不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后者是以煤或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原料,用化学合成法由单体聚合而成,代表性品种有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碳酸亚丙酯(PPC)等,该类塑料均基于脂肪族聚酯,分子链上的酯基结构决定了它们易被微生物或酶降解。从上述各类生物降解塑料的加工制作方法、性能特点、应用场合以及全球、国内外产能状况展开论述。未来,我国应重点发展淀粉基、PLA、 PBAT等三大生物降解塑料,应重视对高分子设计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未封端的聚乳酸(PLA1)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通过大分子链末端直接脱水酯化反应制备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体系(LB),并对比研究LB体系及纯PBS两种改性剂对封端聚乳酸(PLA)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流变测试结果证明,LB或PBS的添加均使PLA的储能模量有较明显的提高。但当改性剂的含量相同时,LB对PLA熔体流变性能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PBS,这可能是因为在LB共聚体系中除传统的"海岛"结构外还形成了新的PLA1-PBS"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L-和D,L-乳酸为原料熔融缩聚制备聚乳酸,采用旋光度法、1H核磁共振法和0.7C核磁共振法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催化剂对聚乳酸微结构的影响.D,L-乳酸采用非立构选择性催化剂萘磺酸缩聚时,所得的聚乳酸为消旋的非晶态聚合物.而采用SnCl2/对甲苯磺酸和SnCl2/蔡磺酸等立构选择性催化体系时,D,L-乳酸缩聚所得的聚乳酸是L_构型为主的结晶聚合物,且SnCl2/蔡磺酸体系的聚乳酸具有更高的光学活性.采用不同催化剂,D,L-乳酸可缩聚制备不同结构和性能的聚乳酸.  相似文献   

13.
樊国栋  白晓丹 《材料导报》2011,25(21):95-99
为了改善聚乳酸的降解速率,提高其与细胞的亲和性,氨基酸对聚乳酸的改性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综述了聚(乳酸-氨基酸)共聚物的各种合成路线及产物降解性能的研究进展。在聚乳酸(PLA)分子中引入氨基酸,可以使产物的大分子侧链获得氨基、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与PLA相比,此类聚合物的降解性能有所提高,具有两亲性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用于药物缓释体系及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聚乳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聚乳酸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乳酸直接缩聚和丙交酯的开环聚合。文中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直接合成时的反应条件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似及不同催化剂对丙交酯开环聚合的影响,介绍了聚乳酸聚合的一种高效方法——反应挤出法,并展望了聚乳酸合成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微孔塑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PLA微孔塑料的泡孔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聚乙二醇增塑PLA/La-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聚乳酸(PLA)性脆、断裂形变小、韧性差、热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稀土镧表面改性有机蒙脱土(La-OMMT)对聚乳酸(PLA)进行熔融插层改性,并利用聚乙二醇400(PEG-400)进行增塑改性,最终制备出聚乙二醇增塑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LA/La-OMMT/PEG-400.实验结果表明,La-OMMT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而PEG-400的加入,在保证复合材料具备一定强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和断裂伸长率.XRD,TEM和SEM结果表明,La-OMMT主要以剥离状态分散在PLA基体中,且La-OMMT和PEG-400的加入,使材料拉伸断面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由此扩大了PLA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以乳酸为原料,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法,在168℃、0.098 MPa下直接熔融缩聚合成端羟基改性聚乳酸共聚物聚(乳酸/1,4丁二醇)[P(LA/BDO)]、聚(乳酸/二乙醇胺)[P(LA/DEA)]和聚(乳酸/ε-己内酯)[P(LA/CL)]。用乌氏黏度法、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  相似文献   

18.
聚乳酸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PLA),并用聚乙二醇(PEG)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扩链。研究了扩链反应条件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及产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扩链反应后PLA的分子量有大幅度提高,且扩链前后的PLA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